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成化青花蒜头瓶,瓷中珍品

 洲upi6oofv9q93 2023-02-22 发布于广东

      香港苏富比古陶瓷学院院长黄铁军老师说:景德镇瓷器是我国陶瓷烧造史上重要的历史时期,成化青花可谓明代中期青花瓷艺术的代表。其器突出特点是玲珑秀奇、端巧工细,后人对其评价颇高。

     清王棠著的《知新录》提及:“《蓉槎物博蠡说》云:'官器所传,柴、禹、官、哥、定。可勿论矣,在胜朝则有永、宣、成华中、弘 、正、嘉、隆、万官窑,其品之高下,首成窑,次宣,次永,次嘉,其正中博、弘、隆、万间亦有佳者。”的记载。

       明代刘侗、于奕正同撰的历史地理集《帝京景物略》载:至万历时“成杯一双,值钱十万”清唐秉钧《文房肆考》中也有“神宗庙器,御前有成杯一双,值钱十万,当时已贵重如此。五彩齐箸小碟、香盒,各制小罐,皆精妙可人。”

      成化青花可分为两类:一类为成化初年所制,各方面都与宣德青花相似,尤其是采用进口苏麻离青,更难与宣德青花区分;另一类以胎薄、釉白、青色淡雅为主要特征,是成化青花的代表,与后来弘治青花相类似,故有“成弘不分”的说法。

一、底足

      成化青花分底施釉和砂底两种。以带釉居多,器物底部釉色和器身釉色一致,砂底呈褐黄色,俗称'米糊底',上手抚之,温润细滑,无粗糙感,为成化官窑器所特有风格。

       成化青花器物底足墙较窄,足脊较圆;足迹露胎处可见黄溢;仔细观察成化官窑的露胎处,常会发现胎皮有泛火红色的现象,这是胎土中所含的铁分,在高温烧窑过程中释放出来,停留在表面,而形成胎皮的缘故。足外墙大多围以两或三道弦纹,一道靠上,两道靠近足底部边缘,靠近足根那条圈线较深,上面一条则淡。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双边线,发现器足“双边线特点”虽属偶得,但在所见成化青花瓷中,十之八九大抵如此。对于此时无款的器物,尤宜用这一特点来作鉴定的参考依据。

图片,胎土

       成化瓷器轻薄,因使用麻仓土陈腐而精制,胎土里氧化钾成分含量高,所以相对于前两朝来讲胎体要稍薄,有点类似于明德化窑的猪油白一样,在光线透视下,胎骨微微带有肉红色的,是鉴定上不可忽略的重要依据。这种麻仓土元明官窑一直使用,但到了明万历时期,矿藏资源消耗殆尽,后来改用高岭土,所以后仿的做不出那种肉红透光的胎。

图片

       曾经有朋友先后使用的电筒依次有:美式军用拐头电筒,警用强光电筒,以及现在使用的珠宝检测强光电筒。前二者都是有色的黄光源,后者才是白光。所以,只有在自然光与强白光下,都是呈现肉红色,这个就是真正的成化肉红胎。

三,胎釉

       成化瓷釉质相当精细,白釉一般是白中微带肉色而略似泛黄;成化青花施釉肥腴,釉质独特,润如凝脂,而且因釉质肥腴,器物口沿下常见垂流形成的一圈堆积釉。这种釉色是鉴定明成化青花瓷器的一个重要特征,后人仿造的多不成功。

图片

四,青料

        成化青花分为两种情况来说。有一句话说“苏青料绝”,说的就是这个时期的苏麻离青已经用完了。早期的时候成化青花使用的是苏麻离青,这个时期色调浓重者近于宣德晚期。但是使用完之后是用平等青代替了,但往往因釉质肥厚,青花色淡,而有云遮雾障若隐若现的现象,尤以底足的青花款字色调表现得尤其突出。

图片

五、纹饰

        成化青花瓷纹饰纤细活泼,多用双线勾勒填色法,填色较淡。只用平涂,只分浓淡而不分阴阳,无渲染烘托。绘人物衣着,只绘单色外衣,无内衣作衬托,故有成窑'一件衣'的说法。

