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5、熊鹏举选编世界遗产《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2023-02-22 | 阅:  转:  |  分享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熊鹏举选编2020年初稿2021年修订周口店北京人遗址,位于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镇龙骨山,距离北京城约
50公里,是中国旧石器时代的重要遗址 。周口店遗址共发现不同时期的各类化石和文化遗物地点27处,出土人类化石200余件,石器10
多万件以及大量的用火遗迹及上百种动物化石等,是人类化石宝库和古人类学、考古学、古生物学、地层学、年代学、环境学及岩溶学等多学科综合
研究基地 。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周口店遗址年代范围从500万年前到距今1万多年前为止。其中发现有生活在70-
-20万年前的直立人(北京人)、20万--10万年前的早期智人(新洞人)以及3万年前左右的晚期智人(距今3.85万至4.2万年前的
“田园洞人”、距今3万年左右的“山顶洞人”)化石。已发现的北京人化石包括头盖骨 6具、下颌骨15件、牙齿157枚、股骨7段、胫骨1
段、肱骨3段、锁骨和月骨各1件,还有一些面骨和头骨碎片。这些化石分属约40个个体,其中约有半数死于30岁以下。男性平均身高156厘
米,女性为150厘米,脑量为915--1250毫升,平均为1088毫升。在人科分类上属直立人。周口店发掘是一个国际合作的实例。参加
发掘的除中国人外,还有来自美国、加拿大、瑞典、法国、英国和德国的许多著名科学家。丁文江(1887--1936年),江苏泰兴人,地质
学家、社会活动家,中国地质事业奠基人。1911年丁文江从英国格拉斯哥大学毕业回国后在滇、黔等省调查地质矿产,之后在上海等地任教师,
任工商部矿政司地质科科长,创办地质研究所任所长、名誉所长,任北票煤矿总经理,当选中国地质学会第二届会长,兼任地质调查所新生代研究室
名誉主任,任北京大学教授;1936年煤气中毒逝世。 这个组织在有经验、有创造力的新生代研究室的名誉主任丁文江领导下工作,主任是加拿
大人步达生教授,协助步达生科学工作的是瑞典一个科学家步林。周口店开始发掘时,步林被邀请来参加,主要目标是寻找荷谟形科即人形科的化石
。洛克菲勒基金会资助经费。步林博士于1927年10月16日发现了一颗荷谟遽牙齿,他在三天后,将这一珍贵物品亲手交给在协和医院工作的
步达生教授。它被告鉴定为左侧下臼齿,虽有些损坏,但保存完好并带有牙根。在对此研究的基础上,步达生提出了一个被命名为中国猿人的新的人
属,类名为北京人。协助步林的是杨钟健和斐文中,他们二人在周口店的发掘中起了重要作用。步林离开后,杨和斐负责周口店的田野工作,他们是
1929年12月2日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的发现者。许多人认为这个发现代表了最高成就,也充分证明洛克菲勒基金会的巨额投资是值得的。步达
生对这一重要发现的研究持续了6年,后来因劳累过度死在协和医院他自己的实验室里。选择接替者成了一个难题。经丁文江建议,一个国际委员会
成立了,他们选出德国科学家魏敦瑞接任,他被任命为新生代研究室主任并继续进行这一重要研究。 魏敦瑞关于北京人的科学报告不仅是人类学论
著的杰作,而且也是结构严谨、文笔流畅的典范,对考察叙述得既完全又准确。法国科学家德日进受邀请来华后,加盟新生代研究室,1941年,
