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中医养生之道-“食饮有节”,管住嘴,才能活得久

 药房大叔 2023-02-22 发布于浙江

对于中医养生,相信大多数人都是比较感兴趣的,谁不想有高质量的生活,谁又不想活的健康长寿呢?

但是,对于中医养生,有相当一部分人,还是处于盲目的状态,更有甚者,喜欢跟风,比如今天听说石斛效果不错,马上到药店去把石斛买回家;过几天又听说,三七的效果也很好,于是兜兜转转的找三七,这些都是不懂养生或者不会养生的表现。

古人对于养生,一向比较注重,毫不夸张的说,比之现在的人,更加讲究,更加追求。

中医四大经典之一的《黄帝内经》,在这本书当中,有很多篇文章是关于中医养生的。其在《上古天真论篇第一》当中,更是叙述了,对于养生的经验之谈。

比如这段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虽然只是短短的几句话,然而却包罗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饮食,起居,运动等方面需要注意的度,能够遵守则为养生,反之则有害于健康。

本篇文章为养生的第一法则-“食饮有节”,“饮”泛指可以喝的东西,比如酒,饮料,水等等;“食”泛指可以吃的,比如米饭,水果,猪肉等食物,现在一般称之为饮食。

所以“食饮有节”,就是我们现在提倡的饮食要有度,可以说的范围其实很广,下面从三方面来进行阐述:

(一)忌过食,多食。很多人都知道运动能够减肥,然而却忽视了饮食才是导致肥胖的根本原因。

虽然一个人很努力去锻炼,但在饮食上不控制的话,体重是下不来的,特别是那些过时多时的人群,更是如此。

吃的过多,过饱,带来的不仅仅是肥胖,还会影响到身体的其他疾病。中医界的怪才,奇才,倪海夏先生就说过:一个人,吃饭的时候有六七分饱,就已经足够了,这样更有利于身体的健康。

(二)饮食有规律。中国人的饮食,大体来说都是早,中,晚三餐,如果一直按照这样的节奏生活,身体是极少会出现问题的。

但是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有些坏习惯已经融入了我们的生活当中,比如不吃早餐或者经常吃夜宵。

不吃早餐,对胃的伤害比较大,久而久之就会胃酸过多,胃病从此就落下了,有胃病的人身体还能健康吗?

再来说一说夜宵,吃夜宵一般在,晚上的24点到凌晨的1,2点左右。这个时间点其实应该是睡觉的时间,所以经常吃夜宵首先就会影响到睡眠,其次就是让体重增加,久而久之肥胖是少不了!所以要想身体健康,这两个习惯一定要改正!

(三)荤素搭配要适宜。这个饮食的度,需要掌握好,比如有些人喜欢肉类食品,或者是鱼鲜类食品,但是对蔬菜水果一类却几乎吃的很少,长此以往会导致高血压,高血脂等,对身体的健康极为不利。

但反过来,有些人只吃素食,而对于荤腥类食品却几乎不吃,这同样也是不行的。因为肉类,海鲜类产品当中,有些营养物质是素食所无法补充的。

荤素的搭配,是否有固定的模式可以参照呢?药房大叔认为,并不需要固定的模式,可以根据个人的需求来定。

文章末尾,还是以《黄帝内经》的“食饮有节”作为结束语,“民以食为天”,管好嘴巴,让疾病远离你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