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酉阳》:跟一位长着大长胡须的美女结婚生子,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勇评书话 2023-02-21 发布于山东

大唐年间,曾经有一位落魄书生流落海外,跟一位美丽的大胡子公主共同生活了十几年。一个国家因他的救赎而得以存活,一个民族因他的基因而得以改良,一个地名因他的故事而沿用至今。

         

距今约一千三百年的时候,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武则天的“大足”年间,有一个落魄读书人唐人甲,搭上来访的新罗国(朝鲜半岛历史上的一个国家)使者的船,准备到海外游历一番,结果半路上翻了船,唐人甲迷迷糊糊中就被海浪推送到了一座小岛上。一番奇遇就此展开。

一  流落长须国

大难不死!唐人甲暗暗庆幸。毕竟本就是出来游历的,正好看看这异国他乡的风土人情。

原来,这个地方叫作扶桑洲,国名长须国。唐人甲不知道自己在海上漂流了多长时间,但清楚地记得《梁书·扶桑国传》说过:“扶桑在大汉国东二万余里,地在中国之东,其土多扶桑木,故以为名。”

“老天!不会吧,自己竟然跑出来这么远?”唐人甲不可思议地摇了摇头。他只知道书上所说的那个遥远的扶桑国,却从来没有听说过大唐、或者新罗附近有个什么扶桑洲。

管他呢,既来之则安之,先看看说吧。

单看长须国建筑风格、穿衣打扮跟大唐稍有差别,但是语言举止却跟大唐几乎无异。经过几天漫无目的地闲逛,唐人甲也渐渐跟当地人熟络起来。他惊异地发现,这长须国无论男女老幼都留着两撇长胡子,怪不得取名长须国。这里的人都很热情好客,且与人交谈总是一个劲地鞠躬,而知道他是大唐来的读书人后,对他更加的敬重,这让因不幸才流落到异国他乡的唐人甲略感欣慰。

二  成为驸马爷

几天后,忽然来了一队兵马迎面拦住了唐人甲的去路,其中一个官员模样的人客客气气地对他说,长须国王要召见他。于是唐人甲跟着来人走了很长时间到了一座皇宫。

长须国王看唐人甲仪表堂堂、谈吐风雅,很是高兴,居然兴奋地在龙椅上连续跳了数下,把个唐人甲惊得目瞪口呆。

这是什么表达方式!

国王当即下令,封唐人甲为司风长,并召为驸马,即日完婚。

司风长是个什么官?管风的吗?饱读诗书见多识广的唐人甲搜肠刮肚、及至后来一直到死也没弄明白。管他呢,反正所谓驸马一般都是给个爵位高的闲职养着。

对嘛,在大唐,以自己的相貌文采几乎都要乞讨为生了,能成为驸马爷,那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啊。只是不知这公主长成什么样子。

成为了长须国司风长、又顶着驸马爷头衔的唐人甲别提多威风了,不仅得到了数不清的赏赐、供奉,各种奇珍异宝在驸马府里都多得无处可放,那宝贝随便拿出一件都是价值连城。而且无论他走到哪里都前呼后拥,是万众瞩目的焦点,任何人见到他都一连串的鞠躬不已。那架势、风头几乎超过了长须国王。

唐人甲老兄开始的时候心里很不安:这在大唐那可是会犯忌讳、容易被杀头的。但时间稍长,唐人甲也就慢慢习惯了下来,因为他发现国中各级官吏甚至国王,对他都没有丝毫的疑心,似乎只要他愿意,他就可以把长须国王的那一把长胡子拔下来编成跳绳来玩。

这当然是不可能的,因为家里还有一位公主老婆。这位公主老婆也是长着一把很长的漂亮胡子,他就从没敢动过。

三  长胡子的困惑

公主长得那可真是相当的清丽水灵,说起话来宛若轻清柔美的吴侬娇语,身上皮肤也是光滑细腻,走起路来婀娜多姿,总之饶是唐人甲阅尽人间无数,却也自惭从未见过如此美丽的人儿。

