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诺安的蔡经理离职了,这些基金经理可以作为替代!

 天行健168 2023-02-23 发布于河南

上周末,网上讨论最火的事情,就是诺安基金的蔡宇滨离职,在一天时间内,他卸任了在管的全部基金,走的还是比较坚决的。

之所以能够引起如此大的讨论,主要还是因为稀缺。

一是,业绩确实好。

蔡宇滨管理的诺安低碳经济和诺安策略精选,两只基金的业绩都很好,连续4年取得了正收益,在去年市场大跌的时候,都有正收益。 

         图片

从走势上来看,净值曲线还是非常丝滑的,波动比较小,最大回撤也就是在20%左右,这对于一只股票基金来说,是比较难做大的。

图片

二是,业绩有很强的延续性。

很多时候,基金经理的业绩存在很大的偶然性,更多是运气所带来的,也就是刚好踩到了市场的风口。

不过,从蔡宇滨过去的投资组合来看,他的风格还是很鲜明的,就是在买低估值的企业,然后在此基础上做进一步的分散,业绩还是有很强的延续性的。

持仓有以下几个特点:        

1.只买低估值的企业和行业,也就是传统的成熟企业;
2.分散摊大饼。这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每只个股的占比都很低,二是同时投很多行业,就是分散摊大饼的风格;
3.严格控制单一行业的占比,不押注风口和行业;
4.不断的去挖更有性价比的个股,不会一直拿着不动,比较勤奋,会一直去找机会来提高业绩。

整体来看,蔡宇滨过去的业绩还是有很强的延续性的,不会是那种运气走了,业绩就塌了的那种。

因此,机构对蔡宇滨还是比较认可的,持有的份额都很高,而且在去年还加大了配置力度,持仓占比提高比较多。

图片

对于蔡宇滨的离职,个人还是觉得比较可惜,这对于诺安基金公司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损失,毕竟又走了一员大将,后期这两只基金的份额会有一定的下降。

不过,这其实也是可以理解,毕竟人往高处走,都希望能够得到更多的资源支持,把管理的规模做大,然后能够提高收入,这也是个人投资能力的体现。

其实,在前两年低估值板块爆发的情况下,像蔡宇滨这种业绩相对优异的基金经理,如果在大公司的话,估计去年就爆了,管理规模至少会翻倍的增长。

以上也就是对过往的回顾分析,就算在过去再优秀也已经没有意义了,因为已经离职了,找到可以替代的基金经理,才是更为关键的问题。对于低估值基金经理,个人关注的比较多,有几个和他的风格很相似。

景顺长城鲍无可

相对来说,景顺长城的鲍无可是个人非常看好,他的风格也是深度低估值类型,而且管理经验非常丰富,已经也是拿过很多的奖,无论是基金投资老鸟,还是刚入门的小白,都可以关注起来,基金持有体验是非常好的。

鲍无可管理的景顺长城能源基建和景顺长城沪港深,也都是连续4年正收益,这两只基金虽然爆发力比较弱,但是长期业绩非常的好,最近净值又创出了历史新高。持有体验很好,回撤是比较小的,净值基本上就是一条稳稳向上的曲线。

图片

以鲍无可管理的景顺长城能源基建为例,组合持仓基本都是成熟企业,它们的估值都比较低,但是业绩确实能稳定增长的。而且在配置上,也是非常的分散,行业和个股的权重占比都不怎么高。

图片

另外,鲍无可非常强调风险控制,有点偏向“固收配置思维”,会做仓位的择时。当行情不怎么好时,鲍无可会减少股票仓位;当行情起来是,才会把股票仓位加起来。

所以,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尤其是风险承受能力较低的人,比较推荐景顺长城能源基建,因为波动小,所以拿的住,甚至可以将其作为一只底仓去配置。

中泰的姜诚

最近这两年,姜诚是低价值策略领域的新晋“炸子鸡”,可以说是非常的红,已经有了很多的忠实粉丝,管理规模也是快速膨胀。当然,一方面是因为业绩确实非常的不错,另一方面是在社交平台上相对比较活跃,会经常出来和投资者沟通。

在投资风格上,姜诚投资的也是低估值的成熟企业,关注的是那些“慢变的行业”,比如说化工、建筑、轻工制造等领域,这些都是非常传统的行业。不过,组合中的个股变动频率相对较低,好像显得并不那么的勤奋。

从业绩上来看,最近这两年姜诚的业绩是很不错的,比如中泰星元也是连续4年正收益了,任职以来的总收益为154%。不过,由于持仓比较集中,仓位整体也比较高,所以波动会相对大一些。

图片

中庚基金的丘栋荣

提到低估价值策略时,丘栋荣肯定是无法绕过去的,某种程度上来说,他现在已然成为了国内“低估价值”的一面旗帜,这两年的业绩非常好,成功“俘获”了一大批忠实的投资者。

从投资风格上来看,丘栋荣是在PB-ROE框架下做低估值投资,不是仅仅只关注估值,还会去关注企业的基本面,找到那些估值又低、基本面优秀的个股,这就需要不断的去“翻石头”。

图片

不过,与蔡宇滨和鲍无可相比,因为丘栋荣在低估值的基础上,还会关注成长,而且股票的持仓比较高,配置也更为集中一些,所以净值的波动和回撤也会大不少,不过业绩也会高出很多。

以上三位低估值基金经理管理的基金,个人都有持仓,也是一直给大家推荐的,应该是从前年就开始写文章分析了,去年更是在群里面隔一段时间就安利一下。

当然,怎么说呢,现在涨的已经比较高了,性价比也没有以前高了,风险上升了不少,配置的时候还是要注意一下比例。另外,就是在熊末的时候,建议还是多关注成长类的基金,毕竟牛市时它们才是市场的主角。

         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