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明富医案(四)

 百草堂图书馆 2023-02-23 发布于内蒙古

六、祛风散寒、活血止痛法治头痛一例

王某,男,31岁,现住新加坡。

初诊2001426日。

主诉及病史∶头痛两个月余,由其父推荐专程从新加坡前来求医。幼时曾患过“偏头痛”2 年,已愈。两个月前游泳时潜泳约50米,次日出现左侧枕部及颈部抽掣疼痛,在新加坡作经颅多普勒及头部CT检查均无异常发现。

诊查∶每天痛约23次。舌正红,苔白薄,脉弦。

诊断∶头痛。

辨证∶风寒阻窍,血脉瘀滞。

治法∶祛风散寒,活血止痛。

处方∶草决明15g 钩藤12g  蔓荆子12g  白芷12g  羌活12g  独活12g  秦艽12g 僵蚕12g  川芎15g  当归12g  莪术12g  牡蛎15g  建曲12g  甘草9g4

二诊2001430日。服药后两天未发生头痛,感觉比较舒适。昨日下午短时抽掣,程度较轻。上方继服。今日回新加坡带药8剂,继续服药治疗。

三诊2001521日。其父代诉,服完带到新加坡的中药后,未再发生头痛。

【按语】头痛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中医多从外感头痛与内伤头痛来辨证治疗。本例病案的特殊性在于可辨之证较少,检查也无阳性发现,仅有头痛发生前有游泳潜水的情况及枕部、颈部疼痛。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会”,《素问·太阴阳明论》说∶“伤于风者,上先受之”,故感受外邪以风邪最为常见,且足太阳膀胱经行于背中,感受外邪多以枕部、颈部等膀胱经循行的部位疼痛明显,故综合考虑本病例是由外感风邪夹寒,阻遏头部络脉,不通则痛。以祛风散寒、活血止痛为主,兼平肝潜阳。方中蔓荆子、白芷、独活、羌活、秦艽、僵蚕祛风散寒;川芎、当归、莪术活血止痛;牡蛎、草决明、钩藤平肝潜阳;建曲、甘草调和诸药。

七、清热化痰法治眩晕一例

谢某,女,31岁。

初诊2001618日。

主诉及病史∶发热,汗出,头晕,视物旋转10天。曾服药(药名不详),服后即吐,吃食物后亦吐。

诊查∶上腹部灼热疼痛,短气,心烦,喜静,大便稀,日二次,舌质淡,苔黄厚。

诊断∶眩晕。

辨证∶痰热内扰。

治法∶清热燥湿化痰。

处方∶茯苓15g 陈皮9g  法半夏12g  连翘15g  刺蒺藜12g  草决明12g  泽泻15g  旋覆花12g  竹茹12g  制香附12g  建曲12g  甘草9g3

二诊2001621日。症减。头晕头重,视物不再旋转。心烦,胃部灼热感,汗出,便稀,已可纳食,苔黄,脉沉弦。

上方去旋覆花、草决明、连翘;加苍术12g、厚朴12g、台乌药12g3剂。三诊∶2001625日。

服上方后诸症若失,眩晕已止。原方2剂以巩固疗效。

【按语】本例病案主症为头晕、视物旋转故诊断为眩晕。朱丹溪非常重视痰浊在眩晕病因病机中的重要性,《丹溪心法·头眩》云∶'头眩,痰夹气虚并火,治痰为主,兼补气药及降火药。无痰则不作眩,痰因火动。”本例病案患者因痰热内蕴故发热,汗出;痰热扰动清窍则头晕,视物旋转;痰热结于中焦,则上腹部灼热疼痛;痰热内阻,胃失和降而吐;痰热扰心则心烦,喜静;苔黄厚亦是痰热之象。而大便稀,短气,舌质淡则提示兼有脾虚不运之征。病机虽虚实兼夹,但治法以清化痰热治标为急。故以二陈汤(茯苓、陈皮、法半夏、甘草)为基础方燥湿化痰;加连翘、刺蒺藜、草决明、泽泻清热;旋覆花、竹茹清热和胃,降逆止呕;制香附、建曲理气和胃健脾。二诊时症状已明显减轻,故减清热之草决明、连翘及降逆止呕的旋覆花,加苍术、厚朴、台乌药理气燥湿,健运脾气。

八、凉血止血法治鼻衄一例

彭某,男,26岁,学生。

初诊2001610日。

主诉及病史∶反复鼻衄1个月,一日12次,量不多,偶亦较多。

诊查∶舌尖红,苔薄黄,脉弦。

诊断∶血证(鼻衄)。

辨证∶热邪犯肺。

治法∶清热凉血止血。

处方∶银花藤15g 连翘15g  黄芩15g  桑叶12g  大蓟15g  小蓟15g  茜草12g 白茅根12g  槐花12g  仙鹤草15g  甘草9g

二诊2001618日。每日流鼻血一次,以晨起时多发,血量较前减少,舌尖稍红,苔薄白,脉弦。血小板由服药前的48×109/L增至80×109/L。前方去银花藤、桑叶、黄芩,加黄芪15g、熟地12g、当归12g

三诊2001625日。已不流鼻血,仅23天有血痂及血丝少许,除乏力外余无不适,脉弦,苔薄黄。治以益气生血,佐以凉血止血。

处方∶黄芪15g 熟地15g  当归12g  女贞子12g  玄参15g  麦冬15g  五味子12g 大蓟15g  小蓟15g  连翘15g  仙鹤草15g  甘草9g10剂,服2

【按语】本例病案以鼻衄为主症,且已有1个月的病史,故诊断为血证中的鼻衄。明代医家张景岳在《景岳全书·杂证谟·血证》中将引起出血的病机提纲挈领地概括为“火盛”及“气虚”。本例病案虽临床热象不突出,但其舌尖红苔薄黄及脉弦提示为热盛迫血所致之出血,而肺开窍于鼻,故为热邪犯肺所致鼻衄。治以清热凉血止血,方中银花藤、连翘、黄芩、桑叶清宣肺热;大蓟、小蓟、茜草、白茅根、槐花清热凉血;仙鹤草止血;甘草调和诸药。二诊时热象已减,故去银花藤、桑叶、黄芩,加黄芪、熟地、当归益气养血。三诊时鼻衄已明显好转,故治法转为以益气生血为主,佐以凉血止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