见到公主的第一眼,唐人甲就被惊艳到了,半张着嘴老半天说不出话来,口涎啪嗒啪嗒掷地有声,直到公主那两缕长髯无风自飘钻进他的鼻子,他才“阿嚏”一声回过味来。

“唉!美则美矣,只此不足。”唐人甲心中暗叹。

从那天起,唐人甲便开始琢磨怎么把公主那一嘴的长胡子清除掉。毕竟那时候的唐人虽然也比较开化,男有男宠女有女爱也很正常,可唐人甲却是传统型的光棍男,整夜抱着个大胡子睡觉总觉得有些别扭。

但是,不论是软磨硬泡的好言相求还是假以颜色表示不满,这位温柔可人的大胡子公主就是不同意唐人甲揪掉她的胡子,五次三番之后反而大有恼羞成怒的样子,驸马爷连续吃瘪后,也就无奈作罢。

长须国国王每到月圆之夜,就会在富丽堂皇的宫殿中搞一次盛大的家庭派对,这时候国王的那些后宫嫔妃也都出来跟一家人嗨皮一下。驸马爷唐人甲发现,国王那些后宫佳丽们虽然一个个长得国色天香,但也都长了一嘴的长胡子。而且经过他长时间的观察对比发现,长须国中身份越尊贵、长得越漂亮的人,胡子越长、越密。

“这是长须国的一种民族特色或者图腾崇拜吧,大约这里的人们不论男女,都以长着大胡子为美。”唐人甲每想到这里,就有些意兴索然。

有一次在聚会中,国王邀请驸马赋诗一首,唐人甲酒精上脑,即兴吟了一首:“花无蕊不妍,女无须亦丑。丈人试遣总无,未必不如总有。大意是说:一朵花开得娇艳欲滴、惹人怜爱,是因为有花蕊的衬托,就像一位美女,如果没长胡子,也会让人觉得很丑。男人常为自己长胡子而烦恼,但是有胡子的男人更显得英俊帅气。

长须国王听后一愣神,随即哈哈大笑起来:“驸马原来一直没能习惯公主那一嘴飘逸的长须啊!”

时间快得像闪电流星,转眼间唐人甲已经在长须国做了十多年逍遥快活的驸马爷,至于这司风长一职是个什么官,他也渐渐懒得去研究。他跟长胡子公主的婚姻生活也一直过得举案齐眉、琴瑟和谐、幸福美满、没羞没臊,而且还生育了两个儿子一个女儿。三个活蹦烂跳的孩子倒有些随他的基因,尤其是女儿,不仔细看不会发现也长着一嘴的胡须。

四  灭国之灾

忽然有一天上朝,唐人甲发现群臣都面带悲戚之色,国王见到他更是哇地一声大哭起来。唐人甲立马慌了神,赶紧上前去劝慰。

国王拉着唐人甲的手,身子一弓一弓的抽泣着说:“驸马爷啊,我们国家就要大难临头了,只有你才能救我们啊!”

唐人甲连忙说:“一家人不说两家话,到底是什么大难你说出来,如果我能做到,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长须国国王这才止住哭声,说:“麻烦驸马到海龙王那里去求个情,就说位于东海第三汊第十岛长须国有难求救我长须国危在旦夕,恳请驸马爷务必再三向海龙王求情相救啊。

看驸马应允后,国王立刻派两个使者带着唐人甲乘快船出发,不到一个时辰的工夫,便到了一处以金、银、琉璃、码碯等七宝为沙滩的岸边,然后在侍卫的带领下,来到就像佛寺中所画的天宫模样的龙宫中拜谒龙王。

五  龙宫求救

龙王见到唐人甲后,居然就像那谁见普大帝一般,微曲着老腰一溜小跑上前迎接,然后特别亲昵的拉着他的手,一起升殿到龙椅上坐定,才恭敬地问:“不知上仙到此,有失远迎,罪过罪过。请问上仙到小处有何见教,但有差遣,莫敢不从。”

唐人甲心中画了一个大大的问号:“怎么这语气,跟东海龙王初见刚修道归来的孙悟空一样啊!难道这是龙王普遍的待客之道?”

