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一得意”还有什么意义呢?

 liuhuirong 2023-02-21 发布于湖北

  蓉妻考

  红楼人物

  第一节 引论:贾蓉的地位

  大家都知道,贾蓉原配是秦可卿,早死,后续娶,曰“贾蓉之妻”。脂本上续弦“许氏”,程高本为“胡氏”。

  有关贾氏家族之长房宁府,第二回中冷子兴是这样“演说”的:

  子兴叹道:“当日宁国公与荣国公是一母同胞弟兄两个。宁公居长,生了四个儿子。宁公死后,贾代化袭了官,也养了两个儿子。长名贾敷,至八九岁上便死了,只剩了次子贾敬袭了官,如今一味好道,只爱烧丹炼汞,余者一概不在心上。幸而早年留下一子,名唤贾珍,因他父亲一心想作神仙,把官倒让他袭了。他父亲又不肯回原籍来,只在都中城外和道士们胡羼。这位珍爷倒生了一个儿子,今年才十六岁,名叫贾蓉。如今敬老爹一概不管。这珍爷那里肯读书,只一味高乐不了,把宁国府竟翻了过来,也没有人敢来管他。……”(第二回)

  因此,贾珍是现任贾氏家族的族长,这个在第四回也有明确交待:

  虽然贾政训子有方,治家有法,一则族大人多,照管不到这些,二则现任族长乃是贾珍,彼乃宁府长孙,又现袭职,凡族中事,自有他掌管,三则公私冗杂,且素性潇洒,不以俗务为要,每公暇之时,不过看书着棋而已,余事多不介意。(第四回)

  于是推进一步,我们便知道了,按照贾氏家族的承袭规矩,身为贾府长房重长孙的贾蓉,如果不出什么意外的话,将理所当然地成为贾氏家族的下任族长。也只有站在这个角度来考察贾蓉及其身边的人和事,多半才会引起我们的些微兴趣。原因无它,如果说自称“绛洞花王”的贾宝玉实际上反映着红楼女儿的命运走向的话,那么与之年龄地位相对合拍的贾蓉则反映着整个贾氏家族“男人世界”的未来走向。

  而要考察贾蓉及其身边的人和事,最亲密的莫过于夫妻了。这可算是我此篇考察原配、续弦两位“蓉妻”的引论交待。

  第二节 原配蓉妻的地位

  贾母是目前贾氏家族最高辈分的代表,也是《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我们可以说,贾母最了解贾氏家族的上代历史。因此,她对于贾氏家族中某人的看法态度,也就承袭着贾家那个“上代祖辈”对这个人的评价与期盼。另外,由于《红楼梦》中对宁府的描写不象荣府一般全面而细致,那么作为荣府老太君的贾母,其对宁府人等的看法,就又带着“冷眼旁观”的味道,愈加引起我们的重视。在《论贾敬》一文中,我对贾母的态度就曾给予特殊的关注,将其作为考论贾敬的重要依据。在此篇贾蓉考论,我想再次运用这个思路。

  贾母对贾蓉原配可卿的喜爱是尽人皆知的。在第四回中就明确交待了贾母给予可卿的他人无法超越的“定论”:

  贾母素知秦氏是个极妥当的人,生的袅娜纤巧,行事又温柔和平,乃重孙媳中第一个得意之人,见他去安置宝玉,自是安稳的。(第五回)

  “极妥当”说的是品行,“袅娜纤巧”说的是相貌,“温柔和平”说的是性情。最重要是最此一句总论,“乃重孙媳中第一个得意之人”,它传递了两个重要信息。第一,它告诉我们,贾母择媳的品行、相貌和性情的具体标准。第二,它告诉我们,在贾母的所有重孙媳中,可卿是她最喜欢的“第一得意之人”,没有人可以超过可卿。

  按说,贾母对可卿的这个最高评价,够明确的了吧?但是,我觉得还不够。有关这个“重孙媳中第一得意之人”,我还想再多说两句,请君细思之。

  首先,我想请问,贾母对可卿的此一评价,其考量比较的范围是哪些人?如果贾母说的是将可卿与小说中无名无姓甚至从未出现的贾氏家族旁支旁脉的重孙媳妇相比,那么,从评论效果的角度说,这个“第一得意”还有什么意义呢?说实在的,贾母大概连那些“滴滴答答”(凤姐语)的旁支重孙媳妇连认都认不清楚呢,谈何任用得“妥当”“安稳”与否?未曾任用,谈何比较评价?可卿的这个“第一”也太不值钱了。另外,此处的具体情节背景说的是贾母对于安置自己宝贝孙子宝玉的重孙媳妇的信任。试问,其他旁支旁脉的重孙媳妇有这个被比较的资格、机会与地位吗?

