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生活地理 吃腊八粥,把瘟疫除
2023-02-21 | 阅:  转:  |  分享 
  
生活地理 | 吃腊八粥,把瘟疫除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纵酒欲谋良夜醉,还家初散紫宸朝。口脂面药随恩
泽,翠管银罂下九霄。?唐·杜甫《腊日》贺新年音乐:卓依婷?-?恭贺新禧?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记载:“冬至后三戌,腊(臘)祭百神也”
。意思是,冬至节气过后的第三个戌日,腊祭百神。而在《礼记·月令》中记载,“孟冬(冬季第一个月,今多指农历十月)腊先祖五祀(此周礼所
谓蜡祭也)”。这就是说,在祭祀祖先之外,腊祭还祭“五祀”,即“门(双扇门门神)、户(单扇门门神)、中霤(宅神。霤,音同六)、灶(灶
神)、行(道路神)”。注意,东汉应劭《风俗通》中有言:夏曰清祀,殷曰嘉平,周曰蜡,汉曰腊。但是,“孟冬腊先祖五祀”,应该是先秦就有
而非汉代才开始的。其中,又有说法“腊祭先祖,蜡祭百神,二祭各别”。对于后世来说,“腊”与“蜡”都是指冬季祭神、祭祖,两字基本可以通
用替代——“蜡也者,索也。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腊者,猎也,言田猎取禽兽,以祭祀其祖也”。腊祭主要以祖先和社稷为主,
而蜡祭是祭祀与农业有关的神祇。秦汉以后,民间逐渐将腊祭和蜡祭混同,故蜡祭融入腊祭,统一成腊日节。但是,当时腊日节日期并不固定,如秦
朝腊日在十二月二十五,而汉朝以十二月冬至后第三个戌日为腊日。南北朝之后,佛教传播日广,遂以传说的释迦牟尼成道日十二月初八为腊日。注
意,佛教以农历十二月初八日为释迦牟尼悟道成佛之日。据说,在此前的六年苦行中,释迦牟尼每月仅食一麻一米,故形销骨立,濒临死亡,遂发现
苦行不是究竟解脱之道,决定放弃苦行。此时喝了一个牧羊女奉献的一碗粥(牧女献乳糜),如受甘露,端坐菩提树下沉思,“身体光锐,气力充足
,堪受菩提”。为纪念此事,佛教徒于此日举行法会,以米和果物煮粥供佛。古代“腊八”,离不开祭祀和驱傩(驱逐疫鬼)两大主题。与佛教结合
后,民间腊日遂固定在腊月八日,节俗在祭祀祖先、社稷、百神之外,而逐渐丰富起来。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载,“十二月八日为腊日。谚语
:‘腊鼓鸣,春草生’。村人并击细腰鼓,戴胡头,及作金刚力士以逐疫(村人敲鼓、戴面具,扮作金刚力士驱逐疫情)。”如今,“逐疫”的习俗
已然消失,腊八祭祀之俗也已式微,仅剩沐浴净身(祛除疾疫)和吃腊八粥的习俗传承了下来。据佛典《诸经要集》记载:“佛以法水洗我心垢,我
今请僧洗浴以除身秽。”因此,老百姓也会在腊八节“沐浴转除罪障”,且防疾疫侵身。此外,吃腊八粥的习俗,至少在两宋时期就已形成。北宋孟
元老《东京梦华录·十二月》载,“初八日……诸大寺作浴佛会,并送七宝五味粥与门徒,谓之‘腊八粥’”,“都人是日各家亦以果子杂料煮粥而
食也”。注意,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腊八粥》:“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豇豆、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
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榛子肉)、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切不可用莲子、扁豆、薏米,用则伤味……除祀
先供佛外,分馈亲友,不得过午……”附录: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煮煮肉,二十七杀年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玩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献花(0)
+1
(本文系ldtsg1957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