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园林文化|一株盛放了200余年的春兰,引来众名贤齐聚!

 青玉421 2023-02-22 发布于北京


明弘治十三年(1500)某天,苏州名医沈津(字润卿)的书斋中群星熠熠,热闹非凡,当时苏州文化顶流组合“吴中四才子”除了唐伯虎没来之外,文徵明、祝枝山、徐祯卿悉数到场,同来的还有都穆、蔡羽、朱凯、张灵这一众当时苏州赫赫有名的文人学士,艺术大咖。吸引他们齐聚于此的,是一株盛放了200余年的春兰。

Image

郑思肖《兰花图》 耶鲁大学艺术博物馆

只见众名贤沐手焚香缓缓展开卷轴,泛黄故纸上,是一株纯以墨笔写意绘就的春兰,两叶一花,简约潇洒到了极致,那兰花无寸土立根,有如浮萍般飘零。单从宋末元初“吴中硕儒”郑元祐,明成祖朱棣的“黑衣宰相”姚广孝都在画后亲笔题跋看,这件作品确实非同一般。


名贤石刻画像


Image
Image
Image

沧浪亭五百名贤祠石刻画像  祝允明 徐祯卿 都穆

众人一见画上兰花,纷纷击节赞叹,古画主人沈津也是风雅中人,立刻取出笔砚,请众名贤在上面题诗留跋。沈津的好事之举,让这次雅集凝固于纸上,也为苏州兰文化留下一段传奇。

 Image

文徵明、祝枝山、徐祯卿等题跋郑思肖《兰花图》耶鲁大学艺术博物馆

这件墨笔兰花图的作者郑思肖(1241—1318),对于明代中叶的苏州才子们而言并不陌生,他是宋末元初隐居于苏城的一位著名画家,其所绘墨兰虽只寥寥数笔却意味无穷,对明代吴门画派的写意画风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Image

沧浪亭春兰  图:沧浪亭

自从元兵攻破苏城后,他画兰从不画根与土,遇到别人好奇问他,他便反问道:“土地早被元兵夺走了,我辈哪还有立锥之地?”除了通过画兰寄托故国之思,他还给自己改了郑思肖这个名字,思肖意为“思念赵宋江山”(赵的繁体字为“趙”),他的别号“所南”,也是心向南宋之意。

Image

沧浪亭五百名贤祠石刻画像  郑思肖

郑思肖本是福建连江人,他的祖先中有人在苏州为官,在这里购置了百余亩田产。南宋倾覆后,郑思肖流寓苏州,居住在城南报国寺,和僧侣们一同生活。郑先生特别喜欢游虎丘,逛累了便在山寺禅榻上盘腿而坐,仿佛老僧入定般安详。

Image

沧浪亭五百名贤祠 图:沧浪亭

他最不喜欢和名流显贵打交道,相传元代诗书画全才赵孟頫对他十分景仰,好几次特地来苏州拜访。郑思肖却因为赵出仕元朝有辱士大夫气节,坚决不与他见面,弄得赵孟頫每次都只能悻悻而归。

Image

郑思肖《墨兰图》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

在重视气节的古代社会,郑思肖历来受到文人士大夫极大的推崇,他笔下的兰花也自然成为孤高、忠义的象征,极受后世追捧。有人将他和元末明初的高洁之士倪云林相提并论,“所南画兰不画地,倪迂画山不画人”的说法曾广为流传。

Image

姚广孝题跋郑思肖《兰花图》耶鲁大学艺术博物馆

苏州园林中的花卉植物不仅美观,更寄喻人格,梅如是,兰如是。如果说狮子林的梅花能看出文天祥的铮铮铁骨,那沧浪亭的幽兰中便是郑思肖孤高忠义的影子。常流连于狮子林的姚广孝,就曾将郑思肖与文天祥相提并论。“郑所南乃在野之文天祥,文天祥乃在位之郑所南”出自他在郑思肖兰花图后题写的跋语。

 Image

文徵明《兰竹图卷》(局部) 北京故宫博物院

撇开人文价值不谈,郑思肖笔下的兰花,以其文人写意精神,将宋人极简美学推向了极致,成为永恒的经典。文徵明一生爱兰、画兰,与郑思肖的影响不无关系。自从在沈津家中欣赏到郑思肖的真迹,便再难以忘怀。整整三十年后,沈津因医术高明被征召入太医院,后进入位于河南南阳的唐王府担任医正。自从得到郑思肖的兰花图后,沈津一直将其视为珍宝,远行必随身携带。嘉靖已丑(1529)农历五月六日,沈津北行之前,文徵明再次求画一观。他明白沈津此去,自己也许再难见到郑思肖的真迹,三十年前与他一同赏画的友人,此时大多也已作古。抚今追昔,文徵明不禁黯自神伤。

 Image

沧浪亭五百名贤祠石刻画像  文徵明

主吴中风雅三十年的文徵明,深深影响了明清以来苏州的兰文化发展。有明一代,吴门画坛的写兰妙手当推文徵明与周天球、陈元素,三家皆绍承郑思肖以来的传统,不施丹青,纯以水墨写意而精神自出。从明代中叶开始,兰花不仅成为“吴门画派”的重要表现题材,艺兰亦成为苏式生活不可或缺的元素。

Image

沧浪亭兰花  图:喜玛拉雅北坡的鱼

从传世书画作品和文献资料来看,郑思肖留存于世的兰花图描绘的全部为春兰,明代中叶的文徵明在画中表现是春兰和蕙兰,到了晚明时代,建兰才逐渐在苏州文人士大夫中开始流行。天启癸亥(1623),深受文徵明影响的苏州画兰名家陈元素,在郑思肖旧游之地虎丘山,画下当时苏州比较流行的兰花品种,可见当时吴中艺兰风气之盛。

Image

沧浪亭春兰   图:沧浪亭

Image

陈元素《兰花图》旅顺博物馆

明崇祯十一年(1638)农历十一月初八,郑思肖的诗文遗稿《心史》重现人间。据时人记载,遗稿是苏州承天寺僧人在一口古井中发现的,由铁函层层锢封。《心史》被发现后不到两年,时任江南巡抚的张国维便捐出自己的俸禄,将此书刊印流传。在《心史》刊印过程中,文徵明的曾孙文从简也参与其中,他为《心史》撰写的跋文,正是在文徵明当年的书斋停云馆中完成的。

Image
Image

沧浪亭五百名贤祠石刻画像  陈元素 文从简

说起兰花,不得不提爱国诗人屈原。他的文学作品多次吟咏兰蕙,被后世尊奉为兰花的男花神。“一国之香,一国之殇。怀彼怀王,于楚有光。”郑思肖眼中的兰,是那个行吟泽畔,聆听渔父《沧浪歌》的楚国三闾大夫屈原。

Image

文徵明题跋郑思肖《兰花图》耶鲁大学艺术博物馆

文徵明眼中的兰,是那个在北风胡尘中傲然独立的郑思肖。从屈原到郑思肖再到文徵明,兰花不断被人格化,并与苏州文化、苏州园林产生了密不可分的联系。

Image

沧浪亭兰花  图:97狼

每当中华民族面临考验之际,兰花在清雅之外,更多被赋予爱国、忠贞的寓意。如同以兰自况的郑思肖诗中所写的那样:“力不胜于胆,逢人空泪垂。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日近望犹见,天高问岂知。朝朝向南拜,愿睹汉旌旗。”(《德祐二年岁旦》)

Image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