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本心的智慧》 体悟(19)

 培训班文摘 2023-02-21 发布于山西

图片

48 、有形的宇宙确定是[本心]的化现;除了[本心],根本没有其它东西存在,就如罐与坛确实都是泥土而非其它东西。所以对觉悟者,所见一切都是[本心]。

上一次我们分享到,透过智慧之眼达到完全觉悟的瑜伽士,看到整个宇宙在他自己的本心之中,并把一切都视为本心,别无其他。而这一节讲到我们所见的所有一切客观世界的现象,它同样是本心的化现,除了本心,根本没有所谓绝对客观的东西存在。在印度古老的奥义书中,所有智慧的经典,其实都可以说是绝对唯心主义的。因为最终所有一切的本源,都落实在最根本的意识当中,即自性本心之中。只不过不同的教派对于最终的本源有不同的名称而已。

传统的印度教称之为梵、大梵,修行的最高境界即是与梵合一。在商羯罗的《自我的知识》中将它称为至上自我;而在我们改编的《本心的智慧》中,因为结合了佛教关于自性本心和空性的智慧,所以将所有一切最终的本源称之为本心

为什么说有形的宇宙确定是本心的化现,而除了本心根本没有其它的东西存在呢?这是因为,所有一切现象,都是基于本心的觉性而得以显现,而显现在本心中的现象,唯是变化无常的现象外,找不到任何一丝一毫的实质。对于客观世界这样一种奇妙的性质,如果直接从六根感官的角度去认知的话,是难以直观地认识到一切现象的如幻性的。

但我们仍然可以从这样几个角度去体悟。

首先,客观世界如何呈现,其性质、规律如何,本质上而言仍然离不开认知主体的视角。认知的视角不同,世界所呈现出的样子也就不同。这深刻地揭示出了,世界并无固定不变的样子,世界是什么样子的,取决于感知世界的视角。如果没有任何视角,也就无所谓客观世界。

其次,所有客观世界的一切,本质上都可以看成某种物质,所有的物质,本质上皆可看成某种能量,而所有的能量,在其微观层面,都遵循量子科学所发现的量子世界的规律。量子科学家们发现,所有一切有形有相的宏观宇宙中的一切,最终都是由微观的能量世界所构成。而在能量世界里,量子是最基本的能量单位,而对于量子在不同的观测条件下,它的性质是完全不同的。通过现有的科学实验的条件,根本无法确定量子最根本的属性,究竟是实有态的粒子,还是虚无态的波。科学家们发现,量子不可思议地同时具备了这两种性质,因此称之为波粒二象性。在波粒二象性这一特性中,其反映出的哲学意义即为,在量子这一尺度下,真、假、虚、实的界限已经完全消融了,看似完全不同的两种状态、两种性质,却无比神奇地融合在了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量子科学家们还发现,在对量子的观测中,观测本身已经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如果没有观测,就无法去定义最终的现象是什么,而不同的观测方法将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更为奇妙的是,在实验的某个环节,观测是否介入将直接影响整个实验的结果。对于这一点,当我们从哲学上进行思考的时候就会发现,如果没有观测,“世界”就没有“样子”,是“观测”使得“世界”呈现出了某种“样子”,而不同的“观测”会看到不同的“样子”。所以,哪里有真正“客观”存在的世界呢?当然,我们也可以说,“能量”是一种“客观存在”。但是,当我们更加深入地观察与思考,就会发现,“能量”这一“样子”,不也是呈现在人类的“观”之中吗?再说,“能量”是什么样子,有谁能描述得出来呢?所以不管是古代经典中的智慧,还是现代量子科技前沿的发现,都揭示出了这样一个深层的真相——人类所感知到一切,依赖于人类的感知,离开了这种感知,就变成了不可定义的“混沌”。以量子科学的视角来看,“世界”从根本上而言即是一片“混沌”的量子能量海,在人类意识能量的观照下,量子或者呈现为一种粒子态,或者呈现为一种波态,并通过量子间的相互作用组成一个个能量结构——原子、分子等,无数同类能量结构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宏观的“世界”。这“世界”其实是“量子”的能量组合与变幻,然后通过我们的感官呈现出了丰富多彩、无比鲜活的样子。量子,真的是非常伟大的魔术师!

