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天老照片】-2万-1951-2020年苏联最后一位元帅逝世,临终前曾嘱咐普京:俄应走中国道路

 泊木沐 2023-02-21 发布于辽宁

2020年2月25日,冰雪之国“俄罗斯”逝世了一位元帅,他叫德米特里·季莫费耶维奇·亚佐夫,享年96岁。

在其漫长的一生中,亲身参与了苏联由盛走衰,穷途末路终极选择失策,导致苏联解体,俄罗斯闪亮登场的一系列历史大事件。

亚佐夫本人也跟着时局沉浮,掌握过国家跟民族的走向兴亡,也于内忧外患中苦思冥想寻求两全之法,更在大名鼎鼎的“水兵寂静”监狱面壁思过数年,日夜复盘着苏维埃政权下台的内核原因。

终于他悟了,给普京留下了一则遗言录音......

随着遗言内容的公之于众“俄罗斯应走中国道路的殷切叮嘱”,不禁令各国人士既动容又好奇,忍不住想要探寻。

——这神秘的华夏之国,到底有怎样的实力,可以让曾经以先驱跟指路明灯自居的俄罗斯,竟需要潜心钻研中国的崛起秘方。

其中原委,且从亚佐夫说起。亚佐夫是谁?

虽说亚佐夫留给世人的一个关键记忆节点,为他是苏联红军元帅之一,等级仅次于最高领袖“苏联大元帅”,但其实他的人生经历却更为跌宕传奇。

首先亚佐夫的原生家庭并不优越,属于贫农阶级,双亲耕种着瘦薄的土地,勉强糊口度日。

年幼的亚佐夫既对捉襟见肘的现状不满,也心疼父母的劳碌。

而当时由于被经济提速发展的大环境感染,一度认为将来最理想的职业,就是成为能拿稳定收入的汽车维修工人,再也不用如种地一般看天吃饭。

可时局左右了亚佐夫的人生选择。

当苏德战争爆发的那一刻,他骨子里沉寂的热血被点燃,不惜谎报年龄也要加入红军。

他不怕苦不怕累,哪里危险就往哪冲,将每一次作战,都当做为国家的最后一搏,从来都是轻伤不下火线,重伤很快出院。

赤子之心的风格令长官非常看重,安排他先后在多所军事院校培养深造,目的就是希望亚佐夫能学到指挥才能。

而结果也让大家满意,十余年的时间里,亚佐夫的职位步步高升,一路从团长当到集团军司令,并且升迁速度虽快,姿态却依然稳重,给众人的感觉:明显军司令不是亚佐夫的终点。

这跟亚佐夫的宏图大志不谋而合,他重走潜心深造再出山的老路,于大名鼎鼎的伏龙芝军事学院、总参谋军事学院学习,达成了苏联军事学府几乎大满贯的成就。

由于理论知识跟实战经验双管齐下,亚佐夫逐渐靠近苏联军权核心,于1984年7月出任国防部长。

数十年的戎马生涯,亚佐夫午夜梦回时,依然从未忘记参军的初心,就是不愿战火再于苏联蔓延,希望人民都能过上安居乐业的富足生活。

可当他成为国防部长后,苏联时局却更加危机四伏,内有各地群众游行起义,外有高加索、波罗的海等加盟共和国闹着要独立。

亚佐夫就跟“灭火队长”一般,恨不得一颗心掰成几瓣用,调兵遣将的四处平事,可让他费解的是,苏联的内忧外患摁下葫芦就起了瓢,绵延不绝、永无止境......

反倒国家经济、人民生活幸福度都跳崖式降低,每个人都叫苦连天,可以说离全面崩溃,就隔着一层薄的透光的纱纸。

忙得起飞,却待遇极低的军将们也一腔怨气,突然幡然醒悟起来:为何把军队支在一线为政界的不作为买单,戈尔巴乔夫到底在做些什么?如果没用为何不下台!

亚佐夫靠一己之力,毫无后台的从士兵干到国防部长,积累下不菲的威望,大家伙都对他心服口服。

所以各地军区都希望亚佐夫能公开向戈尔巴乔夫施压,轻则威胁他有所作为,出点决策改变苏联民不聊生的现状,重则下台另择贤能。

但这无益于把亚佐夫陷入两难境地,一旦军事政变,局势只会更加混乱,毕竟大将都怕师出无名,哪怕曹操也得挟天子令诸侯,生怕成为众矢之的。

亚佐夫并未被“黄袍加身”诱惑,沉默不发直到《主权国家联盟条约》的签订,才正大光明的组建“紧急事态委员会”,将戈尔巴乔夫革职。

可时局巨变,也让早已对总统之位势在必得的叶利钦找到机会。

他决定要跟亚佐夫正面较量,争夺对苏联的话语权,遂以莫斯科当暴风眼,呼吁二十多万市民静坐示威及游行。

亚佐夫为了控制局面,只能让军队开进莫斯科,再三叮咛将领们,无论如何都不能开火,这只是震慑叶利钦,毕竟东欧十月危机的血腥,还教科书一般沉痛的摆在那里。

叶利钦看到军队的只围堵不动手,也明白亚佐夫背负不起血洗首都的重责,开始在白宫门前意气风发的演讲,煽动游行群众通过设立路障等方式,跟军队堂而皇之的对抗。

虽说手无寸铁的人民对上训练有素的军人,简直毫无胜算......

