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倪海厦,经方中医,被喻为当代少见的“命、相、卜、山、医”五术兼备之旷世奇人。
郎中:一般来讲,高血压是跟心脏关系最大。心脏不断泵血,血液如果对血管壁的压力增大的话,就会形成高血压。西医院里如果你要看高血压病,也是需要挂心内科的。倪师这段话的意思,其实要表达的是,下焦不通,进而引起心脏的负荷增强,引发高血压。表面上看是心脏的问题,实际上却暗藏玄机。倪师在这里独树一帜提出了从肾来治疗高血压。 临床中郎中发现,很多高血压患者属于肾阳虚的情况,用温阳利水的办法就能解决。除了与肾脏,高血压与肝的关系也非常密切。正所谓肝肾同源,就是这个道理。肝主一身之气的疏泻条达,是整个下焦的把关者,牵一发而动全身。 下面郎中就结合对我母亲高血压的治疗过程,谈谈对高血压的理解。 我母亲的高血压说来也有3年多了,她老人家吃西药也是有一顿没一顿,血压维持在140—150/90-100左右。 血压偏高,但是不是很高,所以郎中直接让她把西药停掉了。 治疗的过程比较长,郎中根据思路的变化,大体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 脉象:整体偏沉,左关尺部发硬,相比较其他部位,左关尺的柔和度要差很多。而且不单单是脉管壁硬,是感觉整个脉体都是硬的。 具体症状上,能参考的症状不多,按照常规的六经辨证的症状,她几乎都没有。 但是在郎中一再的询问下,得知小腹时不时会有疼痛的情况,而且有时会在夜间出现,这个症状也只是偶尔出现。 还有一个,我妈平时经常唉声叹息,就是中医说的善太息。是那种控制不住的,她说不是有意识的,但是叹出来就好感觉很舒服。 能获取的就是上面两个症状,其他的症状几乎没有。处方用药上还是以脉象为主要参考。 左关尺部发硬,这个脉象给郎中的直观感觉就是——土壤板结。 肝是主疏泄的,人体气机的上升由肝气负责,而肝区又是气机上升的必经之路。 如果肝区的土壤板结,那么整个人必然是不顺的。 所以郎中用的第一个方子是——鳖甲煎丸。没用汤药,直接用的中成药,直接在某东购买即可。 鳖甲煎丸,恐诸虫扰乱神明,取鳖甲为君守之,其泄厥阴、破癥瘕之功,有非草木所能比者。 阿胶达表熄风,鳖甲入里守神;蜣螂动而性升,蜂房毒可引下;䗪虫破血,鼠妇走气, 各位看一下鳖甲煎丸所用之药,就知道其走窜之力有多强大。因为脉象是沉而硬,所以用药作用部位一定要深,用普通的行气散结之药必定无效,因为病位错了。 鳖甲煎丸用上就很合适,能够借助虫类药物把板结的土壤疏松开。 此药吃了大概10天,血压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再次摸脉时,硬的感觉已经消失大半,而且据郎中观察,唉声叹气的情况明显减少。小腹痛的情况也减少了很多。 虽然血压未减,但是郎中知道用药方向是正确的,继续用药! 第二阶段 此时的脉象,硬感大减,但是出现了新的情况,近期有头晕的情况出现,左寸部较前浮起而偏滑浊。 郎中觉得这是个好现象,因为土壤板结的情况缓解了,所以土壤里面一直堆积而无处排放的垃圾一下子释放了出来,冲到了头部。 郎中用了吴茱萸汤加减,吃完以后头部症状消失,寸脉也不再浮起。 但是,治疗到现在大概有20天了,虽然血压偶尔会出现比较理想的情况,但是整体的下降水平并不明显。 这其中还有一个现象,比如6点睡醒,在不起床的情况下直接测量血压,仍旧在一个比较高的水平。但是起床活动后,比如到7点,血压值就已经比较理想。 这个现象再次把郎中拽回了厥阴肝经。 第三阶段 人体睡眠时阳气是入于阴的,在睡醒的一刹那,阳气开始由阴出阳。此时的血压高,说明阳气在被堵在血分出不来的。活动后血压会下降,也是侧面证明。 如果说服用鳖甲煎丸的时候,还是一个纯阴分的问题,到现在是一个阴分阳分都占据的情况。 阳不出阴,就是现在的病机所在。思考再三,用了乌梅汤加减。 乌梅汤里,乌梅是主药,乌梅酸酸的,就是要把药力直接拽到厥阴阴分。然后细辛、桂枝、附子这些辛温的药再从阴分缓缓升起,达到由阴出阳的效果。 乌梅汤又吃了一周,终于,血压开始出现了下降,高压已经降到120-130,低压在85到92之间波动。 第四阶段 脉象上面再次出现了变化。左脉已经比较正常,这次异常的是右脉,右关尺弦紧。 左脉主升,右脉主降,结合弦紧的感觉,考虑是水饮停留不降所致,应该用降水饮之法。方用防己茯苓汤加大黄附子汤加当归芍药散加减。 ![]() |
|
来自: 阿弥陀佛cq1zp7 > 《头,面,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