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界军事战争史-274》战后地区军事格局(上)

 地球生物与人类 2023-02-21 发布于上海

战后地区军事格局(上)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各地区的军事格局,既与总的世界军事格局相联系,又有各自的特殊性。除欧洲、北美以外的世界其他地区的多数国家,在二次大战结束时仍是西方国家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几乎所有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它们较少受雅尔塔体系的约束,经济和军事力量较弱,许多国家军队数量极少。但当代世界的战争和军事冲突都发生在这些地区,主要有反对殖民主义、争取民族独立的战争,反对大国干涉、维护国家主权的战争,以及其他由地区内部或国内原因引起的战争。从冷战初期起,超级大国先后介入这些地区,利用地区冲突广泛地争夺势力范围,加剧了一些地区的不稳定,使一些冲突具有浓厚的大国背景,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冷战的一部分。美苏两国还分别直接参与了一些地区的战争。

1.东亚与西太平洋地区

东亚和西太平洋地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场之一。中国和美国是对日作战的主要力量,苏联在战争末期参战。根据雅尔塔体系,得到苏联支持的蒙古继续维持现状,苏联恢复战前在中国东北的权益并派军队进入朝鲜半岛北方,英国和法国等国恢复原有的殖民地,其他地区是美国的势力范围,台湾归还中国。战后,亚太地区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要求独立的愿望强烈,许多国家还存在着复杂的国内问题。

在战后初期,中国国民党坚持一党执政,遭到国内强烈反对。经过共产党领导的历时三年多的人民解放战争,推翻了得到美国支持的国民党政权,于1949年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党退居台湾,台湾海峡两岸开始处于长期的军事对峙状态。中国解放战争是战后规模最大的国内战争,其结局改变了东亚政治和军事格局。东南亚各国反对恢复殖民统治,在一些国家发生了与殖民当局的武装冲突。到50年代初,大多数东南亚国家独立。越南发生了反对法国殖民统治的长期战争。1954年,越南军队在奠边府战役中获胜,法国被迫同意印度支那三国独立,在越南出现了北南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派遣数十万军队以"联合国军"名义参战,中国向朝鲜派遣大量志愿军。1953年,美国在未获胜的情况下接受停战。朝鲜战争是战后首次大规模局部战争。此后,朝鲜半岛北南方长期处于军事对峙状态。

50年代初,中国与苏联签订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两国还分别与朝鲜签订类似条约,并与越南保持友好关系。美国先后与日本、菲律宾、韩国、南越政权和台湾当局等签订具有军事同盟性质的条约,与一些国家签订《东南亚集体防务条约》,在亚太地区派驻大量军队,使这一地区成为全球范围的对苏联和中国的军事包围圈的一部分,并使地区局势长期紧张。

50年代后期起,美苏关系有所和缓,中苏关系逐渐破裂,美国一度把中国视为主要对手。60年代末,中苏之间发生军事冲突,苏联增加在中苏边境地区的驻军,两国关系紧张。70年代初,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这些变化极大地改变了亚太地区政治和军事格局。从60年代初起,美国派遣大量军队参加越南战争,后来还军事介入柬埔寨和老挝。1973年美国被迫撤军,1975年越南统一。越南战争是战后持续时间最长的大规模局部战争。美国在越南的失败严重削弱了它在亚太地区乃至全世界的地位。

越南战争结束前后,美国削减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存在,苏联积极介入该地区。70年代末,苏联与越南签订友好合作条约,在越南设立军事基地;越南入侵柬埔寨,遭到长期武装抵抗;越南骚扰中国边境地区,两国发生军事冲突。中国以及美国、日本等国主张反对任何国家在亚太地区谋求和建立霸权,东南亚各国也反对越南入侵柬埔寨。

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随着国际局势变化,中苏两国实现关系正常化,苏联从蒙古撤军并减少部署在中苏边境地区的军队;越南从柬埔寨撤军,柬问题政治解决进程取得了进展,中越关系正常化;美国也减少在东亚的驻军。

亚太地区局势趋向稳定,各国开始探索建立某种地区安全机制,地区军事格局向各种力量既合作又相互制约的方向演变。

2.南亚地区

南亚大部分地区原是英国的殖民地,战后初期独立运动高涨。1947年,根据英国制定的"蒙巴顿方案",印度和巴基斯坦分治并获得独立。不久,两国因克什米尔地区的归属问题发生短期的战争。此后,两国关系长期不和睦,1965年再次因克什米尔问题发生短期战争。50年代前期,巴基斯坦分别加入美国组织的具有军事同盟性质的东南亚条约组织和巴格达条约组织(后改称中央条约组织)。印度奉行不结盟政策,与中国、苏联等国保持友好关系。

进入60年代以后,南亚军事格局发生变化。英国军事力量在60年代后期逐步撤出苏伊士运河以东地区,美国和苏联海军相继进入印度洋。印度的军事力量迅速发展,成为南亚主要军事强国,是发展中国家中少数拥有航空母舰的国家之一(购自英国)。苏联向印度提供大量武器装备,美国也向巴基斯坦提供武器装备。1962年印度与中国发生边境武装冲突以后,两国关系恶化。巴基斯坦与中国的关系稳步发展。19718月,印苏签订友好合作条约,两国进一步发展特殊关系。同年11月,巴基斯坦东部地区强烈要求独立,印度军队进入该地区,印巴两国发生大规模战争,印度军队迅速取得决定性胜利。1217日双方停火,随后在原东巴基斯坦成立独立的孟加拉国。1974年印度兼并南亚内陆小国锡金。印度还在同一年爆炸核装置,并在后来研制成功弹道导弹。美国则于70年代在印度洋建立大型军事基地。

70年代中期,阿富汗推翻君主制度,国内局势不稳,苏联积极介入阿国内事务。1979年底,苏联军队入侵阿富汗。这是战后苏联在东欧以外地区进行的最大规模军事干预,也是70年代后期东西方关系再度紧张的重要标志。

阿国内出现众多武装抵抗组织,使苏联始终未能完全控制住阿局势。美国、巴基斯坦、伊朗等国不同程度地支持各抵抗组织,并提供武器装备。80年代后期苏联寻求政治解决阿富汗问题。1989年初苏军撤退。但阿局势并未平静,国内各种势力为争夺对政权的控制发生持续的内战。

冷战结束后,印度和巴基斯坦与大国的关系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但南亚各国的相互关系和军事力量对比未发生重大变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