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移风易俗应当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

 文明苑 2023-02-21 发布于山西

武汉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课题组

【按语】过去20年,武汉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组织数千人次,在全国近1000个村庄开展调研,累计驻村超过10万个工作日,近距离观察乡村变化。在理论研究之外,还以随笔和政策报告的形式将一线情况记录下来,部分编辑为内部报告《田野来风》(每周1期)。近期将选取部分“田野来风”报告在“新乡土”发表。

当前,一些农村地区出现红白喜事盲目攀比、大操大办、人情成灾等陋习,不仅加重了农民负担,还加剧农村社会风气的衰败和变异。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逐渐重视移风易俗问题。《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都将移风易俗列为重要内容。全国各地也在探索多种形式的移风易俗活动和政府治理路径,涌现了不少先进经验和做法。湖南宁乡市大成桥镇始终以激活农民主体性为原则推动移风易俗活动和文化振兴,这一做法值得学习和借鉴。

一、大成桥镇风俗变异的表现与影响

大成桥镇位于湖南宁乡中部,镇域面积58平方公里,下辖8个行政村(社区)。曾经的大成桥镇依靠煤炭资源实现了经济大发展,但也造成了社情民意复杂、民风积弊多、乡村治理难度大等问题,风俗变异便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大成桥镇风俗变异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人情名目多,主要有红白喜事、过寿、乔迁、升学、上梁、建杂屋、满月、36岁生日、18岁生日等,人情名目多达十余项;二是人情范围广,一些农户办酒席的规模达到了七八十桌,仅收人情礼就达到了40-50万。“人情你一拉我一扯”,只要村里有人办酒席,村民“相互之间都要客气一下”,“别人送来的人情早晚要送回去”,农民深受其困;三是铺张浪费严重。普通家庭办喜事至少需要7-8万,办丧事至少需要10多万元,有些富裕农民仅燃放烟花爆竹就要消费4-5万,此外还要请花鼓灯队、戏乐队、龙灯队等演艺团队,每支队伍10个人,请一天至少要1000元,还要给客人返还100元的红包。

风俗变异产生了诸多消极社会后果,对农民家庭的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是人情攀比成风,社会竞争加剧。富裕农民想要“把红白喜事办得热闹一些”,引发其他农民效仿,“别人能办我也能办”成为当地老百姓的普遍心态。普通农民为了面子“打肿脸充胖子,借钱办酒席”。

二是农民的积蓄被大量耗散。办红白喜事收取的礼金基本花在了酒席消费上,一场酒席办下来就要花掉10多万元,相当于普通农民两三年的收入。频繁的人情往来也给农民带来了经济负担,普通农民每年在人情上的开支至少1万元以上。

三是进一步加剧经济分化。富裕农民经济条件较好,他们有能力负担庞大的人情开支和酒席开支,但是普通农民经济收入不高,他们的经济能力难以支持高人情和酒席开支,更加与富裕农民拉开了距离。部分农民在人情往来中边缘化,“家庭条件不好的可以不搞,要搞就搞好一点,不搞的自己省钱”。

二、大成桥镇移风易俗的治理经验

大成桥镇的风俗变异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煤炭经济发展和打工经济的兴起,使农民群体出现分化,部分先富群体开始在人情酒上大操大办,“把酒席办得热闹一点,席面丰盛一点,时间长一点,鞭炮多放一点”。农民围绕人情酒形成激烈社会竞争,“有人当老板赚了钱,大家就开始比较,没钱的也要个面子”。农民大多认为,“别人搞这么好,我搞不好会被人笑话,好像就没面子了”。普通农民难以从风俗变异中脱离出来。面对错综复杂的情况,大成桥镇党委政府直面矛盾、攻坚克难,通过构建社会协同机制,充分激发群众的主体作用,组织群众广泛参与,几年间完成了乡风文明的阶段性转变。

一是积极培育社会组织,吸纳精英参与。

大成桥镇成立了“凝成文明劝导协会”,吸纳基层社会中的“五老”参与(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组建了一支超过130人的劝导队伍。“五老”热心公共事务、为人正直,在村庄中受人尊敬。

文明劝导协会的主要工作是:

