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新疆乌鲁木齐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2023-02-23 | 阅:  转:  |  分享 
  
2018年新疆乌鲁木齐市中考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18年中国环境日的主题是“魅力中国,我是行动者”,每一位同学都应具有环保意识,成为建设“美丽中国”的行动者,下列做法与之相违背的是(  )

A.课间集体出操,随手关闭电灯

B.自带布袋购物

C.共享单车出行

D.野外焚烧垃圾

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3.下列化学符号或符号中“2”的含义表述正确的是(  )

A.2H﹣﹣2个氢元素

B.O2﹣﹣2个氧原子

C.2N2﹣﹣2个氮分子

D.CO2﹣﹣二氧化碳中含有2个氧原子

4.学习化学以后,我们对水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自来水厂净化水的过程中,发生的变化都是物理变化

B.煮沸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C.水是一种氧化物

D.电解水时在负极得到氢气

5.茶叶中含有维生素C,其化学式为C6H8O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维生素C是一种无机化合物

B.维生素C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C6H8O6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1

D.一个C6H8O6分子中含有20个原子

6.除去下列各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所用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括号内的为杂质) 试剂 操作方法 A 稀盐酸(稀硝酸) 过量硝酸银溶液 过滤 B H2(HCl) 浓H2SO4 洗气 C Cu(CuO) 过量稀盐酸 过滤、洗涤、干燥 D ZnSO4(FeSO4) 过量Zn粉 过滤、洗涤、干燥 A.A B.B C.C D.D

7.如图是A、B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信息中正确的是(  )



A.图中阴影部分表明A、B两溶液都是饱和溶液

B.t1℃时,A、B两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t2℃时,B物质的溶解度大于A物质的溶解度

D.t2℃时,等质量的A、B两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析出溶质的质量相等

8.下列关于碳和碳的化合物知识网络图(图中表示转化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C→CO”的反应中碳发生还原反应

B.“CO→CO2”的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

C.“CO2→CaCO3”的反应可用于检验二氧化碳

D.“CO2H2CO3”的反应可用酚酞试剂验证

9.下列实验的现象或结论不正确的一组是(  )

选项 A B C D 实验 实验现象 打开汽水瓶盖时,汽水会自动喷出来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活塞先向右再向左移动,冷却至室温后,最终停在刻度“4”附近 装铁丝的试管中有气泡产生,装铜丝的试管中无明显现象 实验结论 说明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增加而减小 说明氧气的浓度是影响硫燃烧剧烈程度的因素 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 说明铁与铜的活泼性FeCu A.A B.B C.C D.D

10.含硫煤燃烧会产生大气污染。为防治该污染,某工厂设计的新的治污方法不仅吸收了SO2,同时还得到了某种化工产品。该工艺流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流程中可得到化工产品H2SO4

B.图中FeSO4→Fe2(SO4)3的反应类型是复分解反应

C.该流程中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元素为Fe、S和O

D.图中吸收SO2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Fe2(SO4)3SO2+2H2O=2FeSO4+2H2SO4

 

二、填空题(本题共3个小题,共20分)

11.(6分)化学与科技、社会、文化密切相关。完成下列问题:

(1)如图是我国能源消费结构比例。我国能源消费占比最小的化石燃料是   。除水能、风能、核能外,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的能源还有   。

(2)端午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满堂。”这是描写端午节习俗的民谣。香飘满堂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   。粽子馅料可用多种食材,包括糯米、瘦肉、花生等,其中富含糖类的是   。

(3)汉语中很多成语都与化学有关。“釜底抽薪”原意是把柴火从锅底抽掉,该方法能阻断燃烧的原因是   。釜是古代的一种金属锅具,用釜煮熟食物是利用了金属的   性。



12.(8分)明确宏观现象的微观本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思想方法。

(1)如图1是钾原子和硫原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

i.x的数值是   。

ii.钾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   电子(填“得到”或“失去”)。

iii.钾素和硫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硫化钾的化学式是   。

(2)图2是硫酸铜溶液与锌粒反应前后溶液中主要离子变化示意图。

i.锌与硫酸铜溶液发生反应过程中变化的微观粒子是   

ii.反应中过量的物质是   (写化学式)。

iii.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现象为   

13.(6分)CaCl2应用广泛,以石灰石(杂质主要是Fe2O3、MgSO4)为原料生产CaCl2的流程如下:



