分享

罗大伦:类风湿关节炎与风湿关节疼痛的泡脚调理方法。

 仁哥文档 2023-02-21 发布于湖南

中医医案/医话/学中医学临床的参考文章

图片

类风湿关节炎的调理方法

类风湿,不是风湿。如果分不清楚,去医院做个相关检查,就可以知道是否患上类风湿了。

类风湿关节炎这个病,西医认为病因未明,还没有彻底搞清楚,只知道它是一个慢性的、以炎性滑膜炎为主的系统性疾病。

其特征是手、足小关节的多关节、对称性、侵袭性关节炎症。

患病的女性明显多于男性,要多2~3倍,而且多是年龄大的女性患病。

这个病会导致关节畸形及功能丧失。而且,患者经常伴有关节外器官受累,比如出现肾脏、心脏的问题,严重的甚至危及生命。

西医的病理学发现,此病的病理主要有滑膜衬里细胞增生、间质大量炎性细胞浸润,以及微血管的新生、血管翳的形成,及软骨和骨组织被破坏等。

那么,类风湿性关节炎都有哪些症状呢?首先,患者会出现体重减轻、低热及疲乏感等全身症状。

然后,会有以下症状同时出现:

(1)晨僵

所谓晨僵,就是指早晨起床时,关节活动有不灵活的感觉,一般关节炎都有这个症状。

普通的关节炎这个症状的持续时间会比较短,一般在半个小时以内,类风湿往往长一些。

(2)关节的改变

①一般小关节容易出现问题。

比如手、足、腕、踝及颞颌关节等;发展严重了,还会有肘、肩、颈椎、髋、膝关节等。这和普通的关节炎是有区别的。

一般的关节炎多数是手、膝、髋及脊柱关节易受累,指、腕及其他关节较少受累,而类风湿的最初表现,往往就是这些小关节,如手腕或者手指开始疼痛,这个区别大家要记住。

②关节畸形。

我们看到很多类风湿患者的手指,都是明显变形的,这就是此病的特点。患者的手足关节往往随着疾病的发展变形,痛苦异常。

(3)关节外表现

类风湿性关节炎之所以危害较大,除了关节部分疼痛难忍,还因为它对身体脏腑有很大的危害。

这个病会导致人发烧、局部肿胀,同时可能累及心脏、肾脏、呼吸系统等,直至危及生命。所以,曾经有医学工作者称此病为“不死的癌症”,其实这个说法是不对的。

那么,如果我们怀疑自己或家人患上了这个病,该怎么确诊呢?其实非常简单,就是去医院,做个相关检查,比如类风湿因子的检查,就知道是否患上类风湿了。这种检查非常简单,但是,多数患者可能都没有去做。

西医对此病的治疗,也是很有效的,服用西药,可以立刻消除疼痛。但是长期效果不好,往往一停药关节就又开始疼,所以不可以作为凭借。

那么,中医是怎么看待此病的呢?

中医对此病分型较多,基本上有这么几种分法:

(1)风寒湿痹症状

以风、寒、湿三种邪气为主,导致患者关节冷痛,疼痛较剧,肿胀难消。舌淡,苔白,脉弦紧。

(2)风湿热痹症状

以湿热两种邪气为主,与前面的证型相反,这是热证。患者关节红肿疼痛,甚则痛不可伸,得冷稍舒,或兼身热恶风。舌红,苔黄,脉弦滑数。

(3)痰瘀痹阻症状

这是正气不足,导致痰湿瘀血为患。患者关节肿痛日久,渐现强直畸形,屈伸不利,并伴皮下结节,肌削形瘦,神疲面枯,腰膝酸痛,头晕目花等。舌暗淡,苔薄,脉细或细涩。

(4)肾阳虚亏症状

久病正气必虚。患者关节肿大,僵硬冷痛,恶寒,四肢厥冷,腰酸腿软,小便清长。舌质淡,苔白,脉沉迟。那么,对于这些分型,我们治疗的效果如何呢?