其三,还可以从修行的角度进行体悟。当我们在静坐观心的时候,当整个身心都进入了一种非常深沉的静定境界的时候,这时就会体验到一种万物一体的境界,在这个境界中,没有我和非我的区别,也没有内和外的区别,而是完全一体。在那个一体化的状态里,没有一个实在的东西可以去把握,只有无尽的虚空感,和一个对于虚空感的觉知。此觉知,即是虚空般的心灵本自具足的觉性,与心灵的虚空本身所产生的因缘作用,此作用即显现为对虚空的感知。在那个境界里,你的确可以清晰地体验到,所有一切皆是本心。这个“本心”其实也是一个指代,本心不是一个概念,而是在现在这个当下,我们的生命能够得以当下呈现的根源,就是这个本心。我在这里说,大家在这里听,这个能说的能力和能听的能力,当下就是本心的觉性在发生着作用。

另外,还可以通过观照人类不同文化的视角来进行体悟。为什么在不同的文化里,对于同一种现象,其认知竟然可以完全不同。比如说“语言”,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使用着各种不同的语言,如果不能同时掌握两种语言,那么不同语言之间就无法进行任何交流。每一种语言的使用着都觉得自己使用的语言是如此“天经地义”地清楚明白,而其他语言听起来都像是“鸟语”一样。其实,不仅“语言”如此,人类通过语言交流的一切无不如此。所以,不同的语言,本身就是不同意识的显现。对于我们来说,用汉语来表达,我们之间可以清楚的知道对方要传达的是什么,要表达的是什么。但假如我们面对一个从来没有听说过汉语的人,而他说的语言我们也没有听过,那么想跟他进行交流的话,就没有办法进行。因为你说的他不知道是什么,他说的你也不知道是什么,甚至就连最简单的说一句“你好”,他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所以,通过观照人类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文明体系,不同的语言体系,也可以体悟到我们对于所有一切现象的认知——这些认知其实皆是建立在一整套语言概念体系之上的。如果离开了自己所熟悉的语言概念体系,我们就无法表达我们的认知。因此,从人类不同的“语言”这一现象也可以看出,“世界”是人类意识的体现。

作者在这里面举了一个比喻,就如罐与坛确实都是泥土而非其它东西。以泥土为原材料制造出来的瓶瓶罐罐,罐子、坛子,其实仍然是泥土,其不同仅仅是形式上的不同。人们在使用过程中为了更加便利,根据形态和功能起了各种不同的名字。当我们透过其表面形式,深入观察其本质时候,就会发现,这些罐与坛本质上皆是泥土,而没有其它的东西。

同理,对于客观世界的各种现象,以及我们内心的各种现象,当穿过表面形式去追究其最终之本质的时候,就会发现其实它们皆是觉性作用的展现,而没有一个客观的、真实不变的、独立实存的本体。另外,对于修行者而言,本心的智慧,包括印度教的智慧,佛教的智慧,最终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心灵的自由、心灵的解脱,是心灵对于烦恼痛苦的超越,对于生死恐惧的超越,对于生死幻相的超越。所以修行者要解决的问题的本质,在精神层面,在心灵层面,而并非要去解决客观世界中的问题。

当我们从这样的角度去看待这个问题时,就会有一种全新的视角。比如说每天早晚可以拿出来十分钟、二十分钟、半个小时的时间,进行静坐观心。在静坐观心中,当我们对生命中曾经所发生的所有一切进行观照的时候,就会发现所有曾经经历过的一切,在我们观照的当下,都已经变成了记忆。

比如,在我们现在分享《本心的智慧》这样一个当下,从这个当下往前所发生的所有的一切,包括在几分钟之前我所说的那些话,其实都已经消失的无影无踪了。如果说你还记得它,那么它也仅仅是残留的记忆而已。现在说的这些话同样也是如此,正在说的当下它就在变成记忆。我们生命中经历的一切都是如此,不管你经历的是什么样的人、事、物,不管你曾经在什么样的地方待过,不管是豪华的还是简陋的,经历过的事是痛苦的还是快乐的,都已经变成了记忆,没有例外。