(1)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过滤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   。

(3)滤液1中的溶质有HCl、FeCl3、MgSO4和   。

(4)写出滤液1中加入BaCl2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5)滤液2中加入Ca(OH)2可以除去HCl、MgCl2和   。

(6)滤液3呈碱性,为使溶液pH降低,可加入适量的   。

 

三、实验探究及计算(本题共3个小题,共20分)

14.(7分)根据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标号为a的仪器名称是   。

(2)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较纯净的氧气,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   (填字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其中氯酸钾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   。若制得的氧气不纯净,其原因可能是   。

(3)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若用G装置收集氢气,气体应从   (填“m或“n”)处通入。制取二氧化碳可选B作为发生装置。如果把B中带单孔塞的导管换成C,其优点是   (写1点)。

15.(9分)超市出现了一种含“污渍爆炸盐”的新产品(如图),能清除衣服上难以清洗的汗渍、果汁渍。它的特殊的名称让小明对它产生了探究的兴趣。

(1)小明在超市的   区域购买了此产品。

(2)阅读产品标签:“污渍爆炸盐”是一种衣物助洗剂,主要成分是过碳酸钠,能在瞬间去除洗衣液难以除去的多种顽固污渍………,本产品不伤衣物,无磷是它的一大优点。含磷洗涤剂对环境的危害是   。

(3)查阅资料:过碳酸钠(Na2CO4)是白色结晶颗粒,溶于水会产生碳酸盐和其它化合物。

(4)合理猜想其它化合物为:

i.NaOH;ii.H2O2;iii.NaOH和H2O2;小明做出以上猜想的理论依据是   

(5)实验设计:探究“污渍爆炸盐”水溶液的成分,完成下列表格。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步骤 1:取少量“污渍爆炸盐”于烧杯中,加入足

量蒸馏水,充分搅拌。

固体完全溶解,形成无色溶液 / 步骤 2:取少量步骤1 形成的溶液于试管中,再加

入   ,振荡,静置。

白色沉淀

含有 Na2CO3 步骤 3:取少量步骤 2 试管中的上层清液于另一支

试管中,再滴加少量MgCl2 溶液,振荡。

无明显现象    

步骤 4:另取一支试管,加入少量步骤 1 形成的溶

液,再加入   ,将带火星木条伸入试管中。

   

含有 H2O2 (6)实验结论:猜想   正确。写出过碳酸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6.(4分)碳酸氢钠用于焙制糕点,在270℃时分解 2NaHCO3Na2CO3H2O+CO2↑.现取NaHCO316.8g,在敞口容器中加热到质量不再改变。计算容器中剩余固体物质的质量(计算结 果保留一位小数)。

 



2018年新疆乌鲁木齐市中考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18年中国环境日的主题是“魅力中国,我是行动者”,每一位同学都应具有环保意识,成为建设“美丽中国”的行动者,下列做法与之相违背的是(  )

A.课间集体出操,随手关闭电灯

B.自带布袋购物

C.共享单车出行

D.野外焚烧垃圾

【分析】A、随手关闭电灯节约电能;

B、自带布袋购物可以减少白色污染;

C、共享单车出行可减少尾气排放,保护环境;

D、野外焚烧垃圾会造成大气污染。

【解答】解:A、随手关闭电灯节约电能;

B、自带布袋购物可以减少白色污染;

C、共享单车出行可减少尾气排放,保护环境;

D、野外焚烧垃圾会造成大气污染。

故选:D。

 

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分析】A、根据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

C、根据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蒸发操作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量取液体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俯视刻度,操作错误。

D、正在加热的蒸发皿温度较高,为防止烫伤手,不能用手直接拿热的蒸发皿,应用坩埚钳夹取,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A。

 

3.下列化学符号或符号中“2”的含义表述正确的是(  )

A.2H﹣﹣2个氢元素

B.O2﹣﹣2个氧原子

C.2N2﹣﹣2个氮分子

D.CO2﹣﹣二氧化碳中含有2个氧原子

【分析】A、标在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

B、标在化学式中元素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数目。

C、标在分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

D、标在化学式中元素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数目。

【解答】解:A、标在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2O中的“2”表示氧原子的个数为2,故选项说法错误。

B、标在化学式中元素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数目,O2中的“2”表示1个氧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C、标在分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2N2中的“2”表示氮分子的个数为2,故选项说法正确。

