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持久战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阳谋”,日寇为什么不去破解此局

 dawn的图书馆 2023-02-22 发布于贵州

说起“阳谋”二字,会使我们不自觉地想起“推恩令”。

不错,推恩令确实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阳谋,它成功的不能再成功了,任谁都破解不了。

但如果你仔细品读历史会发现,毛主席的《论持久战》也是完全不输于“推恩令”的另一大阳谋,而且它的原理和构造比推恩令更加神奇!

文章图片1

毛主席创作《论持久战》

他就好比预言类书籍,告诉你七年后会怎么样,但你却改变不了,只能按照它的预言来发展!

在了解论持久战的神奇之处之前,我们先来了解这三点:

第一、阳谋与阴谋的区别;小客是这样认为的,阴谋就是背地里设计的计策,他具有隐蔽性,但是一旦被识破或者被防范,它就会失去作用,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说,就是它可以被破解,只要对手足够聪明,警惕性强或者认知很高。

但阳谋却和阴谋相反,它是直接告诉你它怎么做,而你会怎么样,你已经知道施计方的每一个动作或者标准答案,但你就是破解不了,无可奈何,眼睁睁地看着自己失败。

所以对比来看,阳谋比阴谋更可怕,它属于一种降维打击,无论低维度的人如何反抗,都毫无成效。

第二、七王之乱;昔日,汉高祖刘邦为了在楚汉之争中取胜,被迫封了些异姓诸侯王和同姓诸侯王。到了汉景帝时期,由于诸侯王的势力过大,已经影响了汉朝的统治,于是,汉景帝听取晁错的建议,下令削藩。

由于不满削藩的政策,以吴王刘濞为首的七王以“清君侧”的名义发动叛乱,史称七王之乱。由于七王的势力较大,汉景帝为了平息众怒,杀了晁错。但七王仍不满足,继续发动叛乱,最终,景帝下决心镇压,并派出周亚夫和窦婴平叛。

周亚夫是刘邦时期的老臣,指挥作战能力异常强悍,在周亚夫的努力下,最终消灭了七王,平定了叛乱。

虽然消灭了七王,也采取了加强中央集团的措施,但藩王权力过大的问题仍没有根本性解决。

文章图片2

汉景帝刘启

第三、推恩令;汉景帝去世后,把皇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刘彻,即汉武帝。既然汉景帝在去世之前没有彻底解决藩王的问题,那么这个问题就自然而然地留给了汉武帝。

为了解决藩王的隐患,汉武帝想破了脑袋,也不知道如何解决,七王之乱的阴影始终在他心中徘徊,如果处理不好,很有可能会再出现一次七王之乱,到底怎么办才好呢?

就在这个时候,突然有一个人上书汉武帝,言找到了破解削藩难题的方法,这个人就是主父偃,这个方法就是推恩令。

推恩令的大体内容就是,过去的藩王是嫡长子继承制,只有嫡长子一人继承,其他兄弟全是得不到封地的平民,而推恩令则规定,藩王的土地分成三份,长子、次子、三子各继承一份,继承完成后,再往下分,还要分成三份。

如此分法,经过几代人之后,藩王得到的土地会变得很小,而且越来越小,由于土地较小,根本翻不起风浪,中央政府再想制他们,就像碾死一只蚂蚁这样容易。

汉武帝和主父偃就是通过这个方法实现了中央集权,推恩令是个阳谋,它的原理、构造和施行条件是什么呢?

文章图片3

推恩令

首先说下构造,它是把原来的一传一改成了一传三和三传九,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肢解诸侯国;

其次说下原理,他是改变过去从周朝以来,嫡长子继承制的办法,打破了继承的核心,从而动摇了诸侯国的政治基础,来实现削藩的目的。

最后说下施行条件,推恩令顾名思义,是推行恩惠的法令,表面上它是向诸侯王施恩,占据了舆论制高点,只要反对它的人,就可以被定义为不懂感恩、为人不齿、人人得而诛之的失德之人,这使诸侯王们谁也不敢带头反对。

当然了,嫡长子是最反对这个制度的,因为他的封地被剥夺了三分之二,但这三分之二的土地并没有给到别人,而是给了自己的两个亲弟弟,如果他带头反对,就是置兄弟情义于不顾,又一次违背道德,而且和兄弟的关系会变得很僵。

如果嫡长子铤而走险就是不执行这个制度,那两个弟弟也会为了自己的土地,以朝廷的名义和他争夺,一旦他们争夺,朝廷就实现了削弱他们的目的,到时候再出面调停,他们还欠了中央政府的恩,从此更加服从于朝廷。

其实在推恩令刚颁布的时候,这些诸侯王又何尝不知道朝廷的想法,但他们无法反对,无可奈何,因为无法破解这个局。

但小客认为,也有一个破解之法,那就是诸侯王只生一个儿子,就可以破解此法。但在古代,诸侯王都是三妻四妾,只生一个儿子根本不现实。总之,说来说去,在那种特定历史条件下,此局无解。

文章图片4

汉武帝刘彻

我们了解了推恩令的构造和原理,那么再来看下伟人的《论持久战》,它为什么也能被称为不输于推恩令的阳谋呢,它有什么神奇之处?让我们一起继续探秘。

首先,我们来看下《论持久战》是在什么时间和背景下写的。

《论持久战》是1938年5月写的,这个时候是抗日战争爆发的第10个月,毛主席在文中也反复写到这10个月的事情。

这个时间点非常重要,如果是1937年7月之前,毛主席能写出《论持久战》吗,应该也能,但大概率是不完整的;1938年5月这个时间很特殊,一是抗日战争爆发10个月了,毛主席有了10个月同日寇斗争的经验,二是刚刚取得了平型关大捷和台儿庄大捷,徐州会战、淞沪会战和南京会战都已结束,日寇即将进攻武汉。