其实,效果是不理想的。有的时候患者会见效,但是又会复发;有的甚至无效。所以,类风湿是一个非常难治的疾病,算是疑难杂症了。

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一个非常有效的方子,是吉林老中医史鸿涛先生所创。

这个方子的主方是这样的:

图片

此方可随证加减,以改动方中药物用量为主,或将药物稍加变更。

热盛为主,可加漏芦30克,漏芦清热而不伤阴;

以寒为主者,可加制附子10克,增强散寒止痛之力;

顽痹证虚、关节变形者,可加当归20克、制附子10克、伸筋草15克,并改甲珠30克,加强温补穿透之力。

在应用这个方子的时候,我一般会去掉防己,加上薏苡仁30克、土茯苓30克。

如果患者阴虚明显,则加生地,一般用到30克左右。

服药有上火症状的,加上知母15克。没有阴虚或者上火的,则不必加。

方子里面的甲珠,就是穿山甲的鳞片,这个药一般我很少用,但是如果治疗大病,还是可以用的。

只是熬药太可惜,此药非常昂贵,可以研磨成粉,每次冲服3克。因为穿山甲是很珍贵的动物。

此方服用,一般1周即可见到明显效果。坚持服用,长期效果很好。

这个方子最大的特点,就是黄芪的用量大。这里的黄芪是生黄芪,一般我们也就用到30克左右,但是其实这是很有局限性的。要知道,黄芪的力量比较和缓,非大量不足以治病。

清代的王清任,在“补阳还五汤”里面,甚至要用到100多克,这是善用黄芪之人。

至于黄芪为何可以治疗此病,主要原因就是,无论是风寒湿热什么邪气侵袭经络,其实都是自己的正气不足、经络空虚、卫气羸弱导致。

所以,此方可以通络,可以散寒祛湿,可以清除湿热,但是,正气是一定要补足的,这是扶正祛邪的路子。

所以《神农本草经》里面说黄芪:“主痈疽久败创,排脓止痛,大风,痢疾,五痔,鼠瘘,补虚,小儿百病。”

配方:

生黄芪200克、秦艽20克、红花15克、

桃仁15克、青风藤20克、海风藤20克、

地龙15克、桂枝15克、牛膝15克、

甲珠15克、白芷15克、白鲜皮15克、

甘草15克、薏苡仁30克、土茯苓30克。

用法:

以没过药物并超出一个指节深度的水,熬开锅20分钟后,将药汁倒出,再加入没过药物超出一个指节深度的水熬开锅20分钟后倒出药汁,如是3次,将3次的药汁混合即可。

叮嘱:如果患者阴虚明显,则加生地,一般用到30克左右。

服药有上火症状的,加上知母15克。没有阴虚或者上火的,则不必加。

而历代医家加以发扬补充,使得黄芪的作用得以彰显,比如清代黄元御说黄芪:“清虚和畅,专走经络,而益卫气。逆者敛之,陷者发之,郁者运之,阻者通之,是燮理卫气之要药,亦即调和营血之上品。”

我们在药店里,会看到两种黄芪制品:一种是炙黄芪,一种是生黄芪。炙黄芪药性偏温热,主要是补中;而生黄芪,黄元御认为其药性是凉的。

从我们的实践来看,也确实很少见到吃生黄芪上火之人。生黄芪的作用,则主要是走经络,走体表,补卫气,祛除风邪。所以这个方子里面用的是生黄芪。

罗博士叮嘱

这个方子服用的时候,最好请附近的中医帮助加减。

生黄芪可以先从100克用起;服用两三服后,觉得自己没有问题,再增加到200克。

有的患者反映,服药后感觉有“力量”在身体里面走,有胀胀的感觉,这就是气血开始运行的缘故。

很多老中医都总结过治疗类风湿的方子,但是,这个方子是大家公认的一个好方子。

有的中医自己家人患了此病,就把名医的方子拿来使用,结果发现其他的方子效果都一般,而这个方子却疗效突出。

其实,最重要的是这个思路,就是扶正祛邪。而扶正这个任务,前人给总结出来了,生黄芪的力量比较大。这样的经验,我们是需要继承的。

记住,这个方子治疗的是类风湿,不是风湿。如果区分不清楚,一定要去医院做个相关检查。

风湿关节疼痛的泡脚方

中医里面,这种风湿痹痛,分成寒热两种。

我们先讲讲寒痹。

中医认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所以,一般的受寒引起的风湿疼痛中,往往会有这三个致病因素的影子。

因此,中医把受寒引起的风湿寒痹,分成行痹、痛痹、着痹三种。

其中风邪为主者,疼痛游走,叫做行痹。

阳气不足,遇到寒邪疼痛剧烈者,是寒邪为主,叫痛痹。

湿气为患者,关节疼痛以麻痹为主,重着,关节肿胀,叫着痹。

对于这些风湿疼痛,中医会根据三个邪气的程度不同,采取各有侧重的方式,有时侧重祛湿,有时侧重温阳等等。

但是,作为老百姓的自我调理,我们很难分清哪个邪气轻,哪个邪气重,而且,往往疾病也不会按照教科书来出现,所以,我给大家推荐的方法,是三个因素综合考虑。

一般中医调理此病,会用很多疏风的药物,比如白芷、独活、防风、荆芥、秦艽(jiāo)、羌活等等,但是我觉得现代人气血虚弱者多,因此我选择养血的思路在先,先扶养气血,同时祛风散湿。

