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杨帆随笔25:谈"民营企业难"问题

 老蒋财税 2023-02-22 发布于北京
20230220周一)
做企业难,做民营企业更难,做民营大企业就难上加难!为什么难?各有各的说法,各有各的原因。
国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2.5年,当然这个数据不能用在大企业身上,因为大企业它至少也活了十几年或几十年,但这些大企业离百年企业还远着呢!这些民营企业都有不同程度的问题存在。有很多企业还病得不轻,什么时候倒下都难以预料。不知企业家自己是否有这种预感?也许旁观者看的更清楚,更全面!
我梳理一下,当下民营大企业主要面临七大难以突破的问题,造成民营企业家活的很累,很艰难!
1.企业家自身的问题。
2.大企业内部的问题。
3.新技术革命带来的问题。
4.外部经营环境变化带来的问题。
5.公司治理体制缺陷带来的问题。
6.国内外政治局势对企业产生的问题。
7.天时地利人和等产生的人问题。
我无法对上面七大问题都面面俱到分析一遍。今天我想就企业管理、传承和大企业毛病等问题谈一些我的思考。
企业和企业家虽然是两个不同的主体,一个是法人主体,一个是自然人主体。但中国的民营企业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可以把企业和企业家划等号。企业就代表企业家,企业家也可以代表企业。企业文化就是老板文化,企业家的梦想也就是企业的梦想。所以一个企业家的格局就决定了企业的格局,企业家的命运就决定了企业的命运。特别是最近很多民营企业家都相继出现"失踪""失联",就是一个很好的佐证或历史注脚!当然问题错综复杂,不是我这篇随笔能讲清楚的,希望各位热心的读者和我一起交流探讨!
很多大企业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企业家自身而引起!或者说,民营企业家就是一个高风险职业!
中国大部分民营企业家无论是一代企业家还是二代企业家,都认为,这企业是我的,或是我家的,是我爸(妈)打下来的江山,容不得别人来指指点点,容不得别人来分一杯羹。对于这一点,我非常理解,如果我们能把企业这么一代一代传承下去,也是非常理想的一件事!但是很多企业的问题就出在这里,既没有把家族企业好好经营下去,也没有把家族企业改造成现代治理体系的企业,所以很多民营大企业很快就碰到了自身难以突破的瓶颈,企业做不大、做不强、做不久的真正原因也许就出在这里!
日本有一家存活了1400多年的企业,叫"金刚组"株式会社,更神奇的是这家企业是一家修建寺庙的企业。你想想看,平均按照40年更换一个接班人计算,这个家族已经超过了36代人,这36代人能够始终不渝地坚守先辈的遗志,把企业一代一代传承下来,是多么不容易啊。在中国能做到吗?难,不是一般的难!所以老板文化、家族企业不能真正地被传承下去,是一个民营企业家要思考的地方,也是政府要思考的地方。
民营大企业,老板一人说了算,如果老板听不进其他人的声音和意见,那就麻烦大了。什么专家、老员工、新员工、老朋友、新朋友等等,他们的话都变成了废话和空话。大企业病就会越来越严重!办公室政治越演越烈,阳奉阴违者越来越多,贪污腐败者越来越多,离心离德者越来越多,违法经营、行贿受贿事件越来越多。这座民营企业大厦离倒塌的时间就不远了。
中国的民营企业,如果要进行股份制改造,做成上市公司,那么就要按照现代企业的治理方式来规范管理企业,最怕的就是按照家族企业管理模式和思维去管理上市公司和现代企业。
做企业要么好好培养家族企业接班人,要么好好培养现代企业职业经理人。这是非常考验公司董事长的格局和智慧的。
要医治大企业病,就必须要建立一套科学的管理体系,靠法治,而不是人治。因为人是会随着环境、地位、权力、情绪的变化而变化,人是不可靠的。如果要让大企业这艘航母能安全平稳航行,最好的办法是靠机制,而不是老板个人决策。
企业做大了,老板不能只顾自己享受,把功臣晾在一边,让员工的利益最小化,这无疑也是让自己企业做不大做不久的主要原因。老板虽然是企业创始人,是平台搭建者,但不能居功至伟,没有员工的共同努力,你的企业可能永远也做不大。这个简单朴素的道理也不是人人能懂!在利益面前欲望总是会超过理智!
中国民营企业,特别是民营大企业,民营上市公司,如果不能很好地把家族企业的管理模式和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处理好,利用好各自的优点,那么企业做的越大,企业家自己就会感觉越累、越迷茫。企业家既不能解决当前的管理问题,也无法解决未来的传承问题。
做企业是一种情怀、是一种使命和担当,是一种能力和智慧的体现。
做百年企业是很多企业家的梦想和夙愿,在中国做百年民营企业,更需要企业家的智慧和理智。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人生苦短,岁月漫长,让我们一起见证历史吧!
(完)
作者微信:18814803138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