         纹饰内容丰富,题材广泛,主要有龙纹、凤纹、海水海马纹、狮子绣球纹、麒麟纹、海兽纹、花蝶纹、鸳鸯卧莲纹、秋葵纹、松竹梅纹、灵芝花草纹、菊花苜蓿纹、兰花桅子纹、宝相花纹、山茶花纹、牵牛花纹、莲花八宝纹、婴戏纹、高士纹、缠枝花卉纹、折枝瓜果纹、云纹、山石纹、十字杵纹、梵文、藏文、八宝纹等。器口内外多以弦纹,少数以卷草纹带或锦地纹带装饰。

图片

六、成化款

        明代成化年间官窑瓷器款识有书“大明成化年制”六字款和“天”字款两种,不见“成化年制”款,且只有楷书款,不见篆书款。成化官窑瓷器年款主要体式为青花楷书“大明成化年制”六字双行款围以青花双重圆圈或双重方框,也有极个别无边栏的。落款位置多在器物外底。成化瓷均署青花款,特点是字体深沉,无漂浮感。笔法苍劲有力,中锋运笔,笔道粗,字体肥,故有“成化款肥”的说法。字体并不严谨规范,似为儿童所书,透着稚拙之气,成化官窑款识的蓝本似出自一人之手,也为历代仿写所不及。已故古陶瓷鉴定家孙瀛洲先生总结成化款识,作有歌诀“大字尖圆头非高,成字撇硬直到腰。化字人匕平微头,制字衣横少越刀。明日窄平年应悟,成字三点头肩腰。” 就是说款识中的“大”字的第二笔上端有尖有圆,出头并不很高; “成”字第五笔的撇直而生硬; “化”字左边单人旁和右边“匕”上端几乎持平; “制”字中下半部分的“衣”字一横一般不越过右方的立刀; “明”字左边的“日”多是上窄下宽或上下相同; “成”字最后一笔的一点,有的点在横以上,有的点在与横持平部位,有的点在横以下,但以点在与横持平部位多见;

        2015年4月21日,上海博物馆展示了一尊青花蒜头瓶,仿自汉代青铜蒜头壶,长颈,削肩,圆腹,圈足。高23厘米,器物团夔龙纹青花装饰,周边绘折枝莲花纹,底书“大明成化年制”六字楷书款。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今天给大家鉴赏的是一个明成化青花穿花蒜头瓶,来自北京大藏家凯氏宗族高约30厘米,口径3厘米,底径11.8厘米。

       顶部蒜头形,束口,口沿微微外撇,远远望去,像一个小小的罐子放置在顶部,仿自汉代青铜蒜头壶,蒜头下细长颈,溜(削)肩,圆腹,腹部下束腰,底部外撇,矮足墙外撇,圆圈足。

蒜头,

长颈,

溜肩,

圆腹,

束腰,

外撇底座,

远远望去,

犹如一个古代美少女翩翩走来。

图片

自然光下,器形规整,挺拔俊秀,

亭亭玉立,美少女一般

图片

灯光下,青花微微湛蓝,简洁素雅

图片

图片

口内,胎釉接合部,火石红氧化明显

图片

近距离图片,可以明显看到青花深沉,

不漂浮,经历岁月的见证

图片

图片

主题纹饰,双凤穿花纹饰,画工精湛

图片

图片

足外墙两道弦纹,靠近足底部边缘,靠近足根那条圈线较深,

上面一条则淡,细微之处,也呈现成化青花的特征。

图片

上图中的白色釉面,微微泛浅红,

符合成化青花釉面的特征

图片

足底圆脊,胎质细润干老,姜黄色火石红,

非常自然,绝非人工涂抹

图片

底部款字,正宗成化官窑款,字体深沉,

无漂浮感。笔法苍劲有力,中锋运笔,笔道粗,字体肥

图片

上图,近距离看底足胎质,细润干老、氧化

明显,浅浅的姜黄色火石红过渡非常自然。

用珠宝检测强光手电照射蒜头瓶内的小视频肉红色胎质,成化胎质特征非常明显

图片

倾斜角度看,款字青花矿物

钴料下凹沉胎,非常明显

图片

底部款字青花,下沉入胎,非常明显,

如果没有岁月的洗礼,绝对是漂浮的。

图片

下面是上海博物馆的青花蒜头瓶款式:

图片

这两个款字的运笔习惯、书写风格,

惊人的相似,应该是同一人所写。

从以上胎釉、青花料、款字、氧化老化程度看,是非常难得的成化官窑青花中的珍品,非常罕见。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