他写成了《北京原人》,由北平的地质生物学厂家所出版。珍贵的北京人化石收集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丢失了。幸运的是,步达生和魏敦瑞撰写的
完整报告在世界上大多数图书馆里都有。第一个关注周口店龙骨的人,是一名叫哈贝尔的德国医生。有明确记载,1903年哈贝尔从北京的一个中
药店买到一盒龙骨,其中有一颗已经磨损的牙齿和人的牙齿非常相似,经过研究,确定为类人猿牙齿,而非人类的牙齿。这一草率的结论,让他与北
京猿人擦肩而过。化学家麦格雷戈·吉布1918年2月的一天,在北京任教的的化学家麦格雷戈·吉布拿出了一些裹在红色粘土中的碎骨片化石给
安特生看,并且告诉安特生化石产地是位于北京西南方向的周口店附近的鸡骨山。鸡骨山位于周口店火车站西南约两公里处。安特生在此进行了小规
模的发掘,找到了两种数量很多的啮齿类动物和一种食肉类动物的化石。瑞典地质考古学家安特生  中国近代田野考古学是从安特生开始。安特生
是瑞典的地质与考古学家,是他最早把大家的注意力吸引到了周口店。1914年,安特生应中国政府的邀请来华担任矿政顾问,协助中国开展煤田
及其它矿产资源的调查。他兴趣广泛、知识渊博,念念不忘在欧洲时就知道的中国的“龙骨”,经常以各种途径收集化石。为什么考古学家钟情于中
国呢?这起源于当时的一种说法:因为印度板块俯冲到亚欧板块之下,喜马拉雅山急剧抬升,大山挡住了来自海洋的水汽,使山的北面气候变干燥,
森林变少,于是原先生活在树上的古猿不得不下到地面生活,为了适应环境,他们开始直立行走,解放了双手,学会制造了工作,并变成了人。在这
种假说的指引下,中国就成了探索人类起源的地方。1921年,安特生和助手斯丹斯基(奥地利人)根据村民的指引下,在龙骨山--周口店猿人
和山顶洞人所在的那座山上,找到了犀牛、鬣狗、熊等动物化石。但安特生还注意到龙骨山石灰岩溶洞堆积物中,有白色的破碎的石英片。龙骨山是
石灰岩组成,按照常理这里不应该有石英。就是这么一件小的不能再小的事,却让安特生感到深深的意外。安特生发现的古生物化石安特生开始思索
这些石英的来历:风吹不动,水流带不了那么远,鸟兽也不可能,那么,会不会是远古的人类留下的?他对师丹斯基说:“我有一种预感,原始人就
在这里,现在我们必须去做的,就是去找到他。”此后几年,他们又挖掘到了许多动物化石,根据化石可判断堆积物大约是50万年前形成的。19
23年他们还挖掘到一颗像人的牙齿,但因为牙齿太老了,无法判断是人的还是猿的,所以还不敢高兴。直到1926年,才在室内修理土石中发现
并确认了猿人的2颗牙齿。北京猿人从此得到正式证实。奥地利古生物学家师丹斯基1921年春,奥地利年轻的古生物学家师丹斯基在维也纳取得
了博士学位。他来到了中国,安特生就安排他先来到周口店继续发掘鸡骨山。安特生请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亚洲考察团的首席科学家葛兰阶一起来到
周口店,目的是给师丹斯基传授美国先进的发掘技术。他们在那里发现了一件猪的下颌骨化石。接着,他们又发现了许多动物化石,有犀牛、鬣狗和
熊等;其中最令他们感兴趣的是一种下颌骨骨质极端增厚的鹿类化石,后来被命名为“肿骨鹿”。肿骨鹿,为已灭绝的偶蹄目中的化石种,是大角鹿
属的一个种。 安特生注意到堆积物中有一些边缘锋利的白色脉石英碎片。他认为,用如此锋利的刀刃似的石片切割兽肉应该是毫无问题的,它们很
可能就是被我们人类祖先用过的石器。 安特生和葛兰阶走后,师丹斯基在周口店继续工作了几个星期,在这个新地点发掘出大量的动物化石;其中
有一颗牙齿很可疑,但是师丹斯基没有看出是人类祖先的牙齿,而只把它当作类人猿的了。1923年秋,安特生要求师丹斯基继续发掘这个新地点
。师丹斯基回到了欧洲。在乌普萨拉大学开始了对这些中国化石标本的研究工作。在整理标本时,终于从周口店的化石中认出了一颗人牙,这又引起
