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是“民间书法第一人”,字迹外行都说美,为何被评为“三流书家”,遭专家极力排挤?

 墨品书法网 2023-02-21 发布于北京

在书法史上有这样一个人,他被称为清代“民间书法第一人”,但是如今却被一众专家定性为三流书家,极力排挤,如今看来难有翻身之望。
这个人就是清代书法家高垲,他被打为“三流书家”的理由很简单:我们现在的某些大师认为,高垲写的字是生硬的馆阁体,其水平不足道也。

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我认为高垲实在是冤枉。原因有如下几点:“馆阁体”,现在这个词好像带有强烈的负面色彩,其实“馆阁体”其实只是明清时一种应试文字的统称。
馆阁体的基础,是严格的法度,其水平也是我们今天许多大师望尘莫及的,所以才经常会有网友说:“古代随便抓一个秀才都比这写得好”。

其次,高垲的字严格地来说,比明清时的馆阁体水平要高出许多,因为他并没有受到科举应试的束缚。
高垲出身于一个富贵之家,因为对书法的强烈热爱,他早早“弃举子业,专力学书”。他的字迹端庄严整,是外行看了都说美的字迹,当时大江南北的名胜碑版,大多都是高垲所作。

再次,高垲一介布衣,一生没有官职在身,是一个好拿捏的“软柿子”。鲜有正史为他作传,他的名字不被记录,书法成就也自然鲜有人知,与之相反的梁诗正等人,待遇就明显不同。
高垲一生留下的墨迹本极少,通过这件收藏在浙江省博物馆的楷书《滕王阁序》,我们还可以一睹其当年风采。

据《清稗类钞》记载:“垲工行、草,尤精小楷,树骨于率更、河南,取姿于吴兴。”
高垲的书法是以赵孟頫为取法的对象,兼学欧阳询、柳公权、虞世南等唐楷大家。

这件《滕王阁序》就是以欧阳询方正严整的文字结体为基石,融合了赵孟頫的秀逸,兼带有虞世南等人的圆融雅致;文字精绝且细腻。
高垲只是一个需要被打倒的传统书法的代表。但是这样端庄雅致,秀逸灵动,兼具艺术性与实用性的作品,不应该被埋没和忽视,它应该被传承下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