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武为什么不吃自己牧的羊?

 新用户9793ddzn 2023-02-22 发布于福建
         
讲授《苏武传》,言至“苏武牧羊”,学生在课堂上提了一个问题:“苏武为什么要挖掘野鼠吃的果实来吃,而不吃自己牧的羊?”
“是啊,有现成的羊为什么不吃?”学生们纷纷附和。
“是啊,为什么不吃呢?最后还不是让人全部偷走了,还不如自己早点吃了!”
“大概是因为苏武吃素吧!”有学生开玩笑。
……
         
挺有意思!以前都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也没人问过这个问题。
         
相关内容如下:
         
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仗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积五、六年,单于弟於靬王弋射海上。武能网纺缴,檠弓弩,於靬王爱之,给其衣食。三岁余,王病,赐武马畜、服匿、穹庐。王死后,人众徙去。其冬,丁令盗武牛羊,武复穷厄。
         
大意是说:单于越发想让苏武投降,就把他囚禁起来,放在大地窖里面,不给他喝的吃的。天下雪,苏武卧着嚼雪,同毡毛一起吞下充饥,过了几日,居然不死。匈奴以为神奇,就把苏武迁移到北海边荒无人烟的地方,让他放牧公羊,并告诉他,等到公羊生了小羊才得归汉。同时把他的部下及其随从人员常惠等分别安置到别的地方。苏武迁移到北海后,粮食运不来,只能掘取收集野鼠所储藏的野生果实来吃。他拄着汉廷的旄节牧羊,睡觉、起来都拿着,以致系在节上的牦牛尾毛全部脱尽。一共过了五、六年,单于的弟弟於靬王到北海打猎。苏武会编结打猎的网,矫正弓弩,於靬王颇器重他,供给他衣服、食物。三年多过后,於靬王得病,赐给苏武马匹和牲畜、盛酒酪的瓦器、圆顶的毡帐篷。於靬王死后,他的部下也都迁离。这年冬天,丁令人盗去了苏武的牛羊,苏武又陷入穷困。
         
“丁令盗武牛羊”,可见,不只是牧羊,苏武还牧牛!
可是,苏武为什么不吃自己牧的羊和牛呢?随便宰杀一头,够吃很久了,何必受苦?
         
首先,要思考苏武牧的羊许不许吃。
譬如吧,政府安排你养马,你能否随意处置政府的马?政府安排你看管物资,你能否随意处置政府的物资?如果天庭安排孙悟空看守蟠桃园,孙悟空能否未经允许偷吃蟠桃?
可见,牧羊是苏武的职分,他牧的羊是不能随意处置的,也就是说,倘若苏武要吃自己牧的羊,要经过单于的批准,未经允许,不可宰杀,当然,也不能吃。否则,便是失了职分。
如果苏武罔顾,必遭匈奴耻笑,也让汉人蒙羞。
         
接着,再思考苏武为什么不申请宰羊吃?
如果苏武因为忍受不了饥饿而向单于申请宰羊吃,那意味着什么?
那意味着屈服!自然,苏武是宁死也不肯的。
         
接下来,还可以思考,苏武可不可以想办法宰羊吃?比如谎称羊被偷了或者走丢了或者被狼咬死了之类,不是也可以投机取巧,吃上羊肉?
这自然是荒唐的!
         
古代士人,崇尚节操。
前贤认为: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食嗟来之食。(见范晔《后汉书·烈女传》)
屈原《离骚》云“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朱淑真《竹》云“凌冬不改青坚节,冒雪何妨色更苍”,文天祥《正气歌》说“时穷节乃现,一一垂丹青”,于谦《石灰吟》言“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沈德潜《咏史》曰“失身取高位,爵禄反为耻”……可见,重视节操、品格,是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精髓,是古代士人遵循的道德准则。
唐代杂曲歌辞《猛虎行》云:饥不从猛虎食,暮不从野雀栖。大意是说:再贫困也不跟随横暴不义之人作恶,再窘迫也不与卑鄙小人为伍。此二句以形象的比喻,说明一个品德高尚、廉洁守正之士,决不肯以人格、节操作交易,为虎作伥,与卑劣小人为伍;也不会降低自己的品格,苟且偷生。
         
苏武,自然也是这样的士人。
所以,面对卫律的威逼利诱,他痛斥其无耻行径;面对李陵的推心置腹,他严词拒绝。苏武说:“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无复再言。”
所以,面对单于的种种折磨,他怎么会低下高昂的头颅?
所以,勿言其他,就算单于把羊肉摆在他的面前,他也是不会瞧一眼的。
         
当然,我们可以批评他愚忠,这是后话,暂且不谈。
         
现代人的有些智慧,古代士人是不懂的,苏武也是不懂的,更是不屑的。
         
综上,苏武牧羊时,宁愿“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而不吃自己牧的羊,没有其他缘由,只因为他是一个士人,只因为他始终坚守节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