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知否》学会明兰的一句话,让你再也不被别人撺掇,赶紧学起来!

 琪琪妈的成长经 2023-02-21 发布于北京

刚从英国公府劝张大娘子出来,在路上就收到了祖母病倒的消息,明兰立刻赶到盛府。见祖母双眼紧闭,面无生机,只剩一口气。给祖母诊断的太医,说话也支支吾吾,似有难言之隐。

明兰支走了大家,一个人跟太医问了病情,太医这才说,老太太不像是生病,倒像是中毒。

于是,明兰让侯府家丁围了盛府,抓住了内鬼,也找出了下毒的元凶。

原来是,大娘子受姐姐康姨妈的撺掇,把下了毒的点心给盛老太太吃。这毒是用100斤生芽的白果提取的毒汁,用银针根本检测不出有毒。

大娘子难道不知道谋害婆母是重罪吗?为什么会这么容易就受人撺掇了?

第一、她自己先起了歹心,虽然不想置老太太于死地,但是还是想要老太太生病,最好缠绵病榻,她好掌家。

第二、办事不经头脑,太相信姐姐康王氏,觉得亲姐姐肯定不会害自己。

第三、对老太太的劝告,权当废话,耳旁风,还一直跟康王氏来往。

明兰总结说是因为大娘子,心软,才容易被撺掇。是啊,一般心软的人,耳根子也软,容易受别人的情绪感染,容易感性地不经思考的,全盘相信别人说的话、办的事。

康姨妈一肚子坏水儿,自己家夫妻不和睦,就终日去别人家搅合。

从开始撺掇大娘子放印子钱,老太太就说,不要再与这个娘家姐姐来往。大娘子不听啊,她只是看到婆婆,不喜欢自己娘家的亲戚,她觉得是老太太有偏见,根本没看到自己姐姐的不好。

她这样想,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老太太只是她的嫡亲婆母,并不是她官人的亲娘。而这个康姨妈,是她一母同胞的姐姐。在她心里,还是血浓于水,姐姐是一定不会害自己的。

她把姐姐当成自己的知心人,什么事都跟姐姐说,抱怨婆母惩罚她,让她当着下人的面跪在大厅里,让她很没有面子。

于是,姐姐康姨妈,便给她出一个害婆母生病的招,实际上是要让她害死婆母。一旦害死了婆母,她就被这个姐姐,死死地捏在了手里,任其摆布。

大娘子,对于这个计策一点儿不怀疑,还傻傻地执行。最后,东窗事发,若不是明兰明察秋毫,她就真的成了替罪羊。

那么我们总结一下,容易受人撺掇的人,除了心软耳根子软,还有什么特点呢?

一种是,性子直,头脑简单的人。

在知否里,这样的人,很典型的就是顾家四婶。

明兰婚后第一天,去拜见婆母、婶娘,婆母小秦氏就想要,将丫鬟红绡塞到房里当小娘。

明兰,说顾廷烨并没有纳妾的意思,如果她擅自把人领回去,一定会被侯爷责怪。这时候,顾家四婶,就开始替小秦氏出头指责明兰了。

说哪家有地位的男人,不是三妻四妾,否则没面子没排场。接着又指责明兰,没有家教,日上三竿,才来给她们请安,不贤惠。

明兰以退为进,自请去祠堂跪祖宗,反省悔过,这才告一段落。

最后,小秦氏,为了维护她好婆婆的形象,去祠堂安抚明兰,坏人是顾家四婶当了,小秦氏还是一个好婆婆。

而顾家四婶,不但没反应过来,自己是被小秦氏当枪使了,还替小秦氏抱屈。

另一种是,自私自大的人。

很典型的例子,就是康姨妈。她觉得自己是个很厉害的人物,只有自己摆布别人的份,没有别人摆布她的份。

正是如此,自私自大,她最后,才被小秦氏当成了一把刀使。

她跟小秦氏刚开始交好,就都在别人的计划之中。她日日去侯府,摆姨母的谱,让已经怀孕的明兰去请安。明兰碍于面子,偶尔去应付一下。

有一次,明兰呕吐得实在厉害,就说不去了,小秦氏身边的向妈妈还是一直在外面请她去请安。常嬷嬷看不下去了,去把康姨妈大骂一顿。

为此,康姨妈怀恨在心,一直想要报复明兰。于是,在小秦氏的撺掇下,想要把庶女康兆儿嫁过来,名义上是嫁女,实则是嫁过来后,让康兆儿自杀,她再上门兴师问罪。

幸好被明兰祖母,识破她们的计谋。连夜将康兆儿,送到宥阳老家,以盛家名义,给她说门好的亲事。

然后,康姨妈又恨上了盛家老太太,第一老太太看不上她,不让她去盛家,第二就是老太太护着明兰。于是,她就撺掇自己的亲妹妹,给老太太下毒,害死她。

自私的康姨妈,东窗事发后,本来可以逃回王家,可她偏偏跑去顾府,被小秦氏一撺掇,竟然去澄园,刺杀刚刚产子的明兰。这才被顾廷烨一剑杀死。

为什么如此精明的康姨妈,竟然被小秦氏撺掇着去杀人?就是她太自私自大了,自私让她心胸狭隘,眦眦必报,自大让她容易自欺欺人,聪明反被聪明误。

以上是,容易受人撺掇的人的特点,那么如何才能不容易被人撺掇呢?

用明兰的一句话说,就是这世间所有的事,都逃不过一个理字。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所有事情都有自己的规律,每个人说话办事都有自己的目的,看清楚这一点,理清楚前因后果,就不会,被人牵着鼻子走。

凡是多问个为什么,别人说的话,也不要一股脑都信,凡是要讲求证据。比如说,王家老太太就是一个不容易受人撺掇的人。

当小秦氏把康姨妈的棺材送到王府的时候,小秦氏开始指认顾廷烨杀人,要王老太太不要放过他,他们侯府愿意承担责任。意思就是说,王老太太,有什么怨恨你就冲着顾廷烨去,我支持你。

可是,王老太太并没有被丧女的悲痛麻痹大脑,她先感谢了小秦氏。然后,客气地送走她。

背地里,却跟儿子说,你妹妹已经逃出来好几天,为什么没有回家,而是去了顾府,为什么就突然跑去顾廷烨的澄园,然后被杀?你妹妹被杀的时候,她小秦氏在哪里?

如果,她真的为你妹妹好,为什么不第一时间告诉咱们她在顾府的消息,你妹妹被人当枪使了。

老太太没有听小秦氏的一面之词,而是根据整件事情的前因后果,想得清清楚楚。正所谓,眼见都不一定为实,更别说听别人说。

所以,大家学会了吗?要想不被人撺掇,你就记住这句话:这世界上所有的事,都逃不过一个理字。凡是多问个问什么,想清楚,整件事情的前因后果,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大家好,我是玛丽,关注我,持续为你分享精彩内容!一起快乐追剧,感悟人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