D、标在化学式中元素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数目,CO2中的“2”表示1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4.学习化学以后,我们对水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自来水厂净化水的过程中,发生的变化都是物理变化

B.煮沸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C.水是一种氧化物

D.电解水时在负极得到氢气

【分析】A、根据自来水的生产过程中各步的原理和作用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生活中常用的降低水的硬度的方法分析;

C、根据水的组成分析;

D、根据电解水的结论分析;

【解答】解:

A、自来水厂净化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并不都是物理变化,投药消毒就是化学变化,故错误;

B、煮沸水可以降低水的硬度,是生活中常用的降低水硬度的方法,故正确;

C、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属于氧化物,故正确;

D、电解水时在负极得到氢气,正极得到氧气,故正确;

故选:A。

 

5.茶叶中含有维生素C,其化学式为C6H8O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维生素C是一种无机化合物

B.维生素C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C6H8O6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1

D.一个C6H8O6分子中含有20个原子

【分析】A、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叫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是无机化合物。

B、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一个C6H8O6分子的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维生素C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化合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B、维生素C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6):(18):(166)=9:1:12,则维生素C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选项说法错误。

C、维生素C中碳、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6):(166)=3:4,故选项说法错误。

D、一个C6H8O6分子是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6个氧原子构成的,则一个C6H8O6分子中含有20个原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6.除去下列各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所用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括号内的为杂质) 试剂 操作方法 A 稀盐酸(稀硝酸) 过量硝酸银溶液 过滤 B H2(HCl) 浓H2SO4 洗气 C Cu(CuO) 过量稀盐酸 过滤、洗涤、干燥 D ZnSO4(FeSO4) 过量Zn粉 过滤、洗涤、干燥 A.A B.B C.C D.D

【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解答】解:A、稀盐酸能与过量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浓H2SO4不能与氯化氢气体反应,不能除去杂质,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CuO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铜不与稀盐酸反应,再过滤、洗涤、干燥,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D、过量Zn粉能与FeSO4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锌溶液和铁,再过滤即可,无需进行洗涤、干燥,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C。

 

7.如图是A、B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信息中正确的是(  )



A.图中阴影部分表明A、B两溶液都是饱和溶液

B.t1℃时,A、B两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t2℃时,B物质的溶解度大于A物质的溶解度

D.t2℃时,等质量的A、B两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析出溶质的质量相等

【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解答】解:A、图中阴影部分表明A溶液是饱和溶液,B溶液是不饱和溶液,故A错误;

B、t1℃时,A、B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以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故B正确;

C、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t2℃时,B物质的溶解度小于A物质的溶解度,故C错误;

D、t2℃时,A物质的溶解度大于B物质的溶解度,t1℃时,A、B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以等质量的A、B两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析出溶质的质量A大于B,故D错误。

故选:B。

 

8.下列关于碳和碳的化合物知识网络图(图中表示转化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C→CO”的反应中碳发生还原反应

B.“CO→CO2”的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

C.“CO2→CaCO3”的反应可用于检验二氧化碳

D.“CO2H2CO3”的反应可用酚酞试剂验证

【分析】A、根据碳不充分燃烧生成一氧化碳,进行分析判断。

B、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C、根据检验二氧化碳使用澄清的石灰水,进行分析判断。

D、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

【解答】解:A、碳不充分燃烧生成一氧化碳,碳与氧气发生了化学反应,发生的是氧化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B、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反应物均为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C、检验二氧化碳使用澄清的石灰水,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故选项说法正确。

D、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不能使酚酞溶液变色,“CO2H2CO3”的反应不能用酚酞试剂验证,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9.下列实验的现象或结论不正确的一组是(  )

选项 A B C D 实验 实验现象 打开汽水瓶盖时,汽水会自动喷出来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活塞先向右再向左移动,冷却至室温后,最终停在刻度“4”附近 装铁丝的试管中有气泡产生,装铜丝的试管中无明显现象 实验结论 说明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增加而减小 说明氧气的浓度是影响硫燃烧剧烈程度的因素 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 说明铁与铜的活泼性FeCu A.A B.B C.C D.D

【分析】A、根据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氧气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白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反应后氧气被消耗,进行分析解答。

D、根据铁能与稀硫酸反应,铜不能,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打开汽水瓶盖时,汽水会自动喷出来,是因为压强减小,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减小,说明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减小而减小,故选项实验的现象或结论错误。