了他对1921年发现的那颗“类人猿”牙的重新注意。经过仔细研究,师丹斯基认为两颗牙齿都属于“真人”。师丹斯基在其发掘出土的化石中被
辨识出两颗人牙化石,成为“北京人”命名的依据。加拿大人类学家步达生教授。对周口店发掘起到重要作用的又一个加拿大人出现了,他就是步达
生。1927年,周口店遗址的发掘工作又交到了布林和李杰二位考古学家的手中主持,他们也是在1927年当年又发现了一颗古人类的牙齿,并
把这枚牙齿交到了步达生先生手中研究。1927年,时任北京协和医学院解剖教研室主任、加拿大人类学家步达生教授,根据在北京郊区周口店挖
掘出的3颗古人类牙齿,给这一从未见到过的古人类定了拉丁语化的学名 “北京人”。生存年代距今大约50万年,当时在亚洲大陆的任何地方还
没有发现过年代这样古老的化石,这个消息一经公布,便在世界科学界引起了不小的震动。1927年,中国地质调查所与北京协和医学院合作成立
新生代研究室,开展对北京猿人的考古研究工作。1927年3月27日--10月18日,由瑞典古脊椎动物学家B·步林和中国地质学家李捷主
持,对周口店遗址进行了大规模的考古发掘 ,并将原编第53号地点改名为“周口店第1号洞”。同年10月16日,又发现1枚保存完好的人类
牙齿化石;同年,在龙骨山上又发现了第3和第4地点 。翁文灏(1889--1971),浙江鄞县(今属宁波)人。出生于绅商家庭,清末留
学比利时,专攻地质学,获理学博士学位,于1913年回国 。中国早期的最著名地质学家。曾任地质调查所所长,是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发掘的早
期领导者和组织者。把以外国人发掘研究为主转变到以中国人发掘研究为主的主导地位。裴文中,中国科学院院士,史前考古学、古生物学家。19
27年,裴文中从北京大学地质系毕业。很长时间内找不到工作,生活困难。1928年他恳请地质调查所所长翁文灏为他谋一份工作。但当时中国
经济、教育落后,社会上没有那么多工作用得上大学毕业生。翁文灏一开始也爱莫能助,但后来他得知负责周口店发掘工作的杨钟健生病了,导致周
口店不能及时开工,于是就让裴文中去周口店帮忙,管理事务并学习。命运就此改变了裴文中。由裴文中主持发掘,并将“周口店第1号洞”改编为
“周口店第1 地点”。1929年的一个冬日黄昏,在一处岩洞中,裴文中盘着绳索下到一个昏暗的洞穴中,在一片暗淡的灯光下,在叮当的槌声
里,“北京人”的第一颗头盖骨在龙骨山沉睡了50万年之后,突然出现在他的眼前,他脱了上衣包裹起来,“像抱着一个婴儿似的”,小心翼翼的
回到办公室。第二天早晨,他便派人专程到北京送信,并给步达生拍了一封电报:“顷得一头骨,极完整,颇似人”。同年12月2日下午,裴文中
发现北京猿人第1头盖骨;同年,又发现第5、7、8、9地点 。1930年,考古人员在周口店遗址顶部的山顶洞发现了山顶洞人遗址,对第9
地点进行了发掘;同年,在室内整理过程中从堆积物里修理出一具中国猿人头盖骨;同年,还发现了经火烧的碎骨和鹿角,被视为古人类用火留下的
证据 。远古人类来到了龙骨山,他们在这里开荒拓土、繁衍生息,把人类的印记烙印在了这里。“北京人”之所以选择龙骨山是因为这里温度适宜
、有丰富的水资源。为了遮风避雨、躲避严寒酷暑、抵御野兽侵袭,猿人们住进了龙骨山的猿人洞。在周口店地区不只发现了这些古人类的化石材料
,其中还包括他们使用的石器和防身捕猎的工具,甚至还有用火的遗迹。在猿人洞洞穴堆积剖面层,每个层次都有灰烬的堆积,在猿人洞的第四层发
现了一块厚度大约有6米厚的灰烬堆积,这说明当时的“北京人”已经开始使用火种了。1931年,对周口店遗址鸽子堂洞进行发掘,发现了一层
富含石英制品和化石的层位和含有火堆遗迹的人类生活面,此外还有大量的烧骨、烧石、烧过的朴树籽和紫荆木炭 。“北京人”所使用的火种是
