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什么是见性?性即道即心即理即佛,儒家道家佛家的见性为何说本质没有任何区别?见性者无异同之可言矣;如今识取自心,见自本性,更莫别求

 读原著 2023-02-21 发布于四川
    见性,既是见本性,见到自家心之本体,反观到自己的真性,王阳明先生即道:“心之本体,原自不动。心之本体即是性,性即是理。性元不动,理元不动。”儒家称性为仁,守仁,不违仁,成仁,依仁义行,都是讲此,或是叫性为天理,明德,本心,良知,又或是说性即“人人皆可为尧舜”的本性,圣人之道,吾性自足;道家叫它“道”,“上德”,又讲其变化,“流行为气,凝聚为精,妙用为神” ;佛家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一切众生皆可成佛,佛即性,性即佛。
  王阳明先生道:“可知充天塞地中间,只有这个灵明。人只为形体自间隔了。我的灵明,便是天、地、鬼、神的主宰。天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仰他高?地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俯他深?鬼、神没有我的灵明,谁去辩他吉、凶、灾、祥?天、地、鬼、神、万物,离却我的灵明,便没有天、地、鬼、神、万物了;我的灵明,离却天、地、鬼、神、万物,亦没有我的灵明。如此,便是一气流通的,如何与他间隔得?”
  这段话里面的“灵明”即“自性”,代入进来,便可以说——
  “可知充天塞地中间,只有这个自性。人只为形体自间隔了。我的自性,便是天、地、鬼、神的主宰。天没有我的自性,谁去仰他高?地没有我的自性,谁去俯他深?鬼、神没有我的自性,谁去辩他吉、凶、灾、祥?天、地、鬼、神、万物,离却我的自性,便没有天、地、鬼、神、万物了;我的自性,离却天、地、鬼、神、万物,亦没有我的自性。如此,便是一气流通的,如何与他间隔得?”禅宗对此更是简言道,“自性生万法”,“一切万法,不离自性”。
   王阳明先生还道 :“性是心之体,天是性之原,尽心即是尽性。'惟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知天地之化育 。’”人该如何做到不只是说性,论性,而是真正尽性见性呢?针对不同修养水平的人,也有不同的正性途径, 孟子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由此衍生出三种人以及他们对应的见性之道:
   一是尽心尽性者,属于生而知之,利根之人一类,他们率性即见性,他们见性是自然的。他们知性即知天,这个知天即“如知州、知县之知,是自己分上事,已与天为一”。
    二是存心养性者,属于学知利行一类,他们本心有未尽,良知有未全致,所以要在事上磨,随时就事上致其良知,惟精惟一,省察克治,他们存养功夫如事天,事天“如子之事父,臣之事君,须是恭敬奉承,然后能无失,尚与天为二,此便是圣贤之别”。存心养性事天之人,虽与天为二,但是已经自见得个天在面前,只是不能与其合一,只知道了修身为本的大方向,但这条路还没有走到止于至善。
   三是,心不存,性不养,困才知勉行之人,平日里不知道修身,到遇到困难才知道勉强去做,性,天对他来说,就像未曾见面,这类人想要将自己超拔出来,先只有不论穷通夭寿,都笃定修身以俟,下人一己十,人十己百的功夫,才能达到“望道而未之见”的境地。    
  这三类人的本心本性天生一样,只是后天习染不同,才导致了复明本性所要下的功夫的深浅多少也大有不同。
   凝志于一往自家心上求,修身修到最后,人人都能遁入“心即性,性即理”,尽性见性,道法自然,万法归一的境地。  
  强调心佛如一的唐朝黄檗禅师在《传心法要》中说:“即心是佛,上至诸佛,下至蠢动含灵,皆有佛性,同一心体。所以达摩从西天来,唯传一法。直指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不假修行。但如今识取自心,见自本性,更莫别求。”《达摩血脉论》中更是道:“若欲见佛,须是见性,性即是佛。若不见性,念佛诵经,持斋持戒,亦无益处。
   到真正见性了,自能万物同根,觉悟本出一源,自能天人万物一体,好比“一隙通明,皆是日光所在,虽云雾四塞,太虚中色象可辨,亦是日光不灭处”,自能去掉一切分别,儒释道直至百家万物都无异同之可言,从本源上悟入,自然自在神通,无往而不是道。  
  正如六祖开示——
“见性之人,立亦得,不立亦得。去来自由,无滞无碍。应用随作,应语随答。普见化身,不离自性,即得自在神通,游戏三昧,是名见性。
  王阳明先生所言——
“今之论性者,纷纷异同。皆是说性,非见性也。见性者无异同之可言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