  因此,我们应该假设,小说此处特别点出贾母对重孙媳妇的考量,其比较范围是基于荣宁二府的。然而,基于此一假设,我们再来看看,宁荣二府中贾母的重孙媳妇都有谁呢?答案是:只有可卿一人。那么,问题就来了。因为,除非我们硬说贾母在把可卿与那些贾氏家族旁支旁脉的重孙媳妇相比,我们就只能得出另一个符合逻辑的答案,贾母心中的对宁荣二府媳妇的比较范围非止“重孙”一层,它可能包括了孙媳妇如凤姐、尤氏、李纨,也可能包括了儿媳妇如邢、王二夫人。如果把这个“第一”作为一种象征性的定论的话,这个比较的范围甚至可能包括了未来可能的媳妇如宝钗、黛玉人等。其实,这个不是耸人听闻。仔细去看看贾母对可卿的品貌性情的评价,它充分体现着“兼美”的内涵意义,也确实不是人间女子所可以达到的标准啊。

  接下来,可卿生病,贾母焦急,专门派凤姐探望:

  这年正是十一月三十日冬至。到交节的那几日,贾母、王夫人、凤姐儿日日差人去看秦氏,回来的人都说:王夫人向贾母说:贾母说:说着,一阵心酸,叫凤姐儿说道:凤姐儿一一的答应了。(第十一回)

  老人心重,一句“可不叫人疼死”,溢于言表。而到可卿去世,大家可能只看到贾母担心宝玉“风大”受凉一节:

  (宝玉)从梦中听见说秦氏死了,连忙翻身爬起来,只觉心中似戮了一刀的不忍,哇的一声,直奔出一口血来。袭人等慌慌忙忙上来搊扶,问是怎么样,又要回贾母来请大夫。宝玉笑道:说着便爬起来,要衣服换了,来见贾母,即时要过去。袭人见他如此,心中虽放不下,又不敢拦,只是由他罢了。贾母见他要去,因说:宝玉那里肯依。贾母命人备车,多派跟从人役,拥护前来。(第十三回)

  然而,老人的心疼与悲伤又何以言喻呢?在此,我要举出另外三点贾母对可卿的“怀念”来,请大家仔细体会。

  第一次表现,就在可卿刚刚死后,书中正面描述合府上下对她的怀念。

  那长一辈的想他素日孝顺;平一辈的,想他平日和睦亲密,下一辈的想他素日慈爱,以及家中仆从老小想他素日怜贫惜贱、慈老爱幼之恩,莫不悲嚎痛哭者。(第十三回)

  白发人送黑发人,面对自己“第一得意媳妇”的死去,贾母暮年之人,焉能不伤悲落泪?

  第二次表现,是在数年后的正月十五元宵佳节,老人再次想起了可卿,不知大家是否察觉?

  贾母便说: 贾珍忙答应,又都进来。贾母道:贾珍忙答应了,又笑说:贾母笑道:贾珍答应了一个,便转身带领贾琏等出来。……这里贾母笑道:(第五十四回)

  虽然此处老人没有提起可卿一个字,可是她对贾蓉的特别关注,她对“团圆”的特别强调,又有哪个字不渗透着老人对自己“第一得意媳妇”的怀念呢?此处贾蓉无言,大家无言,可又有谁心里不明白老人的心思呢?又能说什么呢?

