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说说二月二龙抬头的来历、风俗及意义

 中医药方便 2023-02-21 发布于四川

(张怀功)

在我们家乡一直流传着二月二“剪龙头”的习俗,每年一到这天大人、孩子都剃头,叫“剃喜头”。特别是男孩子,理发谓之“剪龙头”。于是,这一天,我早早地就起了床,洗漱结束,吃罢早饭,我就和儿子到我们家附近的“理发店”去理发,等我们到这家理发店时,理发的人很多了。据说在这一天理发能够带来一年的好运,也有要想鸿运当剃头的寓意。

在农历二月二,这天被称为二月二龙抬头,它是中国城乡的一个传统节日。二月二龙抬头产生的来历与风俗意义都是什么呢?二月二龙抬头都有一些什么样的来历与风俗意义?

图片

二月二龙抬头一般指农历二月初二龙抬头的日期。龙抬头(农历二月二日),又称春耕节、农事节、青龙节、春龙节等,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来历:

龙抬头源于自然天象崇拜,与上古时代人们对星辰运行的认识以及农耕文化有关。

指的是二十八宿中的东方苍龙七宿星象,每岁仲春卯月(斗指正东)之初,龙角星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升起,故称龙抬头

———传说:

二月二龙抬头的传说:龙抬头节起源于伏羲氏时代,伏羲重农桑,务耕田,每年的二月初二这一天母主娘娘送饭,御驾亲耕,自理一亩三分地。后来黄帝、汤尧、虞舜、夏禹纷纷效法先王。到周武王,不仅沿袭了这一传统作法,而且还作一项重要的国策来实行。于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二,举行重大仪式,让文武百官亲耕一亩三分地。在明代,二月二民间还要举行仪式祭龙,明人刘侗《帝京景物略》云:“二月二,龙抬头,蒸元旦祭馀饼……”有意思的是,到了元代时,农历二月初二“龙抬头”的日子却变成了“踏青节”:百姓在这一天外出踏青、郊游,并且在沿途采摘些蓬叶,拿回家在门前拜祭,谓之“迎龙”。而据记载,清代以来我国一些地区又出现了二月二“引龙”的习俗,沈榜《宛署杂记》云:“宛人呼二月二为龙抬头。乡民用灰自门外围碗布入宅厨,旋绕水缸,呼为引龙回。”据说“引龙”之后各种害虫就不敢出来,家人和牲畜一年里就可以避免害虫的侵袭。据说,这便是龙抬头的由来。

图片

——风俗:

使耕牛

龙抬头也是农村的农事节日。农谚曰:二月二龙抬头,大家小户使耕牛

农时春雨贵如油。入春雨充沛,预示着一年的大丰收。

剃龙头

指二月初二理发,儿童理发,叫剃喜头,借龙抬头之吉时,保佑孩童健康成长,长大后出人头地。

大人理发,辞旧迎新,希望带来好运,新的一年顺顺利利。

放龙灯

黄河三角洲及一些沿河地区还有放龙灯的习俗。不少人家用芦苇或秫秸扎成小船,插上蜡烛或放上用萝卜挖成的小油碗,待到傍晚时分,放到河里或湾里点燃,为龙照路。

借此娱乐同时又传递一种美好的祝愿。

图片

———现代的义意:

龙抬头源于自然天象祟拜,与上古时代人们对星辰运行的认识以及农耕文化有关。龙抬头在农耕文化中表示阳气自地底而出,雨水增多,万物生机盎然,春耕由此开始了。龙抬头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开始进入雨季,春雷始鸣。我们的先民将农历二月二称为龙抬头,从节气上说,二月初二正处在二十四节气的“雨水”、“惊蛰”、“春分”之间。正是春耕生产的大好时机,一年之计在于春就是这个原理。在我看来,实际上是过去农村水利条件差,农民非常重视春雨,庆祝“龙头节”,以示敬龙祈雨,让老天保佑丰收。

图片

“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中国民间认为,龙是吉祥之物,主管云雨。在古人的心中,“二月二”龙抬头就意味着风调雨顺,粮食丰收。民间传说中的龙并不存在,不过是古时加工出来的东西。然而“龙抬头”的说法,却真切地反映了古人期望心目中的“天龙”及时出现,以保护庄稼旺势丰收的美好愿望。中华民族这条巨龙,在改革开放的四十多年里,正加速腾飞,中华民族这条巨龙正在实现伟大的民族复兴,不久的将来这条巨龙会腾飞在世界的东方。

张怀功搜集整理于南京江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