从何而来,据专家推测,极有可能是取自然界的野火。自然界产火的原因有很多:雷电闪击可使森林着火,枯枝败叶堆积过久也可自燃。北京猿人可
能是先发现火烧过的动物残肢比生的好吃,才想到要改变生食的习惯,试着把火种引进洞穴之中。1932年,由裴文中主持对周口店遗址的山顶洞
人遗址进行发掘,对周口店遗址的发掘方法进行改革,改为考古学发掘方法,发现了周口店第15地点 。1933年,由裴文中主持对周口店遗址
的山顶洞人遗址进行发掘发现了周口店第13、14地点、山顶洞遗址 。1934年,由裴文中主持对周口店第1地点1927年和1928年发
掘区的南部地区进行发掘,发现大量石制品、丰富的用火遗迹和很多哺乳动物化石,另外还发现多件中国猿人化石,包括头骨残片、下颌骨和牙齿
。在周口店第一地点发现用火遗迹,把人类用火的历史提前了几十万年。遗址中发现有5个灰烬层、3处灰堆遗存以及大量的烧骨,灰烬层最厚处可
达6米。这些遗迹表明北京人不仅懂得用火,而且会保存火种。1929年中国古生物学家裴文中在此发现原始人类牙齿、骨骼和一块完整的头盖骨
。并找到了“北京人”生活、狩猎及使用火的遗迹,证实50万年以前北京地区已有人类活动。考古学家开始在这里发掘,发现了距今约60万年前
的一个完整的猿人头盖骨,定名为北京猿人。以后陆续在龙骨山上发现一些猿人使用的石器和用火遗址。这一发现和研究,奠定了这一遗址在全世界
古人类学研究中特殊的不可替代的地位。周口店遗址是世界上迄今为止人类化石材料最丰富、最生动、植物化石门类最齐全、而又研究最深入的古人
类遗址。研究证明,山顶洞人不仅掌握了熟练的狩猎、捕鱼技术,还学会了应用骨针缝制兽皮衣服,学会了打孔技术,贝壳 、兽牙等做成项链来美
化自己,还有相当进步的制造装饰品的工艺技术,并产生了原始宗教萌芽。山顶洞人已进入旧石器时代晚期。魏敦瑞,德国解剖学家和体质人类学家
。“北京人”化石的研究者之一。杨钟健,字克强,今渭南市华州区人 ,地质学家和古生物学家,中国古脊椎动物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1897
年生于陕西华县,192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1927年获德国慕尼黑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951年
加入九三学社,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1979年逝世。杨钟健20世纪20年代发表的《中国北方啮齿类化石》(德文)是中
国人撰写的第一部古脊椎动物学专著,从而在中国创立了这一学科,是我国第一位古脊椎动物学家。1928年负责北京周口店的发掘工作,此间发
生了发现中国猿人第一颗头盖骨的划时代事件。1937年以后,在云南禄丰领导发掘工作,获大批恐龙及原始哺乳类化石。1949年后,与裴文
中等筹建古脊椎动物研究室,为后来的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杨钟健生前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著作达674
篇(种)。他的许多工作是中国初创性的,具有启蒙和奠基性的意义。德日进、卞美年、杨钟健、裴文中在周口店。“新生代研究室”隶属于中国地
质调查所。名誉主任为步达生,法国古脊椎学家德日进为顾问,杨钟健为副主任,裴文中为脊椎动物学家,卞美年为助理员。裴文中、李四光、德日
进、卞美年、杨钟健。皮埃尔·泰亚尔·德·夏尔丹,汉名德日进。生于法国法国多姆山省,哲学家,神学家,古生物学家,天主教耶稣会神父。德
日进在中国工作多年,是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德日进被中国科学界看作是中国古脊椎动物学的奠基者和领路人。贾兰坡和