  第三次贾母对可卿的怀念,表现在她的另一次行动上,估计更加不为大家所察觉了,它还关系到续弦蓉妻的身份地位,我将在下节展开讨论。

  第三节 续弦蓉妻的地位

  在第五十八、五十九回,皇家老太妃薨逝,可忙坏了贾府上下的“官眷”:

  谁知上回所表的那位老太妃已薨,凡诰命等皆入朝随班按爵守制。敕谕天下:凡有爵之家,一年内不得筵宴音乐,庶民皆三月不得婚嫁。贾母、邢、王、尤、许婆媳祖孙等皆每日入朝随祭,至未正以后方回。……离送灵日不远,鸳鸯、琥珀、翡翠、玻璃四人都忙着打点贾母之物,玉钏、彩云、彩霞等皆打叠王夫人之物,……临日,贾母带着蓉妻坐一乘驮轿,王夫人在后亦坐一乘驮轿,贾珍骑马率了众家丁护卫。又有几辆大车与婆子丫鬟等坐,并放些随换的衣包等件。是日薛姨妈尤氏率领诸人直送至大门外方回。贾琏恐路上不便,一面打发了他父母起身赶上贾母王夫人驮轿,自己也随后带领家丁押后跟来。(第五十八、五十九回)

  首先值得一提的是一个有关贾蓉续弦姓氏的小考证。可卿死后,贾容续弦的第一此出场在第二十九回,脂本做“贾蓉的妻子”,并未给出姓氏,但是却在第五十八回给出了脂本中贾蓉续弦为“许氏”。请注意上段引文,前面有“贾母、邢、王、尤、许婆媳”,后面有“贾母带着蓉妻坐一乘驮轿”,则脂本作者意欲贾蓉续弦为“许氏”者甚明。然而程高本在第二十九回做“贾蓉续娶的媳妇胡氏”,在五十八回此处做“贾母婆媳”。其原因,或者程高手中所本第二十九回就有“胡氏”,或者也没有姓氏,但程高并没理解第五十八回的“许氏”即指贾蓉续弦,所以妄加添改。

  其次,与我们的论题相关的是,在这里,我们看到贾母一个非常反常的举动,她要蓉妻坐进自己“命妇”的轿子。

  再回头看一眼贾母的择媳标准,“贾母素知秦氏是个极妥当的人,生的袅娜纤巧,行事又温柔和平,乃重孙媳中第一个得意之人,见他去安置宝玉,自是安稳的。”(第五回)如果我在上节分析说贾母的比较范围其实超出重孙媳妇一层,大家心里还有些嘀咕的话,那我们现在就说重孙媳妇这层吧,甚至就限制在“贾蓉之妻”这个点上吧。请问,这位在贾蓉原配妻子可卿去世之后续娶的许氏,其品格、相貌、性情、言谈举止,如何与可卿相比较呢?我想,问一百位《红楼梦》读者,一百位都会回答,“不知道”。为什么?因为遍查《红楼》前八十回,这位续弦蓉妻,虽然屡屡出现,却都没有说一句话!其唯一的一次“带有个性”的动作就是:

  一时贾珍进来吃饭,贾蓉之妻回避了。(第五十三回)

  由于据脂批可卿和贾珍曾有“淫丧天香楼”一段,此处“贾蓉之妻”对贾珍的回避,愈加显眼,衬托出这位“续弦蓉妻”许氏的沉默寡语、安守本分,和当年那位光彩照人、八面可人疼的“原配蓉妻”秦可卿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而正是这位无所作为,作者连一句话都不打算安排她说的续弦蓉妻,却在第五十九回皇家老太妃薨逝的时候,被贾母亲热地拉进了自己“命妇”的轿子,一起进了宫。刚读到这里,不禁令人感慨,贾母可真是对蓉妻疼爱有加呀。如果没有“秦可卿死封龙禁尉”,哪里来的蓉妻的乘骄进宫?那么,我相信,当老祖母将这位续弦重孙媳妇拉进自己轿子的时候,心中一定会怀念起自己那死去的重孙媳妇、第一得意之人秦可卿吧。从这个角度来理解贾母的举动,其“反常”也就算说的过去了吧。

  然而且慢,就算我们过了贾母反常这一关,可还有皇家反常那一关呢!我们不禁要问一句,既然说的是“凡诰命等皆入朝随班按爵守制”,那么和贾母同轿进宫的贾蓉妻子算什么诰命呢?纨裤子弟贾蓉自己才刚刚是为了可卿丧事办得风光些而花钱捐的“五品龙禁尉”的虚职,宁府的爵位还是他父亲贾珍袭着,这个“诰命”是何时何故落到了这位无所作为的续弦蓉妻头上的呢?