那么,下面我就把这个泡脚的方子推荐给大家吧:

熟地六克、当归六克、赤芍六克、川芎六克、桃仁六克、红花六克、伸筋草九克、透骨草九克、桂枝六克、茯苓三十克、薏苡仁三十克、桑枝六克、丝瓜络六克、艾叶六克。

此方熬水半个小时,然后兑入温水,泡脚,每天最好泡两次,每次泡二十分钟即可,一般泡五天为一个阶段。孕妇忌用。

这个方子以中医著名的桃红四物汤打底,为的是养血活血,中医有句很著名的话,叫“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这句话给我的启发很大,我觉得在很多时候,我们面对气血虚弱之人,往往一味祛风散邪,

可是,因为正气不足,所以效果往往不够理想,风散去数日就再来,因为您的正气不足啊,我经常打的比方是:

您身体的管道里面是空的,您的气血不占领,外邪就来占领啦,所以,我往往推荐养血为先的思路。

但是,这个方子,大家一定要记住,是受寒就加重的人才能用,这种人舌质的颜色不红,容易怕冷,受寒以后发病,而且局部感觉很凉,一旦受寒,就会加重。

因为此方有温阳的作用,所以有它自己的适应症。

但是,这风湿可没有那么简单,还有一种风湿痹痛,我们是要警惕的。那就是热痹。

这种热痹,是人体感受了湿热之邪而出现的病症,此时患者会舌质红,关节会红肿,患处的温度甚至都会升高,疼痛严重,遇到热更重,同时口渴、心烦、脉数。

这种情况,多出现在夏天,或者是南方的水边。

我来到海南以后,就听说很多老人出现了这样的情况,这就是湿热导致的疾病。

这种疼痛,也会在身体的各个关节游走。

前几天,我出差十几天,结果回到海南,发现我母亲正在被手腕关节的疼痛折磨,保姆说她晚上痛得很,甚至难以入睡,已经很多天了,怕耽误我的工作,于是没有告诉我(这是老人常犯的错误,其实早期治疗才不耽误事儿)。

我母亲来海南以后,基本两年内没有什么身体上的问题,除了一次下水游泳导致的感冒,这是唯一的一次出问题了。

我母亲自己描述,手腕已经肿了,温度感觉比另外一个手腕高,

我结合其他诊断,判断这是热痹,于是,开了这样一个泡脚的方子:

生石膏三十克、生地三十克、桂枝六克、知母九克、赤芍九克、桑枝九克、丝瓜络六克、蚕沙九克、薏苡仁九克、连翘十五克、苍术九克、忍冬藤九克、栀子九克、黄芩九克、玄参九克、赤小豆十五克、甘草六克。

这个方子也是熬水泡脚,在泡脚的同时用毛巾蘸药汁包裹患处,同样也是孕妇忌用。

里面以白虎汤打底,清热,同时祛湿,熬药和泡脚的方法与前面的一样。

其中重用生地,因为《神农本草经》里面就用地黄治疗痹症,而且说:“生者尤良”,经过医家的实践,确实不错。

此方用后,第一天疼痛去掉了一半,第二天母亲说去掉了百分之九十,第三天自己就没有再提此事,我问,她说基本好了。

我于是叮嘱保姆再买三副,里面的药物分量,除了生石膏和生地,其余都改成六克,清除余邪。

这种热痹,我在东北时见的不多,现在在海南,却经常听说有老人存在这样的问题,这就是各地自然条件不同,导致的疾病也各有特色啊!

所以,当大家身体出现这样的问题的时候,建议去医院请中医来帮助分析调理一下,我所提供的,只是一个思路。

这个泡脚的方子,我也推荐给大家,如果患处的疼痛遇热加重,在不方便求医的地方,您就可以试试。

在读完这篇文章后,我估计会有很多网友在后面留言,问我西医诊断的各种风湿类疾病可以用吗?

我的回答是:

如果确实是风湿类疾病,大家可以根据我讲的分辨寒热的方法,给自己做个区分,然后泡脚试试,相信会对您的病痛会有改善作用的。

书名:救命之方:一本书教你解决全家人常见健康问题 作者:罗大伦


猜你喜欢,点击可阅读原文:

国医大师李济仁:论治类风湿关节炎

苏全新:极简法,一招治疗肾虚腰腿寒痛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