第一,根据本地农民需求和政府治理要求,制定移风易俗新规。具体包括提倡“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倡议“嫁娶之外无喜事,婚丧之外无酒席”,号召广大农民“红白喜事办酒席不超过20桌,每桌不超过560元”,“白事不请龙灯、不舞狮、不唱戏,红事不接车队、降低档次、不放礼炮、不放拱门、不要彩礼”。

第二,开展广泛社会宣传,革新社会风气。移风易俗新规出台后,文明劝导协会和村级组织需要入户引导农民签订《移风易俗协议书》,确保所有农户知晓移风易俗新规。劝导员也在日常生活中引导舆论氛围,经常对农户进行宣传引导,“不是老板就量力而行,不搞那么客气,水平不行也不搞那么多,水平降低一点,不让别人讲闲话”。

第三,坚持上门劝导,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如果村里有人办酒,各个村民组及时上报文明劝导协会,文明劝导协会派劝导员上门,告知村民不能大操大办,遵守移风易俗新规。劝导员借助熟人关系向农民表示祝贺或慰问,再采取柔性治理方式开展劝导工作,以情动人、以理服人。遇到农户不配合时,劝导员就多做做工作、讲讲利弊,引导农户形成正向的社会风气,大家也就知道“不按规矩来是不应该的”。

二是充分动员党员干部,践行移风易俗新规。

大成桥镇为强化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在全镇范围内对党员干部进行思想动员,号召党员干部积极参与,从个人做起,带头践行移风易俗活动,要求“村组干部严禁违规赴宴送情,更不得接受邀约代为他人操办红白喜事”。同时,号召党员干部积极开展社会动员,劝导亲朋好友遵守移风易俗新规,形成正向的社会风气。党员干部的人情负担相对较重,“村里的人情活动很多,压力很大,他们当干部的不去又不行”,因此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大成桥镇党委书记说,“以前我们的村书记,三天两头就有人请他去吃酒席,既花了礼金,又喝伤了身体,而且将来他办酒席也得请那么多人,请的人越多,他亏得越多。”党员干部是人民群众的指向标,他们积极遵守移风易俗新规,对广大人民群众具有引导和示范作用。

三是积极引导舆论氛围,激励群众参与。

2019年以来,大成桥镇每年举办“大成清风之星”的评选活动,用以表彰在移风易俗、公共事业、志愿服务等活动中表现突出的个人,按照个人自荐、组织推荐等方式选出,并在庆典上公开亮相,由镇党委班子成员和上一届表彰获得者共同颁奖,同时给予获奖者一定的物质奖励。“大成清风之星”评选时,每年评选若干名“文明新风之星”,奖励在移风易俗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农民。这一项活动不仅是对农民移风易俗行为的肯定,更是对广大群众的正向引导和激励。与此同时,乡镇政府通过流动宣传车、宣传横幅等方式积极引导舆论氛围,村委会在召开会议时也反复强调移风易俗。

2019年以来,大成桥镇丧事简办千余起,婚事新办百余起,劝导停办各种名目繁多的生日宴、乔迁宴、升学宴、参军宴等酒席600余起。村民户均人情支出由1.5万元锐减至0.5万元,每场丧事开支由近8万元减少到2万元以下。婚丧嫁娶以外无酒席,非亲属之间不收送人情,铺张浪费风气根本扭转,群众人情负担大幅减轻。

三、经验与启示

大成桥镇的移风易俗活动具有以下三点借鉴意义:

一是必须坚持群众路线,听取和回应群众需求。

移风易俗应当始终以人民群众的切实利益为中心,通过调查走访等工作机制,广泛收集群众需求,了解群众盼什么、缺什么、忧什么,进而从群众的主体性需求出发开展移风易俗活动,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

二是应当以组织群众为基础,激发群众的主体性。

畅通群众参与渠道,充分汲取群众智慧和力量,激发群众“主人翁”的干事热情,真正让人民群众成为移风易俗的参与者、受益者和评判者,构建与民共建美好生活、与民共治乡村事务的新格局。

三是充分发挥党员示范作用,共治共建作表率。

以“关键时刻看党员、困难时刻用党员”为理念,引导党员积极践行移风易俗活动,带动身边群众改变陈规陋习,引领正向社会风气和社会评价。

《田野来风》,2022年第17期,武汉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主办,发表时有删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