  有关续弦妻子的反常的沉默无为,历来被解释为,因为她在小说故事情节发展中没有实际作用,因此作者可以不必交待她的言谈举止。——且慢!那么就请在通部《红楼》中再帮我找出一位如此频频出现却一言不发的人物吧?哪怕是极次要的人物!《红楼梦》在人物语言塑造上的成就,尽人皆知。秦可卿的言谈举止,何等生动鲜明,富于个性。其故事情节更是轰轰烈烈,位居十二钗之列。而竟然却接了这样一位一言不发的“蓉妻”。贾母人等到底是如何择的蓉妻呢?贾蓉又如何接受的这位续弦呢?岂不是太“玄妙无理”了。起码,这个可说是呆板的人物创作,不能和那位妙笔生春的《红楼梦》前八十回作者的笔端及艺术才华相称。

  说到这里,我们不仅要问,既然这位续弦蓉妻在整部《红楼梦》中是如此的无关痛痒,没有特色,那么,为什么还要设置这样一个人物呢?可能有人会说,这是一个作者想塑造却还没有塑造完成的人物。那么,我却觉得,如果反其道而思之,将续弦蓉妻理解为一个作者想删节却还没有删节干净的人物,倒来得更加能够让人接受!为什么呢?请看下一节。

  第四节 蓉妻的生死

  谈到《红楼梦》的创作过程,大家都很熟悉第一回的那段交待:

  (空空道人)方从头至尾抄录回来,问世传奇。从此空空道人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为情僧,改《石头记》为《情僧录》。至吴玉峰题曰《红楼梦》。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风月宝鉴》。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并题一绝云: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第一回)

  甲戌本在此有三条重要批语:

  雪芹旧有《风月宝鉴》之书,乃其弟棠村序也。今棠村已逝,余睹新怀旧,故仍因之。

  若云雪芹披阅增删,然则开卷至此这一篇楔子又系谁撰?足见作者之笔狡猾之甚。后文如此者不少。这正是作者用画家烟云模糊处,观者万不可被作者瞒蔽了去,方是巨眼。

  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泪,哭成此书。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余常哭芹,泪亦待尽。每思觅青埂峰再问石兄,奈不遇癞头和尚何!怅怅!今而后惟愿造化主再出一芹一脂,是书何幸,余二人亦大快遂心于九泉矣。甲午八月泪笔。

  那么,基本上,我们知道了,曹雪芹的撰写工作,是在一到两部旧稿的基础上进行的。换句话说,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小说《红楼梦》中的部分人物情节,是取材于某一部到两部旧稿的。至于说那些旧稿是否出自雪芹之手,其实无关紧要,因为雪芹所从事的是一个艺术创作的过程,无论其素材是来自于某部旧稿,或者某贵族家事,或者干脆是曹家自己的历史,那都是素材,丝毫不能动摇曹雪芹作为《红楼梦》这部小说的艺术创作者的地位。就好比《三国》《水浒》的小说素材是来自坊间话本一样,难道可以因此就抹煞罗贯中、施耐庵作为这两部小说的艺术创作者的地位吗?[注]

  在这个前提之下,我们就可以坦然地接受,《红楼梦》中确实存在着一些“修改的痕迹”甚至矛盾。比如著名的“大宝玉、小宝玉”的时序混乱,比如凤姐的女儿“大姐”和“巧姐”的矛盾,等等,都是雪芹进行前后文字增删、挪动故事人物情节时遗留下的痕迹。这没有什么可大惊小怪的。遮遮掩掩,倒将“官盐变成了私盐”,也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

