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62年对印反击,新兵一刀捅入印军胸膛,不料对方死活不松手!

 兵说 2023-02-21 发布于云南

作者:闪闪       

“达马湖,老子恨你一辈子!”

1962年对印自卫反击战,55师奔赴战场,在雪域高原艰难急行军,工兵连连长杨万生看到士兵的手指头冻得犹如萝卜,双腿失去知觉,走路摇摇晃晃,他不禁骂起了恶劣的天气。

         

新中国成立后,我军多次与敌国爆发军事冲突,每次都是在环境恶劣的地区,如抗美援朝、援越抗美、援老抗美、珍宝岛冲突、对印反击战、对越还击战。

就气候环境而言,当属对印自卫反击战的环境最为恶劣。世界屋脊考验着中印两军的极限耐力,在战斗中也造成了数量不等的非战斗减员。

对印自卫反击战是1962年10月20号正式开始,可严格来说,“中印战争”从1959年就开始了。

这主要是因为印度不断挑衅,中国忍让了三年,希望通过谈判解决分歧。我们并不想在雪域高原同时面对两个敌人:一个是印军,二个是自然环境。

在高海拔地区的寒冷冬季,平均气温零下20度,最低达到了零下38度。比气温更麻烦的还有3000米以上至5700米的海拔。

虽然印军同样也面临恶劣的天气和地形的挑战,但他们获得欧美国家的援助,有大型运输机、直升机、车队提供物资和医疗保障。

我军使用的武器,有很多还是抗美援朝时期的水平,而印军步兵基本实现了武器自动和半自动化。

我军通过人力,扛着75炮、迫击炮爬雪山。印度的火炮,则通过汽车运送。

(印军直升机卫勤保障分队)

印军能吃上罐头,口粮可以做到荤素搭配,除非是在雪线以上作战,大多能获得较好的后勤补给。我军很多时候还要吃炒面。

55师的卫生员叶宏亮回忆,他们从西宁出发,紧急奔赴雪域高原。

一路走了大概20多天,当地各族同胞踊跃出人出力,自发为部队修桥补路,帮助重装备越过高山。

来到喜马拉雅,才知道山有多高,缺氧是多么严重。当地有句老话,说是上了五道梁,喊爹又喊娘。

55师在大雪封山的季节进了唐古拉山,一些朝夕相处的亲密战友,因为不适应高原环境,永远长眠在了雪域。

虽说我军当时的条件不如印军,但士气远远超过敌人,拥有钢铁般的作战意志,而且对方内部矛盾重重,遇到真正的硬仗,很快就一触即溃。

55师163团3营8连老兵查之春回忆,他们原先驻扎在青海的民和县,平时的训练内容,是抵御东欧和南亚两个方向的入侵,包括了针对印军入侵的训练课目。

1962年,部队是先到青海西宁集合,随后急行军赶赴边疆,登雪域,上高原,到边境。

(查之春)

部队乘坐的汽车,是波兰制造的华沙大卡车,一车能坐30多人。

汽车在内陆的时候,还能平稳运行,可是进入高原后,车就跟人一样,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不适,战友们总担心车会坏在半路上。

因为高原环境恶劣,人在车上很不舒服,而我们的工兵顶着风雪和缺氧修路,任务更加艰苦。

跟预想中的一样,汽车在深夜的山路上抛锚了,查之春跟战友们下车的时候,突然看到自己位于悬崖绝壁之上,旁边就是深不见底的山谷。

虽然山下还有一些暖意,但山顶早已经冰寒刺骨。因为湿气太大,老百姓都住高脚屋,用木头柱子隔开地面。

没等55师赶到前线,战争就已经打响了。印军“王牌第七旅”在旅长达尔维准将的带领下,向克节朗河谷发动突袭。

前线总指挥张国华,半夜被密集的炮声惊醒,意识到印军来了!