虽然在此时此刻这个当下,我们所看到的一切,听到的一切,感知到的一切,在感觉上是这样的真实。但这种真实其实是只是一种经不起时间考验的假象,因为很快就会变成记忆,而记忆就仅仅是记忆,了悟实质。要看穿这种假象,就可以通过对记忆的观照来进行了悟。

更大的假象会发生在生死之际,当身心发生生死巨变的时候,生命所感知到的一切现象,将比我们平时所感觉到的现象之变化要剧烈的多。

我们可以想一想,自己家中已经去世了的老人,他的生命存在,在此刻的当下,你如何去感知?就像我自己的父母,他们都已经离开这个世界了,对于他们生命的存在,在他们曾经活着的时候感觉无比地真实,但是当这样一个因缘和合的生命现象消失了之后,在我此时此刻当下的感知中,他们已经不存在了。他们只存在于我的记忆中,而记忆也会被遗忘。就像我现在根本不记得,在这一生之前的生命中,我的父母是谁,我遇到过什么人。所以我们每一期的生命就像一场接一场的梦境,一场接一场的电影,在经历着不同的场景,装扮着不同的角色,演绎着不同的故事。而每一幕场景其实都在快速地变化,因这种变化总是相续不断,所以在我们看来具有一定的真实性。但其实这种真实性是如梦如幻的真实,而不是真正的真实。

如果对于这一点还有疑问的话,建议您每天晚上休息之前静坐半个小时,可以一边静坐一边观照过去24小时发生过的事——注意体会,在你观照的当下这些事都已经变成了记忆。当你每一天都这样去观照,经过一段时间,你就会发现,每当我们去观照的时候,在观照的当下,所有曾经经历过的一切都已经变成了梦幻泡影,了不可得。

注意,我们现在正在经历的一切同样如此,它并不会因为我们现在正在当下感知着这一切现象,这一切现象的本质就有什么不同。昨天发生的事和今天发生的事,和现在正在发生的事,它们的本质是相同的。当我们能够清晰的体悟到,昨天发生的事其如梦如幻的本质,那么也就能够观照和体悟当下发生的事,同样是如梦如幻的本质。

也许你会问,在这所有一切如梦如幻的现象之中,有什么不是如梦如幻的呢?注意体会,在所有一切现象之中,对于现象的感知,那个能够感知的觉性是非幻的。如果说对于所有一切现象能够感知的觉性,它也是虚假幻相的话,那么所有这一切现象就不会发生,就无法感知。如果没有这种感知的能力,就不可能出现感知这件事。所以,所有感知到的现象,都是觉性存在的证据,都是能觉之性作用的显现。

虽然感知同样在发生着变化,比如通过不同的感官会产生不同的感知作用,可以感知各种不同的现象。但当层层穿透所有这些现象以及感知,最终来到这个能知、能感、能觉之觉性,就来到了根源。此根源不在一切现象之中,却是所有现象生发之源。

正是基于这样的角度,我们才会说,通过智慧之眼,达到完全觉悟的瑜伽士看到整个宇宙所有一切现象,都映现在本心之中,都映现在本心的觉性之中,所有一切现象都是觉性的作用,而没有其它。因为任何现象只要它展现为现象,就必然发生在觉性之中,离开了觉性的作用,就不会发生现象之显现。

所以,当一个修行者将所有一切观照的核心,集中于自己生命深处最根本的能觉之性的时候,就可以了悟到:所有的一切都是觉性的显现,所有的一切都是本心,别无其他。

49 解脱的心灵拥有[本心的智慧],放弃了他以前[意识限制]的特征。由于觉悟到他具有永恒、存在、智慧和喜乐的绝对本性,他确实成了[本心]。

解脱的心灵拥有[本心的智慧],什么是解脱?所谓的解脱其实就是自性本心看清了身心内外所有一切现象的本质,从而离于对各种现象的错误认识和执着,最终获得的一种心灵的解放,就叫做解脱。

在了悟所有一切现象都是本心觉性作用因缘变化之显现这样一个真相之前,我们的心会对所有的现象有一个错误的认识:我们把自心看作认识的主体,把所有一切现象看作认识的客体,将主客相互对立起来。

