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莫忘国耻——记几件老人口述的旧事

 罗维开 2023-02-23 发布于浙江

文/罗维开

(据林头方村的几位老人口述整理)

灵峰山亲眼目睹日本飞机扔炸弹

1937年我13岁,堂弟8岁。一天,我们兄弟俩和俞家另一个同龄孩子,一起去灵峰寺和茅洋岗玩。那时日本人的飞机来了,我们仨站在茅洋岗山巅上好奇地看。飞机掠过山巅时,连驾驶员的上半身都能清晰地看出。一开始,我们第一次看见飞机,很稀奇,随着飞机越过山巅,向邬隘方向飞去,飞机上落下一个小东西,飞速坠落。''轰''的一声,邬隘方向传来爆炸声……

堂弟人小,吓哭了,当场吵着要回家。我和另一个俞家孩子也感到有点吓,抜腿就向灵峰寺方向逃。刚逃到灵峰寺下方一个叫''吊杀凉亭''的地方(距灵峰寺约80米),另一架日本飞机又飞了过来,扔下了一枚炸弹,刚好扔准灵峰寺,''轰''的一声。我堂弟吓得大哭起来,尿了一裤子。三个人,连滚带爬,赶紧逃回了家。

逃回家后不久,消息传来,邬隘中学(当时称灵山学堂)被炸,灵峰寺的大殿被炸,还炸死了一个和尚。后来又知道,日本飞机从飞机上看到,当时的灵山学校的建筑是洋式的,以为是政府机关,于是就投弹了,至于为什么要把灵峰寺作为目标,那就不得而知了。

镇海卖柴爿(音pán)被日本兵用枪托打了,还要表示是''自愿捐献''

农民把山上挖来的大树根或树,锯成段,然后用斧劈开,当成柴片,我们称其为柴爿。柴爿用竹篾当箍,箍成一梱一梱的,很结实。农民往往挑着柴爿到镇海去卖,换回零钱。去镇海卖柴爿须过渡。

那时镇海已经被日本人占领了,渡口站着日本兵,步枪上着亮晃晃的刺刀,恶狠狠盯着过渡的中国人,如对谁发生怀疑,被怀疑者有可能被抓去或当场刺死。

日本人也要烧饭,烧饭的柴,从老百姓处抢。但凡挑着柴爿过渡的中国人,一部分柴爿必须无偿地献给日本人。每当农民挑着柴爿过渡,日本人就会端着枪上来,喝令留下一部分。

于是,每天站岗的日本兵旁边,总会有一大堆散装的柴爿,这是从过渡卖柴爿的农民们的柴爿担中抽下来的。

但我们地方柴爿是用竹篾箍起来的,都楔得很结实,日本人抽不出,就会举起枪托,打卖柴爿的农民。甚至在抽不出柴爿恼羞成怒时用刺刀戳农民,还索兴扣押整担柴爿,不让农民过渡。

农民吃了亏,于是,每次去镇海卖柴爿,总是会在柴爿担上方一些散装的柴爿,在过渡时,把散装的缷给渡口的日本兵。于是,日本兵也图省力,总会点头''哈矣哈矣''地表示赞许。

这就是日本强盗当年在镇海的行径。我们是乡村的,当年镇海城区的人们,遭的罪肯定比我们多得多。

日本兵抓伕在算山筑碉堡,还美其名曰''付工了钿''

1942年,日本兵在北仑的算山筑碉堡,每天强迫各村出民伕。村民在保长的指派下,都须轮流着到算山去筑碉堡,每一次都充满了危险。

有一次,日本兵强迫民伕把船上的水泥背上岸。因为船与岸之间隔着几十米海涂,海涂上是窄窄的跳板,摇摇晃晃的。沉重的水泥袋扛在肩上,很容易走不稳。一个民伕因为把一包水泥落到海涂上,差一点就被日本兵打死。

我有一次又冷又饿又累,从筑碉堡的工地上溜走了,汉奸带着日本兵追了过来。我逃进一所民宅,刚好一位老婆婆在烧饭,她一看就知道我是逃出来的民伕,就让我钻在灶膛的柴堆里。汉奸和日本兵进来了,问看没看见逃走的民伕。老婆婆沉着地走出门,指了指远方。汉奸领着日本人朝着老婆婆指的方向,继续追去——我逃过了一劫。

更奇葩的是,日本人为了掩饰自己的侵略行为,刻意宣称自己入侵中国是为了''东南亚共荣'',强征民伕造碉堡后,还要逼民伕领一碗黄糙米,名曰发工钱,拍下照片向全世界宣扬他们强迫民伕修碉堡是付过工资的。

民伕们往往担惊受怕结束了一天的劳累,又累又饿准备回家时,日本兵又命令民伕们多绕好多路去领一碗黄糙米,很多民伕表示不想要,宁可早点回家,想不到换来的是日本兵枪托砸人,''八格牙路''地一通乱骂。没办法,这一碗黄糙米不要也得要。于是,在寒风和夜色中,簌簌发抖着多走几里,去领''工钿''。

在现场,日本人都笑脸相迎,照相机咔嚓咔嚓响过不停。当时的民伕总感到奇怪,这是怎么啦。现在才知道,原来是日本人向世界宣传的需要,把照片一公示,你看,日本在中国处处为中国人着想,征用民伕从来是付报酬的,是中国人愿意的。日本是为了''东南亚共荣''才到中国来的。

以上是根据几位老人生前闲谈中整理出来的。日本兵占领镇海时期,耸人听闻的事多得去了。我们应记住国耻,努力振兴中华,永远告别被人侵略后成为亡国奴的痛苦日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