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内引进牛津“音乐人文通识译丛”首批7册图书

 阿里山图书馆 2023-02-21 发布于北京
图片

文 | 卢旸


牛津大学出版社畅销全球的通识文库,为读者提供一个可读性强且包罗万象的工具书图书馆,是《纽约客》《时代》力荐的“大家小书”。其中,牛津音乐人文系列图书由上海音乐出版社引进。近日,牛津“音乐人文通识译丛”首批出版7册——《早期音乐》《管弦乐团》《民间音乐》《民族音乐学》《乡村音乐》《布鲁斯》《音乐心理学》。每册都由该领域的专家学者撰写,针对特定主题进行简洁而精炼的介绍,并较完整地提供作者在该领域的见解。“通识并非浅显的学问。首批引进的7个选题启发读者丰富联想,即使非音乐专业的读者也能在书中发现熟悉的视角。”上海音乐学院教授伍维曦担任译丛学术策划。


生动讲解艰深学术
“早期音乐为人们提供与自身文化、传统、经历截然不同的感官体验。”当代音乐史学家托马斯·弗瑞斯特·凯利是中世纪音乐史及早期音乐研究专家,与英国南安普敦大学教授马克·埃弗里斯特合编的《剑桥中世纪音乐史》可谓对21世纪以来西方中世纪音乐研究的全面总结,蕴含了许多重要的方法论思考。
图片

他针对爱好者撰写的通识性读本《早期音乐》除了涉及到中世纪、文艺复兴、巴洛克时期的音乐之外,还有很多演奏议题的叙述,对现代的早期音乐复兴进行了客观批评。“作者深入浅出、引人入胜,将本来艰深的象牙塔学术以生动直观的语言加以介绍,令人叹服。”伍维曦为该书中文版撰写序言《形似神非 古为今用》。

不仅作者,牛津“音乐人文通识译丛”译者——董雅暮、刘洪、张玄、程俏俏、刘丹霓、张文昭、李小诺,也都是各领域专家学者。《早期音乐》译者董雅暮是英国南安普敦大学音乐学在读博士,专攻欧洲早期音乐。《管弦乐团》译者、小提琴家刘洪是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迄今发表相关文章逾130万字,著有《新概念小提琴演奏技术》《作为诠释的音乐表演》,译有《音乐哲学导论:一家之言》等书。指挥家张国勇评价,刘洪工作勤勉自律,治学严谨求实,在《管弦乐团》的翻译过程中力求贴切地再现原著思想,其在繁忙的教学间隙,极尽斟酌,译成本书,体现了一名文艺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担当。
图片

《管弦乐团》作者是美国指挥家、音乐学家D.科恩·霍乐曼。他在书中对西方交响乐团的演化机制、古往今来音乐家真实的生活、审美经验与音乐厅等聆听场所的变迁、乐团的资本运作、音乐明星的生活轶事、表演曲目的发展以及相关艺术批评、唱片工业和音乐艺术的公共教育方面进行了富有启发性的论述。张国勇评价,《管弦乐团》用多维的视角展现出管弦乐团的发展历程,为探究管弦乐团的构建与转变、创造与传承提供了更为详实的借鉴和参考。


来自民间的声音
图片

“民间音乐是永远不会消失的,因为它始终保持变化和适应性。”美国当代音乐人类学家马克·斯洛宾撰写《民间音乐》,从6个角度讲述了民间音乐在当今所呈现的风貌。“书中书写的一切都是这样的似曾相识。相信读者会在阅读中找到共鸣:那些随着岁月远去的号子、山歌、小调,那些带着乡音乡情的音乐是如何在现代化的进程中被掩进历史的尘埃。”译者、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副教授张玄撰写《循着斯洛宾的目光望向田野》一文,概述全书内容以方便读者阅读。他认为,作者乐观的态度和开放的视角,让读者能够感知、理解、包容民间音乐存在和变迁的文化意义。

真正来自民间的声音——乡村音乐,常被打上山野人、乡巴佬、土包子、大老粗的烙印。其界定不仅依据声音,也同样借助牛仔帽、皮卡车、背心、皮靴等诸种符号。然而,对唱片销售量数据统计可知,乡村音乐才是一切音乐风格中最“流行”的那个。爱尔兰国立科克大学音乐系高级讲师钱丽娟介绍,乡村音乐对美国人的吸引力大于其他任何一种流行音乐风格。这种来自民间和乡野的音乐最终成为了流行音乐工业的一个重要产品。而它如何经由市场被带给更为广泛的听众群体,是《乡村音乐》一书的重要议题。
图片

《乡村音乐》由美国流行音乐研究专家理查德·卡林所撰写,天津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副教授刘丹霓翻译,是国内第一部完整概述乡村音乐发展历程的著作,涵盖了乡村音乐各个发展阶段众多的杰出人物和大量经典作品。作者应用流行音乐分析方法论,即逐一分析参与流行音乐发展的人物及其歌曲和风格,追踪那些受人喜爱的音乐风格和表演者。
图片

曾是主流流行音乐重要驱动力的布鲁斯音乐,最早于20世纪10年代初期席卷美国,并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表演与聆听。“看似简单的音乐风格却渗透了几乎所有形式的美国音乐,并影响了世界上其他诸种风格。”美国音乐人埃利加·沃尔德撰写《布鲁斯》,由香港中文大学音乐人类学博士张文昭翻译,详尽描摹了美国布鲁斯传统随着文化地理变迁的路径,平衡了流行音乐的专业研究与通俗书写。在作者的笔下,布鲁斯以强大的生命力一次次与时代的节拍结合,迸发出全新的律动,引领流行音乐的一次又一次“转身”。


跨学科的多彩世界
图片

民族音乐学自诞生起就具有跨学科性质。美国民族音乐学家蒂莫西·赖斯拥有跨学科的视野、宏观把握学科发展以及深具反思性的思维方式。他撰写的《民族音乐学》由民族音乐学者程俏俏翻译,从学科定义、学科简史、研究方法论、音乐的性质、音乐与文化的关系、音乐家的个人研究、撰写音乐史、现代的民族音乐学、民族音乐学家的工作等9个方面分章勾勒学科轮廓。

“作者尽可能以简洁的语言举例说明学术观点,使读者能够视野清晰、思绪轻松地随其表述走进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学世界。”上海音乐学院教授萧梅评价,《民族音乐学》是一部以学科观念、方法论深入学者实践和学术发展史的言简意赅的导论。

图片

同样具跨学科性质的“音乐心理学”属于新兴交叉学科,是一门从科学视角研究人类音乐思维和行为的学科。普林斯顿大学教授、音乐认知实验室主任伊丽莎白·赫尔穆斯·马古利斯撰写的《音乐心理学》集中展现了当今音乐心理学研究的新观念、新方法、新领域和新成果,已被翻译成西班牙语、匈牙利语、日语、阿拉伯语和泰语等语种,如今中文版也得以面世。“作者将繁复的信息和多维的视角凝聚在这一小小的读本之中,着实让人感动、感慨。”译者、上海音乐学院研究员李小诺相信读者通过此书,能集中获得对音乐心理学学科性质、研究内容、价值意义等方面的新认知。

在知识分工过于细密的今天,人文通识变得前所未有地重要起来。“我们说人体营养要均衡,就不能只摄取一种食物,健康阅读也是由各种内容构成。只有在一定的广度之上,我们对世界的认识才会有深度。”伍维曦表示,上海音乐出版社此次引进牛津“音乐人文通识译丛”,将过去在学术语境中经常孤立的音乐同这个世界联系起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