德日进首次见面时只有23岁,只是一个新生代研究室的练习生。贾兰坡后来回忆说,德日进教给他许多知识,他成了德日进的一名助手。1998
年,时年90岁的贾兰坡充满深情地说:“德日进是我最敬爱的老师。”1940年,德日进于北京建立“大陆生物研究所”,1943年组织出版
《大陆生物学》杂志。德日进在中国生活了20余载,从1923至1946年,他先后8次来到中国。在抗战时期,他将天津博物馆的重要标本迁
至北平,并成立地质生物研究所。与中国古生物学者和考古工作者建立了深厚友谊。1935年,魏敦瑞、卞美年、贾兰坡开始主持周口店遗址第1
地点发掘工作,发现了丰富的石制品和人工用火遗迹 。贾兰坡,考古学、地质学家。对周口店遗址的发掘和研究有特殊的贡献1935年夏,裴文
中去法国学习旧石器考古。于是发掘工作就落到了卞美年和贾兰坡身上。卞美年是1931年燕京大学地质系的毕业生,而贾兰坡是在1931年高
中毕业后到周口店工作的。1936年卞美年另有高就,贾兰坡就成了工地主管。贾兰坡的运气真好!1936年,在他负责的现场发掘工作下,又
出土了3个猿人头盖骨。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4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1935--1937年,
魏敦瑞、卞美年、贾兰坡开始主持对周口店遗址第15地点进行了发掘,发现大量石制品和哺乳动物化石 。1936年,贾兰坡主持对周口店遗址
第1地点发掘工作;同年11月15日,发现2具完整猿人头盖骨;1月26日,又找到第3具猿人头盖骨 。1937年,魏敦瑞、卞美年、贾兰
坡开始主持对周口店遗址发现了1件中国猿人眉脊骨,经拼对属于1936年发现的第2具头盖骨,此外还发现一些头盖骨碎片、5枚牙齿、1段残
股骨和中国猿人上颌骨,同时还有一些石制品;同年“七七事变”后,周口店遗址的发掘工作中断 。1941年,珍珠港事件爆发,在周口店遗址
发掘出土的中国猿人化石和山顶洞人化石在战争中遗失 。1941年,日美关系恶化,“北京人”化石的安全成了人们忧虑的问题,当时专家决定
,由美国海军陆战队员护送至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待战争结束后再返还给中国。但随着珍珠港事件的爆发,转移途中,“北京人”头骨化石原件遗
失,至今未找到踪迹,成为一桩世界疑案。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周口店遗址发掘工作恢复 。贾兰坡、刘宪亭主持周口店遗址第1地点工作,
清理垮塌下来的和1937年回填的堆积,发现了3枚中国猿人牙齿;同年10月开始正式发掘 。1951年,由贾兰坡主持,对周口店遗址第1
地点、第20-23地点进行发掘。第1地点工作集中于第11--13层,发现一些石制品和哺乳动物化石 。1958年,由贾兰坡主持,周
口店遗址第1地点发掘工作再次展开,主要发掘东小洞、1951年发掘区域和鸽子堂西部 。1959--1960年,由赵资奎和李炎贤主持周
口店遗址发掘,发掘区域为鸽子堂洞西部,发现了石制品、用火遗迹、哺乳动物化石和一具完整的中国猿人下颌骨。北京人头盖骨复制品1966年
,由裴文中主持,恢复周口店遗址第1地点的发掘,发掘区为南裂隙顶部。发现中国猿人头骨2块、牙齿1枚,2块头骨与1934年发现的两块拼
合成一件完整的头盖骨,称为5号头盖骨,另外还发现丰富的用火遗迹、百余件石制品和一些哺乳动物化石 。1978--1983年,由中国科
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继续对周口店遗址“猿人洞”及猿人洞东侧发掘,发现了些哺乳动物化石。中国的“龙骨”很早就引起了西方学者的
