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谌宁生医案(一)

 百草堂图书馆 2023-02-23 发布于内蒙古

谌宁生,1933年生,湖南临湘人,中医主任医师,中共党员,1956 9月调干考入广州中医学院学习6年,19629月毕业分配到北京市中医医院,1964年调湖南中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从事医教研工作迄今。历任内二科、传染科兼肝病研究室、温病教研室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第二批名老中医带徒指导老师。现为国家肝病中医医疗中心学科带头人,经湖南省政府审批确认的名老中医,内科肝胆病专业委员会顾问,传染病分会首届委员兼顾问。

从医半个世纪,有丰富临床经验,擅治内科肿瘤及疑难杂症,特别对肝病研究有专长,曾担任国家“八五”攻关及湖南省科委、教委和卫生厅局有关肝病重点课题多项,有5次获湖南省中医药科技进步奖和湖南省科技进步奖。在国内外30余种杂志发表论文120余篇,其中十余篇获国际优秀论文奖和金杯奖。著作:主编及特邀副主编各1 部,编委、参编多部。

一、清热解毒、行气利湿法治滑膜肉瘤一例

唐某,男,41岁,已婚。

初诊:1970414日。

主诉及病史:患者196997日,左膝关节不慎跌倒受伤,青紫瘀痛,不断加剧,经某医院照片意见:左胫骨上端溶骨性骨质破坏,高度指向恶性肿瘤。19701月行左下肢截肢术,并作病理检查报告:左膝部胫骨符合滑膜肉瘤。至3月初,左下肢残端外侧出现两小肿块,不能活动,同时左上肢相继出现肿块疼痛。于328日不慎跌倒,照片结果:左肱骨病理性骨折,有骨质破坏,符合滑膜肉瘤转移,因患者血象下降,不宜用抗癌药物及放射疗法,故来我院求医。

诊查:患者全身消瘦,情绪忧郁,口干苦,腹胀,尿黄少,左上肢疼痛,左肘关节肿胀,左下肢残端可摸到两个小肿块,比蚕豆稍大。舌质红苔薄黄,脉弦细略数。

辨证:湿热蕴结致成毒瘤。

治法:清热解毒,行气利湿。

处方:白花蛇舌草30g 半枝莲30g 紫草15g 绵茵陈15g 山慈菇15g 木香5g 怀牛膝10g 枳壳10g 太子参15g 土贝母10g

二诊:上方吃完5剂,自觉舒服些,左上肢疼痛稍缓解,腹胀减轻,仍守原方进服,病情续有好转,服至7月肿块缩小。197079日在我院照片报告:左肱骨中段病理性斜行骨折;照片复查与外院对比,骨折对位对线良好,有骨痂形成,但骨线仍清晰可见,肱骨中段骨质破坏较前更为明显,呈透明的骨质密感低,代表骨质病变有进展。

因前方获效,不需更改,仍守原方进服至10月,上下肢肿块外形全部消失,但肿块周围关节仍痛,至11月病情继续好转,患者情绪乐观,腹胀减轻,纳食增加,每餐可吃23两饭。仍宗原法,以清热解毒为主,常用药物:蛇舌草、半枝莲、山慈菇、田基黄、黄芩等;兼利水化湿为辅,药用:茵陈、车前草、泽泻、猪苓、茯苓等;佐益气健脾消食为治,药用:太子参、白术、内金、神曲、谷芽等;并用活血止痛、软坚消肿之药,如丹参、郁金、茜草、白芍、鳖甲、三七、土贝母等。根据病情变化加减应用,病情日趋好转。

经按前法治疗年余,病情一直稳定好转,19721114日再作右膝及左肱骨照片报告:右腓骨上端骨质破坏较前照片有修复,骨折线亦较前略模糊,有少量骨痂形成。左肱骨中段骨折食合较前更为明显、骨痂较前有吸收,骨干近于正常范围。患者上下肢肿块及痛感均消失,能手撑双拐或坐手摇轮椅出外活动。精神纳食均可,病趋痊愈。

【按语】本例患者在服用中草药期间,除用西药护肝治疗外,未作过放疗、化疗及其他抗癌药物治疗,经2年余的治疗观察基本痊愈。因滑膜肉瘤属恶性肿瘤,病情严重、病因复杂,为湿热瘀毒蕴结所致,根据中医辨证论治原则,给予清热解毒利湿为主,兼用行气活血化瘀软坚之品,疗效良好,说明中医药对恶性肿瘤有一定疗效,但其药理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