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一传染病出没!浙江连续报告多例 严重时可致死

 医粒种子 2023-02-22 发布于北京

层出不穷的传染病,是当代人类最大的威胁之一,绝非危言耸听!

自2月以来,浙江金华武义县连续报告了多例鹦鹉热病例,好在经治疗均已痊愈。

两地出现鹦鹉热病例


▲▲▲

发现病例后,当地疾控中心立即开展个案信息询问、流行病学调查、环境标本检测等应急处置工作,在采集的各类标本中有检测到鹦鹉热嗜衣原体。

此外,广东也出现了一例鹦鹉热病例:62岁的深圳市民张某突发高烧到近39℃,且伴有头晕、乏力、四肢肌肉酸痛等症状。张某以为是感冒,到医院一查,肺部出现了感染,被诊断为肺炎。经过一系列排查后发现,元凶是鹦鹉热衣原体。

原来,今年1月初时,喜欢遛鸟的张某买了一只鹦鹉,每天都会为鹦鹉清理粪便,并且未作任何防护措施。1月底,这只鹦鹉出现腹泻后死亡。这意味着,鹦鹉热衣原体在张某身上潜伏了40多天,才引发高烧。

关于鹦鹉热


▲▲▲

事实上,关于鹦鹉热的报道并不罕见。“女子频繁发烧住院4次都治不好 罪魁祸首竟是鹦鹉”,“浙江出现7例鹦鹉热感染者 一例救治无效死亡”,“上海一老伯清洗空调时吸入鸟粪 感染鹦鹉热”……那么,鹦鹉热究竟是怎么回事?

据2021年广东省疾预中心官网刊登的一篇《了解鹦鹉热》的文章中介绍,鹦鹉热又称鸟疫,是由鹦鹉热衣原体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传染病。

主要传染源为鸟类(如鹦鹉)和禽类(如鸡鸭鸽子)。

通常是禽鸟先被感染,其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气溶胶被人吸入,或者人直接接触,进而被传染。养鸟人在清扫鸟笼、鸟粪、投喂饲料或抚弄爱鸟时,很可能成为感染者。

一般情况下,人与人之间不会传播,只有在症状急性期有极小的概率传播。

鹦鹉热衣原体侵入人体后,潜伏期一般6~17天,短者3天,最长可达45天。

主要临床表现:高热、咳嗽、头痛、肌痛、肺泡及间质混合型肺炎。

四环素或强力霉素对鹦鹉热治疗有效。如果及时确诊,合理用药后多数患者经1~3周可恢复。重症治疗不及时可致死。

值得注意的是,“鹦鹉热”极易误诊为病毒性疾病、脑膜炎或肠胃炎。

如何预防?


▲▲▲

预防鹦鹉热,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尽量不要在家饲养鸟禽;如需饲养,需去正规宠物店购买,不收养来历不明、未经检疫的鸟禽。

其次,家养鸟类禽类,要注意保持饲养环境的卫生,清洁粪便时戴上口罩和手套,尽量应用“湿式作业”,以免致病微生物扩散到空气中,被吸入人体而感染。

再其次,将鸟笼悬挂于室外通风处,每次赏玩时间以15~30分钟为宜。

最后,食用禽类时,要彻底煮熟煮透。

需要提醒广大民众,由于这种病比较罕见,常规检查很难检测出来。有禽类、鸟类接触史的人员,若出现咳嗽、发热等症状,要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并主动告知接诊医生鸟、禽类接触史。

(环球医学编辑:余霞霞)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