  本着这个原则,我们再来看续弦蓉妻的反常问题,可能就能够依稀看出一点“合理的解释”来。——我认为,在雪芹的某部分素材旧稿上,这位“蓉妻”本是一位及其平淡的无声无息的人物。她就象现在大家所看到的续弦蓉妻许氏一样,表面上少言寡语,无所作为,直到最后,因为生病或者“丑事”而突然去世。她可能具有某些复杂的皇族血统或背景,才会在皇家老太妃薨逝的时候,和贾母同轿进宫。也正因为她是联系贾府与皇家的重要纽带之一,其死之后,才有了贾府一阵如丧考*般的丧痛,也才有了代表皇家的北静王的“超规格”的路祭。有关蓉妻之皇家背景,刘心武先生在他的《秦可卿出身未必寒微》中曾经给予多方探佚,为一家言,我在此并不想过多枝蔓。我只想下一个总体估计:原来的蓉妻并不是一位有声有色的人物,但是她在贾府有着足以令贾母亲热地拉进自己进宫的轿中,而其他诸位老少夫人媳妇们却毫无怨言的特殊地位。另外,她死得其实比较晚,甚至是引发贾府失势的“悲音先兆”。

  而现在大家看到的这位早在前十三回中就如流星般耀眼闪烁着飞逝的秦可卿,却是一位被曹雪芹从后面挪到前面,然后彻底改造,荡涤掉复杂的皇家背景的出身寒微的“情身”。她虽然荡涤掉了高贵的血统身份,却在天上被赋予了“兼美”的仙姝品格,在人世间被赋予“第一得意媳妇”的美誉,然后于天上人间,肆无忌弹地擅笑风情,勾引宁荣二府的最具象征意义的三个男人:族长贾珍、宁府下一代继承人贾蓉、荣府下一代继承人贾宝玉,从而败坏摧毁更是嘲笑着贾氏的门风。我不禁联想到那位肆无忌弹地勾引笑骂贾家爷们,然后自己一死了之的尤三姐。对这种情烈女子的塑造,深深地体现着曹雪芹对“情”的另一种赤裸裸的宣泄阐释。由于和我们此篇考论的主题无关,我也不予展开。

  最后,我想再举出一个可以支持蓉妻之死被挪前的“痕迹”,给大家作为继续深入思考的线索。第十三回,可卿死去,我们来看这段:

  一直到了宁国府前,只见府门洞开,两边灯笼照如白昼,乱烘烘人来人往,里面哭声摇山振岳。宝玉下了车,忙忙奔至停灵之室,痛哭一番。然后见过尤氏。谁知尤氏正犯了胃疼旧疾,睡在床上。然后又出来见贾珍。彼时贾代儒带领贾敕、贾效、贾敦、贾赦、贾政、贾琮、贾□、贾珩、贾珖、贾琛、贾琼、贾璘、贾蔷、贾菖、贾菱、贾芸、贾芹、贾蓁、贾萍、贾藻、贾蘅、贾芬、贾芳、贾兰、贾菌、贾芝等都来了。贾珍哭的泪人一般,正和贾代儒等说道:说着又哭起来。众人忙劝道:贾珍拍手道:正说着,只见秦业、秦钟并尤氏的几个眷属尤氏姊妹也都来了。(第十三回)

  请大家注意,这里出现了几个恐怕在第十三回本不该出现的人物。

  第一组人物是贾兰贾菌。连宝玉半夜去宁府都要被贾母阻拦,自己强宁着去的,更何况刚刚识字被寡母严教的贾兰呢?贾兰年龄尚小,李纨如何会允许他半夜大摇大摆地前去宁府慰问呢?——这个很明显是贾兰贾菌长大以后的情节。

  第二组人物是尤氏姐妹。首先,因为可卿之死的背景是和贾珍有关,尤氏自己都气得称病不出面,她哪里会叫来尤氏姐妹帮忙?其次,尤氏姐妹文字是和六十三回贾敬去世紧密相连的,才有了后面几回贾珍贾蓉贾琏柳湘莲等一大段故事。那么,尤氏姐妹怎么会孤零零地毫无交待地出现在第十三回的秦可卿的治丧行列中呢?再请仔细看这段是如何介绍尤氏姐妹的第一次出场的:“正说着,只见秦业、秦钟并尤氏的几个眷属尤氏姊妹也都来了。”请问,这个“也都来了”,象是在介绍尤氏姐妹的第一次出场吗?如果你还看不出这个“文笔”来的话,那就让我们来看看,在第六十三回贾敬去世的时候,书中是如何介绍尤氏姐妹的出场的:

