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匜器、匜杯

 智慧之吻 2023-02-22 发布于北京
     匜为我国古代器具之一。自西周时期已开始盛行,春秋战汉、唐、金元、明清时期均有延续使用。但各个时代造型和功能有所衍变。

     商代晚期妇好墓中出土的司母辛匜,有可能是匜器的初始形态。《礼记》记载:“敦牟危匜,非俊莫致用”东汉郑玄注:“危、匜 酒浆器”1995年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小黑石沟村,考古出土西周晚期至春秋战国时期墓葬中发现有一大匜、六小匜。六小匜形制相同,出土报告人物可能是充当酒器。

图片
宁城小黑石沟春秋石椁墓出土青铜匜线稿图

图片
西周 铜匜 晋国博物馆藏

图片
台北故宫藏 西周人足兽鋬匜

图片
上海博物馆藏 西周齐侯匜

     春秋时期,贵族在祭祀典礼之前,要使用匜等盥器净手。用匜倒水,以盘承接 奉~沃盥。左传.僖公二十三年》“信公二十神女年 秦伯纳女五人,怀赢与焉。奉匜沃盥,既而挥之。怒曰:'秦晋匹也,何以卑我 !’公子惧,降服而囚”记载,讲的是晋文公洗手故事。沃的意思是浇水,盥的意思是洗手洗脸,受洗者双手置于「盘」上,侍者以「匜」装水,从上方浇于受洗者双手。奉匜沃盥是中国古代在的重要礼仪,大约盛行于西周晚期,延续至西汉。如《晋文公复国图》即为宋代李唐绘制的此场面。北宋吕大临《考古图》、王黼《宣和博古图录》也做了记载和描绘。

图片
李唐《晋文公复国图》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

图片
《考古图》宋 吕大临撰.罗更翁考订.明初刊本

     春秋战国时期,匜器已经基本定型为形椭长,前有流,后有鋬,多有四足。形如瓢,与盘合用。如春秋时期召乐父匜,流槽狭长,口微敛,深腹圆底,龙形鋬手,四扁足,口缘饰窃曲纹,腹部为弦纹,前足饰兽面纹,后足饰涡纹,腹内有铭文:“召乐父乍妇妃宝匜永宝用□”。

图片
春秋召乐父匜  旅顺博物馆藏

图片
十堰博物馆藏 春秋青铜盘匜

图片
春秋晚期青铜盘匜 随州市博物馆藏

     汉代以后出现匜金银器、匜漆器。随着陶瓷烧制技术的发展,东汉时期出现青釉瓷匜。其形与青铜器相比,略为简化。已经褪去了繁缛厚重的礼器色彩,走向生活实用器。

图片
战国至西汉 青铜匜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

图片
汉 青铜桃形匜 普林斯顿大学博物馆藏

图片
故宫博物院藏东汉青釉匜

     唐代巩县窑有白釉瓷匜烧制,器型如一敞口碗,带一长流,方便使得所盛液体流畅而出。宋代《潞文公集》卷四记载:“上宫遗我游嵩具,匜盥杯盂色色全”。明代《西湖游览志馀》记载宋宁宗有一次把酒洒到手上,杨皇后捧匜为其清洗。元代《知非堂稿》记载:“自从结婚姻,得备奉匜盥。”《元史》记载元人行盥洗礼时的器具和程序:“奉匜官奉匜沃水,奉盘官奉盘承水”。元代《张雨题倪瓒像书卷》中也有侍者一手提瓶,一手举匜的场景。由此可见,宋---元时期,匜器的一部分功能仍然为日用水器,做洗手之用。

图片
故宫博物院藏唐代巩县窑白釉弦纹匜

图片

图片
元代《張雨題倪瓚像》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金元时期,随着女真、蒙古政权相继建立,社会风俗也随之改变。同时,由于葡萄酒酿造技术的发展,饮用葡萄酒等低度果酒日益流行。传统的瓷、金属等酒器制作设计适应使用要求,出现了较为明显的造型变化。如长颈瓶、劝盏、经瓶等。如安徽合肥范文虎墓出土有成套银匜、银杯、银长颈瓶。匜的造型改变为敞口,浅弧腹,平底。口一侧出槽形流,流下置一小系。匜在这时期的敞口设计,为葡萄酒的醒酒创造有利条件。陕西蒲城元墓壁画中,一位男侍留元人'婆焦'发型,身着左衽长衣,足蹬红靴,怀抱一長杖,拱手侍立。一旁的酒桌之上,放置有插牡丹的盘囗瓶一只、匜、长颈瓶、托盘一个,酒盏二只等酒器。匜可能为往酒盏中分酒之用。内蒙古沙子山元墓壁画“备宴图”中有男仆双手捧匜;山西省屯留县元墓壁画“奉酒图”酒桌上放置有一匜杯长颈。明初曹昭《格古要论》记载:“古人用汤瓶、酒注,不用胡瓶及有嘴折盂、茶钟、台盘,此皆外国所用者,中国始于元朝”。“有嘴折盂”即为匜杯。

图片
图片
陕西蒲城元墓壁画

图片
内蒙古沙子山元墓壁画“备宴图”中男仆双手捧匜

图片
山西省屯留县元墓壁画“奉酒图”