B、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空气和氧气中氧气的浓度不同,说明说明氧气的浓度是影响硫燃烧剧烈程度的因素,故选项实验的现象或结论正确。

C、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大量的热,使装置内气体受热膨胀,压强增大;注射器的活塞先向右移动;反应后氧气被消耗,冷却至室温后,压强减小,注射器的活塞后向左移动;最终停在刻度“4”附近,说明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故选项实验的现象或结论正确。

D、装铁丝的试管中有气泡产生,装铜丝的试管中无明显现象,说明铁能与稀硫酸反应,铜不能,说明铁与铜的活泼性FeCu,故选项实验的现象或结论正确。

故选:A。

 

10.含硫煤燃烧会产生大气污染。为防治该污染,某工厂设计的新的治污方法不仅吸收了SO2,同时还得到了某种化工产品。该工艺流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流程中可得到化工产品H2SO4

B.图中FeSO4→Fe2(SO4)3的反应类型是复分解反应

C.该流程中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元素为Fe、S和O

D.图中吸收SO2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Fe2(SO4)3SO2+2H2O=2FeSO4+2H2SO4

【分析】A、根据工艺流程图可以看出,转化过程中吸收了氧气和二氧化硫,排出了硫酸,所以该流程中可得到化工产品硫酸进行分析;

B、根据复分解反应过程中,元素的化合价不变进行分析;

C、根据该流程中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元素为Fe、S和O进行分析;

D、根据硫酸铁、水和二氧化硫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硫酸进行分析。

【解答】解:A、工艺流程图可以看出,转化过程中吸收了氧气和二氧化硫,排出了硫酸,所以该流程中可得到化工产品硫酸,故A正确;

B、复分解反应过程中,元素的化合价不变,所以图中FeSO4→Fe2(SO4)3的反应类型不属于复分解反应,故B错误;

C、该流程中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元素为Fe、S和O,故C正确;

D、硫酸铁、水和二氧化硫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硫酸,所以图中吸收SO2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Fe2(SO4)3SO2+2H2O=2FeSO4+2H2SO4,故D正确。

故选:B。

 

二、填空题(本题共3个小题,共20分)

11.(6分)化学与科技、社会、文化密切相关。完成下列问题:

(1)如图是我国能源消费结构比例。我国能源消费占比最小的化石燃料是 天然气 。除水能、风能、核能外,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的能源还有 太阳能 。

(2)端午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满堂。”这是描写端午节习俗的民谣。香飘满堂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 分子不断运动 。粽子馅料可用多种食材,包括糯米、瘦肉、花生等,其中富含糖类的是 糯米 。

(3)汉语中很多成语都与化学有关。“釜底抽薪”原意是把柴火从锅底抽掉,该方法能阻断燃烧的原因是 移走可燃物 。釜是古代的一种金属锅具,用釜煮熟食物是利用了金属的 导热 性。



【分析】(1)根据我国能源消费结构比例进行分析;根据能源的分类进行分析。

(2)根据分子的性质来分析解答;根据食物中富含的营养素来分析解答。

(3)根据灭火的原理进行分析;根据金属的物理性质进行分析。

【解答】解:(1)我国能源消费占比最小的化石燃料是天然气;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的其他能源还有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核能,生物质能,氢能等。

故填:天然气;太阳能。

(2)香飘满堂,是因为香味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香味;糯米中富含糖类;瘦肉中富含蛋白质;蛋黄中富含蛋白质;

故填:分子不断运动;糯米。

(3)釜底抽薪体现的是一种常用的灭火方法,它利用的原理是清除可燃物,将锅底的柴火抽走,就没有了可燃物,起到灭火的作用;用釜煮熟食物是利用了金属的导热性;

故填:移走可燃物;导热。

 

12.(8分)明确宏观现象的微观本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思想方法。

(1)如图1是钾原子和硫原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

i.x的数值是 8 。

ii.钾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 失去 电子(填“得到”或“失去”)。

iii.钾素和硫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硫化钾的化学式是 K2S 。

(2)图2是硫酸铜溶液与锌粒反应前后溶液中主要离子变化示意图。

i.锌与硫酸铜溶液发生反应过程中变化的微观粒子是 锌和铜离子 

ii.反应中过量的物质是 CuSO4 (写化学式)。

iii.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ZnCuSO4═ZnSO4+Cu ,反应现象为 析出红色固体,溶液颜色变浅 

