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故乡的二月二 故乡的龙抬头

 济宁文学 2023-02-22 发布于山东

济宁文学

「济宁作家原创作品 文学爱好者交流园地 」

孔孟之乡 | 礼义之邦 | 物华天宝 | 人杰地灵

故乡的二月二  故乡的龙抬头

作者:姜佃广


在老家,过了春节和元宵节,还有一个重要的、让人期待的节日,那就是农历二月二“龙抬头”。虽然离开老家已久,但每每到了农历二月二,我总是想起故乡的一些风俗,那些习俗已牢牢印在脑海,成了我故乡记忆中不可磨灭的一部分。

先辈认为“龙”是二十八宿中的东方苍龙七宿星象,每岁仲春卯月(斗指正东)之初,时日就是农历的二月二,“龙角星”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升起,称“龙抬头”。龙抬头表示龙离开了潜伏的状态现于地表上,崭露头角。在神州农耕文化中,“龙抬头”标示着阳气生发,雨水增多,万物生机盎然,春耕由此开始。故乡的人们将龙抬头日作为一个祈求风调雨顺、驱邪攘灾、纳祥转运的日子。


“二月二龙抬头,孩子大人要剃头”。老家一直有二月二“理发去旧”的说法。为孩子理发,叫“剃喜头”,借龙抬头之吉时,保佑孩子健康成长;大人理发,叫“剃龙头”,希望能带来好运。其实这跟老家的习俗“正月里不准理发”有关,因为老家人认为正月里剪头不吉利,会带来灾难。一个月下来头发长又长又难受,所以人们都在正月过完后的二月初赶紧理发。

“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这是老家的俗语,农历二月初二是“惊蛰”前后,大地开始解冻,天气逐渐转暖,农民告别农闲,开始下地劳作了。在古时农历二月二又称“春耕节”。在春耕前二月二这天,老家的老人们会用灶里烧过的草木灰在宅院里画粮囤再撒些开春等待播种的五谷杂粮,预示着夏、秋两季能收个粮满仓、谷满囤。在父老乡亲们的心中,这或许是一份美好的期盼和祝愿吧!随着农业现代化的逐步实现,年年都是好收成,这个习俗也在故乡渐渐淡化,慢慢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

“二月二炒蝎子爪(炒的黄豆),大娘婶子给一把”。二月二是我儿时快乐的日子——因为可以吃到平时难以吃到的炒黄豆。记忆里,娘为了消去我们肚里的馋虫,提前几天用佐料把黄豆泡好,晾干,拿到锅里温火炒熟。母亲炒出的豆子焦脆爽口,有咸的、有甜的。后来母亲还用发好的面炒面蛋蛋,既好吃还能助消化,那味道唇齿留香、回味无穷。在学校里,小伙伴们都拿出自家做的炒豆相互交换,炒的黄豆是五花八门、各种各样,小伙伴们互换着、嬉戏着,就像过年一样热闹……


听老人讲,炒黄豆还有个动人的传说呢!相传唐朝武则天当了皇帝,引起玉皇大帝的震怒,下旨不许向人间降雨。但司掌天河的玉龙不忍百姓受旱灾挨饿,偷偷降了一场大雨。玉帝得知后,将玉龙打下天宫,压在一座大山下面。并立下石碑:龙王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要想重登凌霄阁,除非金豆开花时。人们看到龙王因为自己而受牵连,便想办法搭救龙王。在炒玉米粒时,人们看到玉米粒“啪”的一声爆开了花,又联想到玉米是黄色的,这不正是金豆吗?玉米开花就应该是“金豆开花”。于是人们便在室外祭天的桌子上摆上炒熟开花的玉米花,玉帝看到了,便认为真的金豆开花了,便免去了龙王的罪。从此以后,每到农历二月初二这一天,家家户户就炒玉米花。后来由于黄豆比玉米好吃,人们渐渐用黄豆替代了玉米。虽然这只是一个美丽的传说,但是带着人们美好愿望的炒豆习俗却在民间流传至今。

时下,每到农历的二月二,农村和城镇的大小商店里,都有炒黄豆、炒面蛋蛋等供人们挑选,家家户户也不用再炒黄豆了。但是儿时母亲炒料豆的影子仍历历在目;炒黄豆在我唇齿之间留下的香甜和酥脆,更是魂牵梦萦;小朋友们相互交换炒黄豆的情景念念不忘,大娘婶子给一把炒黄豆的瞬间记忆犹新。

作者简介:

姜佃广,男,山东梁山人,医务工作者,喜爱文学,在报刊、网站发表新闻报道、散文、诗歌、小小说等百余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