图片
《新增格古要论》.十三卷.明.曹昭著.王佐校増

图片
安徽省博物院藏元代银匜杯 至顺四年 1955年合肥孔庙元代窖藏出土

图片
故宫博物院藏元代银鎏金錾刻双凤纹匜   何刚捐赠

图片

图片
元 双凤纹金匜   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藏


     元代生产烧制匜杯的窑口为数众多,如景德镇窑、龙泉窑、禹州钧窑等。在全国各地多处有墓葬和窖藏出土。同时出土的还有其它酒器。器身装饰华美,各具特色。陕西西安元代张达夫墓出土元青花瓷匜。青花匜造型作敞口,方唇,芒口,唇和外底露胎,泛火石红色,外壁装饰变形仰莲瓣纹,内壁装饰卷草纹,内底绘制有一名持大拍板的人物,周围有梅、仙鹤、山石花草。故宫博物院藏元代景德镇窑蓝釉描金折枝花朵云纹匜,河北保定永华南路出土。敞口,浅弧腹,平底。口一侧出槽形流,流下置一小系。胎较薄。内外施蓝釉,釉厚而不均匀。口边和外底无釉。内底描金线圈内绘金彩折枝花纹,内壁画5朵金彩祥云。该器造型模仿青铜匜,蓝釉闪烁着宝石蓝般的光泽,配以熠熠生辉的金彩,光彩夺目。

图片
元代张达夫墓青花匜    西安出土

图片

图片

图片
故宫博物院藏元代景德镇窑蓝釉描金折枝花朵云纹匜   河北保定永华南路出土

图片
故宫博物院藏元代景德镇窑青花弦纹匜

图片
龙泉窑青瓷褐斑匜 元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藏新安沉船出水

图片
龙泉窑青釉瓷匜,元代,一级文物。1975 年漳县汪世显家族墓出土。现藏甘肃省博物馆。

图片
山西博物院藏元代钧釉匜

图片
歙县博物馆藏元代景德镇窑卵白釉印花匜

图片
元 黑陶匜 美国费城艺术博物馆藏

图片
图片
图片
元 湖田窑青白瓷匜    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

图片
元 龙泉窑飞青匜    美国克利夫兰博物馆藏

图片
元 青白瓷匜 大英博物馆藏

图片
元 青花玉兔花卉纹匜 大英博物馆藏

图片
元 釉里红桃形匜   大英博物馆藏

图片

图片
元 釉里红匜   美国费城艺术博物馆藏

     朱元璋统一全国后“兴盛礼教、驱胡立华”。一改元朝风气。饮用葡萄酒等蒙元习惯逐渐杜绝。匜杯造型逐渐退出生活实用器。明中期之后,社会安定,生活富足。营造“古雅”的生活环境成为贵族官僚阶层的流行趋势。“时乎坐陈钟鼎,几列琴书,帖拓松窗之下,图展兰室之中,帘栊香霭,栏槛花研,虽咽水餐云,亦足以忘饥永日,冰玉吾斋,一洗人间氛垢矣。清心乐志,孰过于此”。贵族、文人阶层追慕古“三代”之风。明代高濂在《遵生八笺》中描述:“故余自闲日,遍考钟鼎卣彝,书画法帖,窑玉古玩,文房器具,纤细究心。更校古今鉴藻,是非辩正,悉为取裁。”在“好古”、“崇古”、“尚古”之风下开始出现着大量的“仿古”之作,一批以春秋战汉时期铜鼎尊鬲为原型仿制之器流行。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青铜仿制古匜造型器物流行,并在其纹饰与样式上对于三代青铜礼器。如台北故宫藏明代错金虎匜,即为匜杯结合兽型觥杯造型,其足为兽头足,以兽身当杯体,尾成把。

图片
台北故宫藏 明代错金虎匜

图片

中国国家博物馆 明代玉螭耳三足匜杯

图片
台北故宫藏 明代穿云龙纹匜杯

图片
北京故宫藏 明代穿荔枝纹匜杯

     明清流行以玉、犀角制作的匜杯,周边的纹饰出现仿古变体,是将以往已经消亡的器具,又重新进行仿制和复刻。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明代玉螭耳三足匜杯(清宫旧藏),与西周造型类似。至清代后,清宫仿古件趋向摆件,匜杯的数量相当稀少,于此时期发展出有盖之匜器,造型往更为繁复或臆测或其他青铜器。由生活实用器退化为供追慕古风,发思古之幽情的浮华寄托之物。对此现象,清代《儒林外史》所言:“近来的器皿都要翻出新样,却不知古人是怎样的制度,想来倒不如而今的精巧。”

图片

图片
清 任薰 愙斋集古图卷   上海博物馆藏

图片
故宫博物院藏清代种花读书款宜兴窑紫砂匜

图片
故宫博物院藏清代竹雕镶银里单耳匜式杯

图片
故宫博物院藏清德化窑白釉匜杯

图片
清 白玉螭把匜 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

图片
清 白玉兽面纹匜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

图片
清 玉匜 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

图片
清 玉匜 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

图片
清乾隆 犀角雕梅枝仿古纹四足匜式杯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

图片
清中期 竹雕螭耳匜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

     匜杯从古至今,经历“礼器”---》“礼器”“实用器”---》仿古制器的历程。从古代洗手专用设备,衍变为水器/酒器,仿古用器的变化。是社会变化与礼器演进的具体体现。“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随政治格局的激荡变动,阶层人物的起伏升抑,器具之名虽不改变,而功能和器型要符合新兴贵族的使用,合乎他们礼乐所需。







参考书籍:
1、从酒器到水器——论匜的功能性转变    高泽
2、元匜与消逝的民族文化                李湘
3、乾隆时期文人用器”仿古”与”创新”的颠峰之作
4、从蒲城元墓壁画看元代匜的用途
5、中国出土壁画全集02:山西.徐光冀主编.科学出版社.2011年
6、中国出土壁画全集07:陕西(下).徐光冀主编.科学出版社.2011年
7、宁城小黑石沟石椁墓调查清理报告   项春松
8、高濂《遵生八笺》明
9、台北故宫《古色-十六至十八世纪艺术的仿古风》 2003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