  荣府中凤姐儿出不来,李纨又照顾姊妹,宝玉不识事体,只得将外头之事暂托了几个家中二等管事人。贾□、贾珖、贾珩、贾璎、贾菖、贾菱等各有执事。尤氏不能回家,便将他继母接来在宁府看家。他这继母只得将两个未出嫁的小女带来,一并起居才放心。(第六十三回)

  这个“尤氏不能回家,便将他继母接来在宁府看家。他这继母只得将两个未出嫁的小女带来,一并起居才放心。”才是引入尤氏姐妹这对小说人物第一次出场的“文笔”口吻。

  所以,上引出现贾兰、贾菌、尤氏姐妹的第十三回可卿之死一段,就很有可能是带上了旧稿中本来晚死的蓉妻治丧的文字。在那个旧稿里面,由于蓉妻死得较晚了,才有了长大之后的贾兰贾菌,也才有了已经在贾敬去逝时出场过的尤氏姐妹的“也都来了”。很可能,在旧稿中,蓉妻之死和贾敬之死是相隔很近的事情。

  [注] 早在七十年代,已故学者吴世昌戴不凡先生即提出《红楼梦》是曹雪芹在某种“旧稿”的基础上改编而成。戴先生还提出秦可卿晚死的观点,但是其根本出发点在于挑战曹雪芹的“作者身份”。也正因此,戴先生的论证每每陷入主观臆测的境地,读之甚为惋惜。然而,前辈足音未远,其孜孜以求的执著,更加激励我们努力思索,去伪存真。于此,方金谨识,感怀前贤。

  红楼人物

  金陵十二钗正册林黛玉判词)、薛宝钗判词)、贾元春判词)、贾探春判词)、史湘云判词)、妙玉判词)、贾迎春判词)、贾惜春判词)、王熙凤判词)、巧姐判词)、李纨判词)、秦可卿判词

  红楼梦曲引子枉凝眉终身误恨无常喜冤家分骨肉虚花悟乐中悲世难容聪明累留余庆晚韶华好事终飞鸟各投林

  金陵十二钗副册甄英莲香菱判词)、平儿薛宝琴尤三姐尤二姐尤氏邢岫烟李纹李绮喜鸾四姐儿傅秋芳

  金陵十二钗又副册晴雯判词)、袭人判词)、鸳鸯小红金钏紫鹃莺儿麝月司棋玉钏茜雪柳五儿

  十二贾氏贾敬贾赦贾政贾宝玉贾琏贾珍贾环贾蓉贾兰贾芸贾蔷贾芹

  十二官琪官芳官藕官蕊官药官玉官宝官龄官茄官艾官豆官葵官

  十二家人赖大焦大王善保周瑞林之孝乌进孝包勇吴贵吴新登、邓好时、王柱儿、余信

  其他人物贾母王夫人薛姨妈赵姨娘邢夫人林如海贾雨村甄士隐刘姥姥柳湘莲薛蟠贾瑞...了解更多人物,及诗词关注公众号(bcbeicha)杯茶读书,回复关键字获取。

  红楼诗词西江月二首葬花吟题帕三绝五美吟秋窗风雨夕柳絮词菊花诗桃花行芙蓉女儿诔姽婳词怀古绝句

  红楼梦每回主要内容及解读

  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二十二一二二二三二四二五二六二七二八、二九三十三一三二三三三四三五三六三七三八三九四十四一四二四三四四四五四六四七四八四九五十五一五二五三五四五五五六五七五八五九六十六一六二六三六四、六五六六六七六八六九七十七一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六七七七八七九八十八一八二八三八四八五八六八七八八八九九十九一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九六九七九八九九一百一零一一零二一零三一零四一零五一零六一零七一零八一零九一一零一一一一一二一一三一一四一一五一一六一一七一一八一一九一二零

  重要情节黛玉入府梦游太虚元妃省亲宝玉挨打宝钗扑蝶共读西厢黛玉焚稿湘云醉眠可卿之死紫鹃试玉探春理家惑馋抄园

  脂批红楼梦每回原文解读

  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二十二一二二二三二四二五二六二七二八二九三十三一三二三三三四三五三六三七三八三九四十四一四二四三四四四五四六四七四八四九五十五一五二五三五四五五五六五七五八五九六十六一六二六三六四六五六六六七六八六九七十七一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六七七七八七九八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