毛主席是个善于总结的人,也是个善于从复杂事件中找出本质规律的人,他用10个月的经验直接预测了后面7年战争的发展方向。

当然了,毛主席之所以写《论持久战》,直接原因还是社会上出现了两种极端的言论,即亡国论和速胜论,这两种论调都是只看到了片面,而没有看到全貌,一种完全夸大了日寇的优势,一种是完全无视了日寇的优势,如果按照他们的思想走,可能会出现破坏抗战大局或造成无畏牺牲的情况,所以,毛主席就在这样的情况发表了《论持久战》。

如果我们抛开两个直接原因,会发现《论持久战》后来成为了抗日战争的指导思想和理论方法,而整个抗日战争的走势也是完全按照毛主席的预测进行的。

打个比喻来说,《论持久战》就像毛主席写的剧本,而日寇和蒋介石就是完全按照这个剧本来演的。

文章图片5

毛主席

日寇知不知道《论持久战》的内容呢?答案是肯定的,他们当然知道,甚至认认真真地研究过很多遍,但他们能改得了其中的内容吗,改不了,因为他们破不了这个局。

这就相当于毛主席告诉了日寇,接下来的七年里我们在做什么,但日寇仍然无可奈何一样。

推恩令是汉朝颁发的法令,整个汉朝的人全都知晓,而《论持久战》是为了驳斥亡国论和速胜论而写的,所以也在报纸上进行了发表,不管是八路军、新四军还是国民党军或将领,几乎都读过《论持久战》,所以它可以算得上是正儿八经的阳谋,以广而告之的形式出现。

其次、我们再来看下,《论持久战》里写了哪些内容使日寇无可奈何,无法破局;

第一、毛主席写出了日寇会失败的五大原因;

一、逐渐增加兵力,为什么会逐渐增加兵力呢,这从侧面说明了日寇对于中国战场的估计不足,从十几个师团增加到三十多个师团。

他们看不起我们,觉得我们是一盘散沙,觉得得到了东三省之后,其他地方也是信手拈来,觉得中国太好打了,三个月内就可以灭亡中国,结果到了1938年5月了,也没灭亡中国,反而越陷越深;

文章图片6

毛主席与周恩来在延安抗战

二、没有主攻方向,一开始进攻华中和华北的两个部队是各自为战的,各打各的,相互之间基本不联系,直到台儿庄战役战败后,日军才意识到两股部队要互动;

三、不会协同作战,我军打击华中的日寇,华北的日寇没反应,不救援,反之亦然,他们非常机械与僵化,根本就像没有进行过战争准备似的,这从侧面反应出日寇内部的矛盾很大,调动起来困难;

四、错失战机,由于日寇估计不足,在攻占南京和太原后,停顿了很长时间,因为占领的土地需要很多部队把守,所以根本没有多余的机动部队继续进攻,只能等待本土重新派兵过来,当他们再进攻时,我军已经把防守战线加固好了;

五、在台儿庄战役之前的会战,日寇都是击溃国军,而不存在大规模俘虏的情况,所以这从侧面反应出日寇军事指挥上的笨拙,战争机器过重,运转起来很不灵活;

文章图片7

台儿庄战役

日寇从《论持久战》中发现了自己的缺点,开始进行调整,但直到无条件投降之时,都没有彻底地解决这些问题。

第二、毛主席写出了抗日战争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日军战略进攻,我军战略防御;

第二阶段,两军战略相持,这一阶段是最艰苦的;

第三阶段,日军战略防御,我军战略进攻;

毛主席准确地预言出战争的三个阶段,根据历史来看是完全正确的,而且第二阶段是最艰苦的,日寇对根据地进行大扫荡,实施铁壁合围和三光政策,对国民党则实施政治诱降,但不管日军采取什么办法,最终都没能成功。

我们熬过了第二阶段,到达了第三阶段,胜利也只不过是时间问题;

第三、毛主席写出了对付了日寇的三种战术;即阵地战、运动战和游击战;

其中运动战是根本,广泛结合游击战,而阵地战一般不提倡,除非是军事价值极其重要的关键地点。甚至毛主席还认为,国军一开始打阵地战就是不对的,而应该打运动战,其实历史也证明了这一点,国军一开始都失败了,只有到了徐州会战时,把运动战、游击战和阵地战三者相结合,才取得了台儿庄大捷。

文章图片8

八路军

第四、日本国小、地少、物少、人少、兵少,禁不起消耗;中国地大、物博、人多、兵多,特别禁得起消耗,只要打的持久,日军必败。

事实上也正如毛主席预料的那样,到了抗日战争后期,日本无兵可用,上战场的都是十岁左右的小孩子,已经无法再发起新的进攻;

第五、苏联的牵制,日本的百万关东军始终在东北防着苏联,不敢动,导致他们的机动兵力消耗殆尽;

第六、日军发动的侵略战争是非正义的,而且处于失道寡助的境地,这只不过是帝国主义在苟延残喘,多活几年罢了,最终走向灭亡,只不过是时间问题;

第七、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在经过战争洗礼后,正在以非常高的速度进步,在不久后,就要完全超越日本,从敌强我弱逆转成敌弱我强,所以胜利一定属于中国。

第八、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就像一条撕不破的网,不管日寇用多大的力,都会反弹到自己身上,而且只要日寇不败,这条网就一直存在。

文章图片9

毛主席在做《论持久战》的报告

可以说,毛主席把我们的打法,日本的劣势以及如何战胜日寇都写得清清楚楚,虽然日寇自身也知道这些劣势,也知道中国军队的战术打法,但他们还是无法破解此局,最后只能无可奈何地投降!

《论持久战》不愧为中国历史上最大的阳谋之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