但军人受到亚佐夫的命令,不敢动手,只能处处被辖制,紧急事态委员会再三要求亚佐夫铁腕镇压。

可亚佐夫及许多军队指挥官都认为:无论如何,都坚决不能对反对群众开枪,他们的存在,应为保护人民而生,绝不该成为刽子手。

最终亚佐夫下令从莫斯科撤军,这是一个悲壮的命令——代表苏联的军队已经彻底走向了民心的对立面。

这让无数将领绝望,元帅阿赫罗梅耶夫身穿佩戴勋章的军装自杀,亚佐夫则以“国事罪”被开除党籍并审判,关押进“水兵寂静”监狱。

两个月后,苏联彻底成为历史,俄罗斯联邦粉墨登场,赫然完成时代的交接,但各国却对亚佐夫的行为投以敬意,称赞看似软弱的撤军,却是红军的骨气和尊严。

自打投军开始,亚佐夫总是很忙,从未有大把的时间细细总结得失经验。

服刑期间,他回顾苏联四面楚歌,最终解体的脉络,发现一开始所选择的道路方向就出了问题,或许这才有了他逝世前留给俄罗斯的遗言。

亚佐夫留下的遗言,绝不含丝毫冲动抱怨之言,是他多年琢磨研究得出的心血。

入狱五年后,1994年叶利钦决定赦免亚佐夫等人,给予可官复原职的福利。

这一方面出于自信,叶利钦经过五年的整顿,早已掌握了对俄罗斯绝对的控制权,再不怕反对派们翻出的浪花。

一方面则需要这些人接着为国家出力,毕竟亚佐夫等人的军事能力可都出类拔萃,关在监狱真是巨大的损失。

尤其强敌美国依然虎视眈眈,内部的各联邦也心思不断,就算一时间战火不起,利用他们培养新一代军事将领,也是不错的打算。

但亚佐夫却没有接着当国防部长,直接就归家养老,彻底远离军界,过着长达十年的与世无争闲散生活。

直到普京成为总统,亚佐夫才再次出现在公众的面前.......

首先二人有着英雄相惜之情,普京曾作为亚佐夫的手下,对其十分敬重,接连授予勋章。

而亚佐夫也信任普京这个颇有手腕的硬汉,称赞他是一位“真正的领袖”。这对于,跟戈尔巴乔夫与叶利钦都或共事或交手的亚佐夫来说,可谓一个极高的评价。

晚年的亚佐夫,在俄罗斯有着超凡的地位,待其96岁高龄,即将迎来人生的终点时,他向媒体留下了一段录音。

遵循亚佐夫嘱托,待其逝世后细听内容,里面则说:俄罗斯应走中国道路,这是个人与国家结合最好的路,俄罗斯的改革,最好的模板就是中国。

为何应走中国道路?因为他了解中国,更是在1991年5月,曾于国防部长的位置上对中国进行过友好访问,而他也是1949年建国后,率团访华的第一位苏联国防部长。

也就是说,中国取得的成果,他都看在眼中。那面对改革,中国做对了什么选择呢?

为何能使得从建国之初的一穷二白,无论是先进技术亦或是人才,都需要当时苏联的扶持,逐渐稳扎稳打独立自主,最后举国实现繁荣昌盛的呢?

首先就是中国有走出舒适区的勇气。

虽说在苏联给与海量贷款、各种民生项目的支持、技术专家的指导和贸易的全方位帮助下,中国的发展势头格外迅猛,极短时间内,就能一扫清末民国烽烟四起,带来的经济低迷和人民生活困窘等状态。

可总仰仗他人却不是长久之计,若自己连独立制造飞机坦克的能力都没有,那命门依然掐在对方的手里,无法实现真正的人民当家做主。

一旦强敌再次侵华,那就有再次落后挨打的可能。并且拿人手短向来是亘古不绝的真理,若苏联插手中国的政治决策,将会有难以预料的危机。

因此,中国做出拒绝苏联“一条龙”包办式帮助,并坚持偿还清贷款等决定,这让亚佐夫侧目惊叹,果真是他在担任远东军司令时就看重的国家。

早年的赴中国工作期间,就发现其有坚韧不拔的毅力和骨气,任眼前的艰难险阻有多么复杂莫测,对于中国人来说都是一时之困,以豪迈之气魄遇山翻山,遇河架桥,哪怕赤手空拳也要闯出一条康庄大道。

虽说做出决定后的数年时间里,无论是专家攻克技术的压力,亦或是人民在生活方面的落差,都会荆棘遍布,走得相当艰难......

