浒墅关活化传承非遗文化
抢救性保护620件传统旗袍
《姑苏晚报》2023年02月20日 A02版
![]() 【寻梦运河畔 心泊浒墅关】 本报讯(记者 顾玲)近日,苏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新增保护单位名单公布,来自苏州高新区浒墅关的“手工工艺旗袍技艺”“篆刻”“苏州民族乐器制作技艺”入选。这些非遗技艺正逐步回归生产实践和生活体验,深度嵌入文化产业发展之中,展现出特有的时代气息和创新活力。 走进位于浒墅关旗袍收藏手艺人金毅的工作室,仿佛进入了一个小型的旗袍博物馆,款式有长袖的、短袖的,材质有真丝的,还有银丝的。“大学读的是土木工程专业,后来觉得这个工作不是我想要的,我太太是评弹团的,唱评弹的时候她要穿旗袍,我会陪她去上海定做旗袍,陆陆续续对旗袍的文化、旗袍的工艺产生兴趣,想去了解,想去研究。”金毅说。 此后,金毅开始收藏传统老旗袍,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抢救性收藏保护620件传统旗袍,最后以一件罕见的银丝旗袍收尾。“用那个特殊的传统制作技艺把它盘成蕾丝,有一个镂空的感觉。”为了研究旗袍的核心工艺,金毅专门雇了一位老裁缝,和他一起拆解大量的老旗袍,一点点拆分、研究、琢磨。通过拆解再制作,金毅复原了各种传统旗袍,这项工艺在国内获得不少奖项。 近年来,他在全国各地不断开展各类“非遗”讲座,讲述传统旗袍的历史渊源及传承的重要性,开设体验课程,走进社区、学校,让大家体验传统旗袍的精髓。如今,金毅在蚕里街区设立了传统旗袍传习工作室,希望通过全面介绍传统旗袍的制作技艺和文化的相关资讯,让更多人了解旗袍并把旗袍文化传承下去。 浒墅关经济开发区社会事业局文体科副科长王彦介绍,加上此前市级非遗“浒关草席”以及区级非遗“红木微雕”,浒墅关共拥有5个非遗项目。接下来浒墅关将结合节假日开展一些非遗的市集、手工体验、非遗讲座等,展示珍贵的非遗技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