【分析】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的,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大于4的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

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锌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

【解答】解:(1)i.x的数值是:16﹣2﹣6=8。

故填:8。

ii.钾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1,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故填:失去。

iii.钾素和硫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硫化钾中,钾元素化合价是1,硫元素化合价是﹣2,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硫化钾的化学式是K2S。

故填:K2S。

(2)i.锌与硫酸铜溶液发生反应过程中变化的微观粒子是锌变成锌离子,铜离子变成铜。

故填:锌和铜离子。

ii.反应后有剩余的铜离子,因此过量的物质是CuSO4。

故填:CuSO4。

iii.锌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CuSO4═ZnSO4+Cu,反应现象为析出红色固体,溶液颜色变浅。

故填:ZnCuSO4═ZnSO4+Cu;析出红色固体,溶液颜色变浅。

 

13.(6分)CaCl2应用广泛,以石灰石(杂质主要是Fe2O3、MgSO4)为原料生产CaCl2的流程如下:



(1)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2O36HCl=2FeCl3+3H2O 。

(2)过滤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 漏斗 。

(3)滤液1中的溶质有HCl、FeCl3、MgSO4和 CaCl2 。

(4)写出滤液1中加入BaCl2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BaCl2MgSO4=BaSO4↓+MgCl2 。

(5)滤液2中加入Ca(OH)2可以除去HCl、MgCl2和 FeCl3  。

(6)滤液3呈碱性,为使溶液pH降低,可加入适量的 HCl 。

【分析】(1)根据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进行分析;

(2)根据过滤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漏斗进行分析;

(3)根据盐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4)根据氯化钡和硫酸镁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镁进行分析;

(5)根据氯化镁、氯化铁、盐酸对于氯化钙来说,也是杂质,都会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进行分析;

(6)根据石灰乳足量,所以过滤后的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钙,所以加入的试剂X是盐酸,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进行分析。

【解答】解:(1)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化学方程式为:Fe2O36HCl=2FeCl3+3H2O;

(2)过滤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漏斗;

(3)盐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所以所以滤液1中的溶质有HCl、FeCl3、MgSO4和CaCl2;

(4)氯化钡和硫酸镁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镁,化学方程式为:BaCl2MgSO4=BaSO4↓+MgCl2;

(5)氯化镁、氯化铁、盐酸对于氯化钙来说,也是杂质,都会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滤液2中加入Ca(OH)2可以除去HCl、MgCl2和 FeCl3 ;

(6)石灰乳足量,所以过滤后的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钙,所以加入的试剂X是盐酸,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所以滤液3呈碱性,为使溶液pH降低,可加入适量的HCl。

故答案为:(1)Fe2O36HCl=2FeCl3+3H2O;

(2)漏斗;

(3)CaCl2;

(4)BaCl2MgSO4=BaSO4↓+MgCl2;

(5)FeCl3 ;

(6)HCl。

 

三、实验探究及计算(本题共3个小题,共20分)

14.(7分)根据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标号为a的仪器名称是 长颈漏斗 。

(2)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较纯净的氧气,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 AF (填字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KClO32KCl3O2↑ 。其中氯酸钾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 5 。若制得的氧气不纯净,其原因可能是 没有得到导管口的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就开始收集 。

(3)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若用G装置收集氢气,气体应从 n (填“m或“n”)处通入。制取二氧化碳可选B作为发生装置。如果把B中带单孔塞的导管换成C,其优点是 可以随时添加液体药品 (写1点)。

【分析】(1)熟记仪器的名称;

(2)根据反应物的状态与反应条件确定制取装置,根据氧气的性质确定收集方法、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来书写化学方程式;根据化合价的计算方法来计算化合价;根据实验操作中的注意事项来分析解答;

(3)根据氢气的密度、装置的特点来分析解答。

【解答】解:(1)标号为a的仪器名称是长颈漏斗;故填:长颈漏斗;

(2)氯酸钾在加热、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属于固体加热型,所以选择装置A制取;氧气密度比空气大且不易溶于水,所以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收集,但相对来说排水法收集的氧气较纯,需要等到导管口的气泡连续而且均匀冒出时才能收集,否则造成收集的氧气不纯;在氯酸钾中,钾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1)x+(﹣2)3=0,x=5;故填:AF;2KClO32KCl3O2↑;5;没有得到导管口的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就开始收集;