我军的部署尚未完成,前线又敌众我寡,战士们很难守住阵地。

张国华走到地图边,他最担心的不是前线能否顶得住,而是援军55师能否翻越高原的大雪山及时到达。

因为阵地失去了还可以夺回来,如果55师来晚了,就关乎战局成败。电台已经连续两天紧急联系55师,却一直无法取得联络。

这时候再看55师,战士们奇迹一般翻越了高达4800多米的达秋拉山,却又被达马湖拦住了去路。

重武器无法通过冰面,师长派工兵连负责开路,绕着湖边走。

战士们想着及时赶到前线,却忽略了旁边的大雪山,一场雪崩正在酝酿……

左边是高耸入云的雪山,右边是深不见底的悬崖,哪怕把泰山搬过来,也无法填平脚下的深谷,战士们艰难行走在了雪线。

工兵连的连长杨万生,带着战士们挖雪开路,历经千辛万苦,一道关过完又一道关,这喜马拉雅考验着人类的极限。

如果评选世界上最恶劣的路,绕行达马湖肯定是其中之一。因为雪实在是太大了,谁也不知道自己下一脚,到底踩的是地面,还是被松软白雪掩盖的万丈深渊。听到战友坠入悬崖的呼喊,众人内心犹如刀割。

寒风犹如一根根的钢针,扎入了工兵连战士们的每一个毛孔,这冰川好似是恶魔的牙齿,处处都藏着陷阱。

师长去视察的时候,看到连队很多战士都累倒了,虽然开路速度不如预期,但他也没有说什么。

杨万生的耳边,响起了小战士萧明生的声音:“连长,让我上吧!”

杨万生回头一看,眼泪差点掉下来,因为萧明生在敬礼的时候,露出了红肿的双手,手背犹如是紫红的馒头,手指头好似胡萝卜。

雪域高原的环境,比内陆恶劣太多,战士们双腿都被冻得失去了知觉,跑起来歪歪扭扭的,但依旧咬着牙前进。

杨连长忍不住怒骂:“他妈的达马湖,老子记恨你一辈子。”

因为天气太冷,铁锹握在手中好似冰棍,随着太阳推开乌云,周围皑皑白雪又带来了新的麻烦,因为普遍没有戴墨镜,人很容易患上雪盲症。

突然一场雪崩来袭,轰鸣好似天塌一般,犹如是有一把巨斧,将大山切掉了一块。

连长不顾阻拦,急忙去挖萧明生,也幸亏他坚持救人,才发现萧明生抱着一块山石,这才幸免于难。

即使遭遇雪崩,战士们依旧勇敢向前,就在即将绕过达马湖的时候,一场更大的雪崩落下。

100多米的雪墙,带着震天的嘶吼,扑向了55师工兵连的战士们。

两次雪崩,掩埋了工兵连15名英雄战士,如同一手军歌的歌词:山知道我,江河知道我,祖国不会忘记,不会忘记我。

战争是残酷的,叫嚣战争是无知,忘记战争是无耻。

从以上参战老兵的回忆来看,对印自卫反击战,远比我们想象的更加艰难。

笔者也曾经采访过一位参加对印自卫反击战的老兵。

他的经历很血性。

他说,部队进入高原后,感觉人犹如是一只小小的蚂蚁。

大雪落下,好似是滚滚天幕,四面八方都是白色的,如果不是看到身边有战友,真感觉自己飞到了天上。

冷,实在是太冷了,双脚冻得麻木,每天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爬山,一道梁挨着一道梁。

班长带着大家,绕小路追击印度兵,提前在山谷的左右两边布下埋伏,敌人进来之后四面开火。

子弹打完之后拼刺刀,他踹倒一名敌人,刺刀扎入了对方胸膛,可能是没有刺中心脏,对方抓住刺刀,死活不松手。

使劲甩,前后左右晃,都无法抽出刺刀,他急得他脸上冒汗了,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那个印度兵,顺着枪杆想要往上爬,满身鲜血淋漓,这种情况对于心理紧张的新兵来说,是艰难的挑战,他一时不知该如何处理。

班长大喊:“踹他!”

一语惊醒新兵,他一脚踹下去,这才拔出了刺刀,急忙连续补刺,消灭了这个敌人。

参战老兵谈起此事,气定神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