不过虽然有疑问,救人之事却十万火急。于是唐人甲告诉老龙王,说自己是受龙王下辖长须国国王之托,来求龙王救难的。

龙王一听,立刻吩咐下面虾兵蟹将,火速勘察长须国方位以及有何灾难。过了好长时间,所派兵将大气不接小气的先后上殿回报,说东海境内并没有这么一个所谓的长须国。

唐人甲想起国王的苦苦哀求,连忙说,这长须国位于东海第三汊第七岛请老龙王务必勘察仔细、施以援手。于是老龙王把一众大小兵将狠狠呵斥了一番,让他们立刻再去寻勘速报。

六  真相大白

只一顿饭的工夫,一个螃蟹大将大汗淋漓的来报:“找到了、找到了,原来按照规定,这个月大王的口粮该是这第七岛的美味龙虾,现在他们已经被洗吧干净上锅了,只是还没有开火。”

龙王听到这里不由得笑了起来:“原来上仙是被那些龙虾给魅惑了啊。我虽然是龙王,但是我吃饭吃什么都要秉承上天的安排,丝毫不敢违背。现在看来,这个月只能为了上仙的面子勒紧点裤腰带少吃点了。”然后,便派人领着唐人甲去看。

唐人甲半信半疑地来到备菜房,看到有几十个像一间房子那么大的铁锅,里面装的全都是大大小小的龙虾,其中一口锅中有八九只红颜色、长了很多很长的虾须、大小像常人手臂般的大龙虾,看见唐人甲便跳跃起来,身子也都不约而同的一躬一躬像是求救的样子。领他来的人说:“这就是第七岛的虾王一家子。”

想到这些大虾就是长须国王和他的嫔妃、以及跟自己同床共枕十多年的美丽的长须公主、甚至还有自己的孩子们,唐人甲那眼泪啊,那可是哗哗地止不住地流啊。

七  结局:回国入道

老龙王确实很给面子,派人放了虾王那一大锅虾,并按照唐人甲的意愿一顿饱餐后,当晚派两个使者把他送到了大唐下辖的山东登州府。分别的时候,唐人甲看到那两个使者化为巨龙而去。

经历过此番之后,唐人甲心灰意懒,开始入山潜心修道,后来不知所踪。但他的故事却慢慢流传了下来。

八  番外:长须国、扶桑、倭国与唐人甲的后代

后来人们根据唐人甲故事中长须国地理位置的描述,确定那所谓的长须国就是《山海经》中所称的倭国,从此以后,人们就渐渐把倭国也称为扶桑了,那老龙王也就是东海龙王了。而经过考证,最早有文字记载的《梁书》上的“扶桑国”,其实是今北美洲的墨西哥,跟倭国根本不搭边。

至于倭国的人、尤其是女人为什么没有那么长的胡子,据推测,大约就是因为他们都是唐人甲的后代杂交变异的吧,也就是都继承了唐人甲的强大基因。而倭国人确实一向有“借种”以改良种族的强烈愿望。一开始的时候主要是向中国借种,直到十九世纪中叶,高桥义雄为了改变国人个子矮小、智商低下、身体虚弱等基因缺陷,强烈建议日本人与西方人进行“通婚”,凡能跟西方人生孩子并留在日本的男人女人(当然女人为主,尤其日本贵族女人),不管是正式结婚还是一夜情,一律大加奖励,将“人种改良”这一说法推倒了最高潮。芥川龙之介的小说《舞会》,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展开的。

所以当初,唐人甲一介大唐不得志的落魄书生,能得到长须国如此高规格礼遇,也就不难想象了。

而倭国人总是以点头哈腰为礼节,想想那些大虾,就不多说了。

后来也有人说,唐人甲可惜了一次成仙的机会。《汉武洞冥记》记载,汉朝的马丹曾经在海边折下一只红色大龙虾的须来做手杖,后来就渐渐学会了飞行,最后成仙而去。这是误传了,因为人家马丹遇到的那是红色的大虾不错,但是那虾“长十丈,须长八尺,有两翅,其鼻如锯。

跟唐人甲遇到的虾,个头差别大了去了。

附:原文见段成式《酉阳杂俎》卷十四诺皋记上第26篇“长须国”。因原文较长,在此不做引用。跟唐人甲遇到的虾,个头差别大了去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