(3)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所以用装置G来收集氢气时,氢气应从短管进入;如果把B中带单孔塞的导管换成C,其优点是可以随时添加液体药品,操作更方便;故填:n;可以随时添加液体药品。

 

15.(9分)超市出现了一种含“污渍爆炸盐”的新产品(如图),能清除衣服上难以清洗的汗渍、果汁渍。它的特殊的名称让小明对它产生了探究的兴趣。

(1)小明在超市的 洗涤用品 区域购买了此产品。

(2)阅读产品标签:“污渍爆炸盐”是一种衣物助洗剂,主要成分是过碳酸钠,能在瞬间去除洗衣液难以除去的多种顽固污渍………,本产品不伤衣物,无磷是它的一大优点。含磷洗涤剂对环境的危害是 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

(3)查阅资料:过碳酸钠(Na2CO4)是白色结晶颗粒,溶于水会产生碳酸盐和其它化合物。

(4)合理猜想其它化合物为:

i.NaOH;ii.H2O2;iii.NaOH和H2O2;小明做出以上猜想的理论依据是 质量守恒定律 

(5)实验设计:探究“污渍爆炸盐”水溶液的成分,完成下列表格。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步骤 1:取少量“污渍爆炸盐”于烧杯中,加入足

量蒸馏水,充分搅拌。

固体完全溶解,形成无色溶液 / 步骤 2:取少量步骤1 形成的溶液于试管中,再加

入 氯化钙溶液 ,振荡,静置。

白色沉淀

含有 Na2CO3 步骤 3:取少量步骤 2 试管中的上层清液于另一支

试管中,再滴加少量MgCl2 溶液,振荡。

无明显现象  不含有NaOH 

步骤 4:另取一支试管,加入少量步骤 1 形成的溶

液,再加入 二氧化锰 ,将带火星木条伸入试管中。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含有 H2O2 (6)实验结论:猜想 ii 正确。写出过碳酸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Na2CO4+H2O=Na2CO3+H2O2 。



【分析】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氢氧化钠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解答】解:(1)小明应该在超市的洗涤用品区域购买了此产品。

故填:洗涤用品。

(2)含磷洗涤剂对环境的危害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故填: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4)小明做出以上猜想的理论依据是质量守恒定律,即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故填:质量守恒定律。

(5)步骤 2:取少量步骤1 形成的溶液于试管中,再加入氯化钙溶液,振荡,产生白色沉淀,是因为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了碳酸钙沉淀;

步骤 3:取少量步骤 2 试管中的上层清液于另一支试管中,再滴加少量MgCl2 溶液,振荡,无明显现象,说明溶液中不含有氢氧化钠;

步骤 4:另取一支试管,加入少量步骤 1 形成的溶液,再加入二氧化锰,将带火星木条伸入试管中,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了氧气,实验过程如下所示: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步骤 1:取少量“污渍爆炸盐”于烧杯中,加入足

量蒸馏水,充分搅拌。

固体完全溶解,形成无色溶液 / 步骤 2:取少量步骤1 形成的溶液于试管中,再加

入氯化钙溶液,振荡,静置。

白色沉淀

含有 Na2CO3 步骤 3:取少量步骤 2 试管中的上层清液于另一支

试管中,再滴加少量MgCl2 溶液,振荡。

无明显现象

不含有NaOH 步骤 4:另取一支试管,加入少量步骤 1 形成的溶

液,再加入二氧化锰,将带火星木条伸入试管中。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含有 H2O2 (6)实验结论:猜想ii正确;

过碳酸钠与水反应生成碳酸钠和过氧化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4H2O=Na2CO3+H2O2。

故填:ii;Na2CO4H2O=Na2CO3+H2O2。

 

16.(4分)碳酸氢钠用于焙制糕点,在270℃时分解 2NaHCO3Na2CO3H2O+CO2↑.现取NaHCO316.8g,在敞口容器中加热到质量不再改变。计算容器中剩余固体物质的质量(计算结 果保留一位小数)。

【分析】根据碳酸氢钠的质量和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求算生成的碳酸钠的质量。

【解答】解:设生成的碳酸钠的质量为x

2NaHCO3+Na2CO3+H2O+CO2↑

168 106

16.8g x

=

x=10.6g

答:容器中剩余固体物质的质量为10.6g。

 



献花(0)
+1
(本文系教育启航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