可一旦咬紧牙关挺过去,将会得到真正的独立自主。并且各行业齐头并进,多点开花,也能让国家的经济命脉产业发展的十分稳健,从而实现浴火重生的繁荣。

而苏联却墨守陈规,总想通过摆平眼前一时的困难,来佯装所有的矛盾冲突都不存在,仿佛内忧外患皆是无事生非。

——完全将地方割据势力、寡头经济和官僚腐败分子这些核心问题视若无睹,可人民兜里的存款见底却是不争的事实,眼瞅着未来一片黑暗,怎会不游行闹事。

各加盟共和国也都能看出苏联的色厉内荏,再不惧怕这只纸老虎,不甘心被管辖,所以闹着要独立。

更让亚佐夫痛心疾首的是,在如此千钧一发之际,苏联的政界却都怕扛事情、担责任、惹民怨,将军队支派出去挡雷,从而导致军权跟政权的角色错位。

亚佐夫等军将倒顾念起人民,不敢开枪怕造成流血事件,苏联的官员们则把人民当做肉票,视其生命如蝼蚁,只想达成自己的政治目的。

军队跟人民整日发生摩擦,那必然会让大家心中格外抵触,对苏联红军的信任度损失殆尽。而军人的待遇又给的极低,甚至一度连驻扎的营房都没有。

如此恶性循环,苏联的解体就是必然......

更何况,在亚佐夫看来,中国跟俄罗斯从来都不应是敌对方,反而属于意识形态的盟友。

二者的关系和则双赢,早在新中国成立的第二天,苏联就宣布跟国民党的“广州政府”断交,旗帜鲜明的站在新中国的这一边。

两国守望互助,形成令其余各国敬畏的存在。

如朝鲜战争时,苏联出动大量战机帮助中国人民志愿军夺回了制空权。

台海战争时,赫鲁晓夫更去信美国总统,表示出将会对向中国使用核武器的国家进行核武报复的强势站边,此举起到了制衡美国的作用,让世界天平不至于倾斜。

而中国也于苏联面对东欧危机时毫不犹豫的挺身而出,最终中苏联合公报重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将混乱的战局冲突力挽狂澜,巩固了苏联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试想一下,若当时中苏并未合作互助,那朝鲜战争将会给新建立的中国造成致命的打击。

毕竟数年战争使得武器装备还未来得及更新发展,人力又难免疲惫,对上强敌,即使胜利,士兵伤损情况也会相当严重。

但苏联提供战机支持就局面逆转,帮助新中国一战打出了气势,成为再不敢被随意欺凌的国家,赢得了宝贵的发展时机。

再说东欧危机,若没有中国的声援,那苏联将在国际上再也没有跟美国争霸的影响力,社会主义国家则彻底落了下风,全世界都会笼罩在资本的阴霾之下。

因此,哪怕中苏两国一度中断过15年之久的贸易往来,双方边境交集处又呈现剑拔弩张的焦灼之态,亚佐夫也从未对中苏联盟有丝毫的动摇,坚定的认为,中苏关系必将紧紧相连。

并随着以赞赏的眼光全程围观中国的崛起之路,更肯定的留下遗言:俄罗斯改革的模板,应走中国道路。

老话总说,民如水,政权如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苏联的解体,关键原因在于民心尽失,而人民的愿望其实非常简单,正如俄罗斯人对普京的期待一般,只要能成功的让他们涨工资,就已经很满意了。

中国对此就交上一份满分的答卷,纵观百余年变迁,人们从清末民国的食不果腹、寒冬无棉衣取暖,甚至头插草标卖儿卖女只为活命。

到新中国建立后的日新月异,收入逐年提高、医疗全面完善、养老保障令人安心,自然众望所归。

而这离不开中国面临选择时,在一时安逸与一世安心之间,勇敢的走上了那条艰难之路,通过几代人披星戴月的不懈奋斗,最终为人民赢来了富足的生活与体面的尊严,为国家争到独立自主的国际地位。

这条中国道路,让看尽沧桑浮沉的元帅亚佐夫琢磨良久,最终作为遗言,殷切嘱咐给普京。这是他的心愿,亦是他的遗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