通常我们会认为,客观现象是离于我们的心而客观存在的。而我们的生命也在真实地经历着生老病死。在我们的眼中,一切都很真实,世界很真实,生命很真实,功名利禄很真实,爱恨情仇很真实,生老病死更是很真实。可是我们认为很真实的这一切却一直都在变化,我们总想抓住一个不变的东西,但总是感觉抓不住,于是就有了无穷无尽的烦恼和痛苦,更有着对于死亡深深的忌讳和恐惧。这就是苦海。

当我们通过对本心智慧的学习,对自心本性的了悟,最终了悟到所有一切现象,都是映现在本心之中的现象的时候,一个新的变化就产生了。这个变化就是,本心是没有生死的。生和死皆是因缘变化的现象,而所有一切因缘变化的现象,都是觉性作用的展现,都映现在觉性之中。

当我们彻底看清这一点的时候,并且在自己的心中真真切切地体证到了这一点的时候——你确确实实见到了自己的心,无生无灭的那一面,无来无去的那一面,觉性具足的那一面;你也的确在自己的心中体证到了,所有一切现象,的确是映现在自心的觉性之中——发生于自己的心中,又消散于自己的心中。

更深一层地看,所有一切现象,看似有生有灭,但其实这所有的生灭,都是如梦如幻的生灭,而没有真实的生灭,包括生死也同样如此。

这时就彻底改变了原来那种错误的认知,于本心的觉悟中消除了主客之对立。而对于本心之究竟超越之性的觉悟,将使我们清楚地照见一个从来如此、从未改变的真相——本心本自超越,不在一切现象之中,超越一切现象,包括生死。当你清清楚楚地照见自己的心,在此时此刻的当下,本自无生无灭,本自无来无去,本自无动无摇,本自清净光明的时候,即为名为本心的智慧在我们的生命中觉醒了。

当本心的智慧在我们的生命中觉醒了之后,之前的所有那些意识限制,比如二元对立的意识模式,对生老病死的执着、对身体的执着、对念头的执着、对各种现象的执着等等,所有这些意识限制都会逐渐得以解除。因为你已经可以清楚地照见,所有这一切归根结底皆是心之觉性在不同因缘条件下功能作用。而当假象被拆穿,智慧的光明生起之后,这些陈旧习气的乌云就会逐渐消散。

而当我们回到产生这一切现象的根本——自心的本体,就会清晰地照见其原原本本的样子——其体空而无实,其性空而能觉,其觉无生无灭,其智妙用无穷它具有永恒、存在、智慧和喜乐的绝对本性

这是从肯定的角度对自心本性的一种描述。对于这种描述,我们要把它视为一种指示——体悟自性本心根本性质的一种指示,而不要机械地理解它。因为用任何语言任何名词所进行的表述,都有一种概念相,而自性本心是离于概念的,不为任何概念所拘。这些表述可以作为一种引导,引导我们体悟自性本心,而不要执著在这次名词概念本身上面。

在佛经中其实也有类似的表述,即真如本性具有常、乐、我、净这样的性质。在商羯罗的《自我的知识》中,则用永恒、存在、智慧和喜乐来进行表示。

当修行者在自己的内心深处,体悟到了自心的本性、真性是永恒、存在、智慧和喜乐的本性的时候,他确实成了本心。这时修行者的心即处于本心的状态之中—— 一种无我的状态,一种与本心完全合一的状态,一种没有分别心而同时智慧清明的状态。这时的修行重点即在于,时时刻刻安住在他所觉悟到的、他所见到的自性本心之中,以本心的智慧观照一切、应对一切。

对于本心的觉悟和见,可以说是一见永见的。见到了本心的修行者,就可以时时刻刻安住在本心中,观照本心。对于这样的修行者而言,本心永远在自己生命的当下,所以永远回到当下,回到当下的本心之中,始终安住在本心之中。在这样的状态里,这样的生命本身就是自性本心的体现。或许,不同的文化对这样的生命状态可能会有不同的表述,但是对于修行者自身而言,如何表述已经不重要了,那些不同的标签、代号、名称已经没有任何真实的意义。因为,本心的光明已经在他的生命中真实地照耀着,他已经成了光明本身。

对于念佛修行者而言,在念佛修行的过程中,只要真真切切地体悟到自心本性,见到了本心,本心赤裸显露,心光焕发,对于生命本自超越生死的真相亲身体证再无疑惑,那么我们就可以说,他见到了自心深处的佛,见到了自己生命内在本自具足的净土。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