注意。19世纪末期,一位名叫哈贝尔的德国医生来到北京行医,从中药店里买了许多“龙骨”和“龙齿”。1900年,八国联军进攻北京,哈贝
尔回国。他带了一箱“龙骨”和“龙牙”。把这些化石送给了著名的德国古脊椎动物学家施洛塞尔教授进行研究。施洛塞尔从中发现了一颗既象人又
象猿的牙齿,这颗牙齿引起了学术界的注意。 周口店发现人牙化石的消息在1926年,传到了北京,它象一颗重磅炸弹一样震撼了当时的科学界
。 周口店的发现当时就得到了科学界多数人的承认。要特别感谢葛利普教授,正是他首先使用的“北京人”这个俗称使得周口店发现古人类化石的
消息能够迅速传遍世界。周口店遗址第1地点(北京人遗址),位于周口店遗址内东端,原是一个天然石灰岩溶洞,俗称“猿人洞”,位于龙骨山的
东北坡,是北京人头盖骨的出土点,东南为华北大平原,西北为山地,周口店附近的山地多为石灰岩,在水力作用下,形成许多大小不等的天然洞穴
,周口店遗址第1地点堆积层范围东西长140米,南北宽2--40米不等,厚40余米,共分13层 。周口店遗址第2地点,位于周口店遗址
内西北端,距离第1地点大约200米,南北走向的堆积,高度大约15米,厚2米,为斜倚龙骨山山体的斜坡,堆积层主要为红色胶结土,含钙质
结核,时代是中更新世 。周口店遗址第3地点,位于周口店遗址内东南端,是一个东西向的裂隙堆积,长约8米,宽不足4米,堆积物为角砾岩
,地质时代为中更新世 。周口店遗址第4地点(新洞人遗址),位于周口店遗址内东南端,是一处离“猿人洞”70米的南北向的洞穴,第4地点
北侧发现另一与其相通的小洞,俗称“新洞”,裂隙堆积,堆积物主要为黄色沙质粘土,地质时代为中更新世末期,与第1地点的上部堆积相相近,
里面冬暖夏凉、温度适宜。周口店山顶洞人遗址,位于位于周口店遗址内东端龙骨山山顶洞,第1地点的边界南面,山顶洞人居住的地方,洞穴分为
入口、上室、下室和下窨4个部分,上室为居住处,下室为墓地,洞口向北,高约4米,下宽约5米。上室在洞穴的东半部,南北宽约8米,东西长
约14米。山顶洞人处于母系氏族公社时期,女性在社会生活中起主导的作用,按母系血统确立亲属关系。他们使用共有的工具,共同劳动,共同分
配食物,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山顶洞人仍用打制石器,但已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他们已会人工取火,靠采集、狩猎为生,还会捕鱼。他们能走到很远的地方同别的原始人群交换生活用品。山顶洞人已用骨针缝制衣服,懂得爱美。他们死后还要埋葬。在山顶洞人的洞穴里还发现了一些有孔的兽牙,海钳壳和磨光的石珠,是他们佩戴的装饰品 。北京猿人化石共出土头盖骨6具、头骨碎片12件、下颌骨15件、牙齿157枚及断裂的股骨、胫骨等,分属40多个男女老幼个体。发现10万件石器材料及用火的灰烬遗址和烧石、烧骨等。民国七年(1918年)开始,考古工作者在周口店遗址发掘,先后发现不同时期的各类化石和文化遗物地点27处,出土了人类化石200余件,石器10多万件,以及大量的用火遗迹及上百种动物化石。其中有牙齿化石、头盖骨 、顶骨、锁骨、眉脊骨、股骨、上颌骨、下颌骨等,以及服饰品、石器和骨角器和一些有孔的兽牙,海钳壳和磨光的石珠。还发现了丰富的用火遗迹、烧骨、烧石、灰烬和紫荆木炭等。石制品原料基本为脉石英,另有水晶、燧石、白云岩、细砂岩等,石制品类型包括石核、石片、刮削器、尖状器、砍砸器、断块、断片、碎屑等,大中型动物骨骼标本,包括硕猕猴、肿骨大角鹿、葛氏斑鹿、马鹿、梅花鹿、野猪、犀牛、三门马、鬣狗等,另外还出土了啮齿类、鸟类等小型动物化石 。
献花(0)
+1
(本文系天山老熊400...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