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世济《文姬归汉》赏析

 戏迷知音 2023-02-21 发布于天津

很多人抨击李世济乱改程派戏,且不说程砚秋一直就是不断地改戏,边改边演,边演边改,这也是程派最不好捕捉和最吸引人的地方。我们站在历史角度上去看,当时很多方面还没有完全放开,不仅是李世济,其他很多艺术家也都在改戏,目的就是一个,让很多好的剧目能恢复起来,保留下来,给欣赏疲劳的人们补充一些新鲜营养,李世济也是其中之一。李世济在八十年代一出《锁麟囊》唱红了大江南北,因此也遭到很多人的妒忌,开始有了各种批评的声音,对她诟病最大的就是《文姬归汉》。

程派的《文姬归汉》这个戏没啥太大动作,除了逃难和行路外,就是唱和念,包括了南梆子、快板、散板、摇板、原板、倒板、慢板、二黄慢板、反二黄慢板等等各种板式,这是程派中最难演的一出戏。在强调民族团结的时代,如果李世济还按程先生的本子去演,可能这个戏就无法重新搬上舞台了,所以她根据自己的条件,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在重点唱段保留同时,增加了家团圆的情节,创作了送儿女的经典唱段,也使我们看到这出难度很大的戏。






驿馆一场是该剧的重点,这里有段二黄慢板,就是著名的“胡笳十八拍”的第十四拍。可以不客气地说,在所能找到的程派弟子中的该段唱,谁唱不出李世济那个感情来。首先说,她的唐乐队衬托绝伦,使她声情并茂地唱出了蔡文姬的境界。就举一个例子,首句“身归国兮儿莫之”的“兮”字,没什么大腔,但是如果唱重了难听,唱轻了体现不出感情来,李世济处理的最恰当,后面的“儿莫之随”轻轻吟出,含着一丝的悲凉,一丝的无奈,家国不能两全,为国舍弃儿女,对一个母亲来说是何等的艰难选择,在李世济的演唱中这种情感表达的很到位。这段唱是程派戏中最高境界这一段儿,可能很多人都会唱,但是把音符儿唱对了还不行,还要把情感唱来才行,这段儿唱不能有棱角儿,整体圆不圆,传不传神都很关键。


这段唱完之后,蔡文姬似在梦中惊闻伊尔的呼声,立即惊醒,以一种惊喜和期盼的心情寻觅着。唐小浩扮演的伊尔在这里有段唱,也是非常棒的。虽然镜头给观众是一个蔡文姬的侧身,而给观众的感觉就是蔡文姬用一种欢喜、怜爱的神态去聆听伊尔的叙述,轻轻地点头,似觉是对伊尔的母爱,又似对爱子的赞许,感情交织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充满母爱的蔡文姬形象。这段欢快的唱也让蔡文姬一扫多日的愁容,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当听到左贤王也来的时候,又是一种尊敬和悔恨交织的神态,唱出了“送儿女”的一段名唱。

相信很多人对李世济的“家住山东在临清”和“送儿女”都不陌生,“送儿女”这段唱是个新腔,也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但也没有脱离程派特色,非常的新颖动听,也非常经典。李世济在这段唱中,把蔡文姬悲喜交加的感情表现的很透彻,在一些字的处理上非常的巧妙,我用跌落起伏,错落有致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字字精准,再加上唐乐队的衬托,像是把感情都烙在字里行间一样。

刚才我们分别欣赏了驿馆一场中的三段重点唱段,下面我们完整欣赏一下这场的录像。

全盘否定李世济的其实就是两种人,一种是有目的使坏,一种是完全不懂。现在很多人不会听戏也不懂该如何去欣赏艺术之美了,看颜值和人云亦云成了主流,凡是对他们所憎恨的人,不论艺术好坏,都无比的排斥;但凡是跟他们走的近的艺人或是他们认为好的艺人,更是无条件地吹捧。李世济固然有她的问题所在,晚年也因为力不从心和盲目改革而出现各种问题,这只是她艺术生涯中的一个阶段,而不是全部。那些抨击李世济的人,根本就没有看过李世济刚复出后的舞台形象,甚至是从心里就拒绝去看李世济,哪怕是一段唱段都没认真欣赏或琢磨过,只是起哄式地拿她晚年的毛病来全盘否定。

那些抨击她的人,还是仔细看看她的《锁麟囊》《文姬归汉》《祝英台抗婚》《陈三两》等等资料吧,研究明白了再去抨击她岂不是更有理有据?不管怎么说,李世济是文革后程派演员中恢复传统戏最多的一位,她在特殊历史时期,以尊重传统的态度去改革,力排众议,努力去弘扬程派艺术,她是程派继承和发展的第一功臣!

推 荐 阅 读

追忆舞台三十年

追忆舞台三十年之1977年概述
追忆舞台三十年之1978年概述
赵松樵舞台生活八十二周年之《大溪皇庄》
94东方金秋京剧盛会之《法门寺》
振兴评剧著名演员联合演出首场
振兴评剧著名演员联合演出
振兴评剧著名演员联合演出(续)
赵丽蓉的喜剧表演(《弄假成真》全剧)
评剧《弄假成真》选段 豌豆开花
年初六的祝福
幽默风趣的话剧《鸟人》
刘兰芳与《岳飞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