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最古老的“高速公路”,历经2000多年的风雨,不长草也没有任何损坏,那么我们到底是怎么做到的?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

 风吟楼 2023-02-22 发布于广东
  如今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我们的基建实力也逐渐成为了领先世界的存在,而在众多的超级工程中,我们对于公路的建设,却是处于一种“痴迷”的状态,更是修建出了许多刷新认知的超级公路。
 
可你知道吗?其实早在2000多年前的时候,古人就已经开始了对道路的修建,更是只用土,就建造出了一条从古至今都未曾长草损坏的“高速公路”。
 
这条公路就是秦直道,位于我国的内蒙古自治区、甘肃省以及陕西省境内,始建于公元前212年,并于清朝时期所废弃,是由当时的大将军蒙恬所负责修建的。
 
秦直道的全长有700多公里,而道路的最大宽度则为60米,最小的宽度也高达20米,道路两边则种满了荆棘,同时还在沿途设立有驿站。
 
同时它还成为了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无数的西域商人都是沿着秦直道从而到达中原,这也就使得考古学家在对秦直道进行考察的时候,还曾挖出了大量的石窟和壁画,里面详细的记载了秦直道当时的盛景。
 
但最令人感到神奇的,还是秦直道距今已经有着2000多年的历史了,却从未出现过长草以及损坏的情况。
 
我们都知道,那些用泥土所建造的土路,在荒废不用之后,通常都会变得杂草丛生,更是会因为雨水以及环境的影响,从而出现塌陷以及断裂等情况的,但这个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秦直道,却从古至今都未曾出现过这种情况。
 
这也就使得人们感到十分的疑惑,那就是在当时没有任何先进技术的情况下,古人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而要回答这个问题,那就不得不提到古人的智慧了,因为他们在修建这条公路的时候,虽然使用的基本上都是黄土和沙土,但在修路之前,他们会对这些土进行一些加工。
 
我们都知道沙土本身是不含水的,而黄土中的水分含量,则远远的高于沙土,这也就使得使用任何一种土去修建公路,都无法完成的,于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古人就发明了一种名为“炒土”的方法,以此来减少土中的水分。
 
而所谓的“炒土”,就是实际上将用来修路的土放到锅中,用大火进行翻炒,待到将水分炒干后,再往里面加入盐碱,之后将其铺在需要修建路基之上。
 
同时为了保证道路的坚固,秦始皇还专门召集了30多万人,去对这些土进行反复的按压,直到其坚硬程度接近石头的硬度后,这才成功建成了秦直道。
 
也正是因为这样,才使得秦直道根本就不会出现长草的现象。
 
除此之外,由于秦直道的地理位置重要,且一路上没有任何的阻碍,因此不论是秦朝还是之后的朝代,都会去选择使用,就比如在三国时期,曹操就经常会使用秦直道去进行粮草的输送以及兵力的调遣。
 
这也使得大量车马和人,会源源不断的通过这条“高速公路”,频繁的使用也会将那些杂草想要“冒头”的想法,彻底的扼杀在摇篮之中。
 
而这也就是为什么在经历了2000多年的风风雨雨后,秦直道仍旧不会长草的另一个重要的原因。
 
那么这个时候问题就来了,不长草可以理解,那为什么这条用土铺成的秦直道,也没有出现塌陷等损坏的情况呢?
 
实际上之所以不会出现这种现象,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在于秦直道的选址。
 
由于当时的秦朝首都位于西北地区,这里气候干燥且常年温度较高,这也就会导致土壤中的水分逐渐蒸发,加之该地区的降雨量较少,因此很难会出现道路遭到侵蚀的情况。
 
而这也就是为什么这条道路能够历经2000多年风雨,仍旧不会出现损坏的原因。
 
值得一提的是,正是因为秦直道的修建充满了古人的智慧,这也就导致其保存十分的完好,于是便在1993年,被列入了国家保护文物名单之中,因此来更好的保存这一古人的智慧结晶。
 
如今的秦直道,早已成了我国一个十分著名的旅游景点,吸引了无数的游客前来观赏,有效的带动了周边地区旅游业的发展,而当游客们在看到这样一条智慧结晶之后,都会感到深深的震撼,更是度古人独特的智慧感到十分的佩服。
 
由此我们也就不难看出,中华民族的智慧果然是无穷无尽的,而这座历经2000多年风雨的秦直道,也能够从另一个方面,去充分的展示我们的基建实力。
 
同时也使得我们有理由去相信,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们的国家注定会变得更加的强大,而我们的基建实力,也会变得更加强大,更是会牢牢的坐在“基建狂魔”的宝座之上,成为一个任何国家都不敢轻视的超级大国。
 
今天的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对于这件事,大家又有什么样的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