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末散文五人行|剑钧|妙高峰下的森林村庄

 剑钧文学图书馆 2023-02-24 发布于河北

   周末散文五人行与您同行

周末散文五人行

 五位志同道合的作家

   周末奉献给读者一杯清茶

   愿我们的书写

 能拨亮心灵那盏小桔灯

送给读者一份精神食粮

送给自己一份开心快乐

  妙高峰下

森林村庄

                          文|剑钧

       初闻京城海淀有座森林村庄,七分惊愕,三分疑惑。在我印象中,海淀坐拥北大、清华、中关村,素以中国科技和文化实力最强之区而闻名遐迩,至于森林村庄,恕我孤陋寡闻,还真头一次听说。说森林村庄神秘,第一感觉就秘在村名上,雅号为“七王坟”,是不是有点悬疑的味道?只知京城后海北沿有座醇亲王府,是清朝道光皇帝第七个儿子爱新觉罗·奕譞,人称“七王爷”的府邸。那么,这个七王坟村,可否与此一脉相承呢?

       车行于京西山峦起伏的葱绿之中。虽逢初秋,眼前仍是碧山翠谷,浓荫蔽日,我打开车窗,一股清新的山野气息扑面而来,做了一个深呼吸,好一个飘逸绿色的天然氧吧。车上朋友告我,前面就是介于门头沟区与海淀区之界的阳台山。阳台山脉绵亘南北,沟壑纵贯东西,其主峰妙高峰的古香道旁就是七王坟村。此村因醇亲王陵墓而得名,也因守陵者繁衍生息而形成。

       我闻此言,顿觉有了精气神,俯在车窗朝外张望,俨然进入了一条绿色走廊。一座座仿古风格的乡间别墅小院,一簇簇怒放的野菊花,一片片硕果累累的园圃,一棵棵枝繁叶茂的杨槐……放眼望去,除却房舍和路面,前后左右皆草木、鲜花、山林和果园,古树成荫,绿野仙踪,真乃森林村庄。那一刻,我甚至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了,这是在大都市北京吗?这是在科技文化强区海淀吗?

       “刘老师,七王坟村早在2013年就被评为'北京最美乡村’了。”同车年轻的园林专家王晓星说,“这个村有9300亩土地,其中7200亩山林,1046亩果园,再加上绿地,整个村庄植被覆盖率为80%,是名副其实的森林村庄啊。”

       车未进村,我先前的疑惑就释然了。都说百闻不如一见,如若坐在家里,我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出森林村庄是何等“尊容”的。时值初秋,黄橙橙的柿子沉甸甸地压弯了枝头,红彤彤冬枣宛若串串小灯笼悠然自得地摇曳。村路两旁的杨榆柳槐也尽显风姿绰约,几缕山风吹过来,偶有寥寥落叶,有的微红,有的微黄,飘飘悠悠而去,恰似一幅多彩水墨画。

       我们一行下了车,环顾村路鲜有机动车,也鲜有行人,这边小院墙外有几位老人家围坐在一圈,玩起扑克牌是那般悠闲;那边林荫小路,几个顽童在玩滑板车,你追我赶的嬉笑声是那般惬意。我脑海瞬间闪出一语“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我怎么像是走进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了呢。不过,这是21世纪北京的“桃花源”,在古色古香的村落里,现代化的元素竟如此鲜亮。村内是清一色的二层小楼围合院落,灰色墙体、橙色门窗,再配以太阳能采暖系统,水电、燃气、宽带入户,优雅古朴的民居也不失时尚的现代感。

       “太美了。”我由衷地赞叹道,“不愧为妙高峰下的森林村庄。”也就在那一刻,我对七王坟村有了全新的解读,醉心于观赏路边栽种着法国梧桐、洋槐、榆叶梅,还有那月季花、绿萝、丁香、连翘,纵目看那绿草坪像是一席绿毯一直铺展到山脚下,好美好美。我站此向西眺望,妙高峰苍茫横翠,烟岚如幻,旷远幽深,随手拍了几张照片,回看一下都挺漂亮,随便翻出一张都是美妙风景,妙高峰的“妙”字也许就源于此意吧。

       说到妙高峰的妙,可追溯到一千年前的昨天。从唐代香火缭绕的法云寺,到金代章宗完颜璟满园杏花的香水院,再到清代醇亲王的退潜别墅,以至最后的七王爷园寝之地,竟都出于阳台山麓的妙高峰下。这片奇妙山林又恰恰在七王坟村域内。说这是上天对七王坟村的眷顾是一点也不为过的。难怪一聊到此,村支书王栋和村主任马芸的表情都灿烂了。

       “走,我带你们去村西口瞧瞧我们村的后花园去。”王栋说到兴奋处,站起身,如数家珍般说,“我们村的古树群有263棵呢,树龄大多在150年到170年之间,最多的是油松220棵,还有侧柏23棵、白皮松17棵、银杏1棵,蒙椴2棵,这可都是老祖宗给留下来的。”

        王栋此话不虚。一进妙高峰脚下,我就有了步入千年古驿道之感。连绵的柏树、油松、杨槐、银杏、椴树……依着山势,翠幔连云,尽显古老苍劲,其盘根错节,悄无声息地扎进沃野里,吮吸着从山下潺潺流过来的清泉,若古树有情,也会学古人道上一句:“岂不乐哉”了。

       我不由想到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法国传奇的外交官诗人圣·琼·佩斯的长诗《阿纳巴斯》。这部获诺奖作品就是他在距妙高峰六公里的创作地“桃源观”一带写就的。1916年,他来北平的法国使馆任职期间,沉醉于东方异域文化和风土人情,曾不止一次到过妙高峰一带采风观景,从而激发了创作灵感。他在这部书中写道“啊!我们满墙披垂绿叶的故事,内容多丰富,泉水又纯净得似入梦的美景”,也让我很容易联想到身边的此情此景。

       我沿着青砖石阶往上走,一天前刚刚下过雨,略有湿滑,但也丝毫不影响兴致。山路蜿蜒如龙,掩映在参天古树之中,虽说不陡不险,却让人顿生仰之弥高之感。我站在一棵古侧柏前久久凝望,其树冠像是硕大的广圆形伞,高耸近20米,躯干虬曲苍劲,纵裂成了条片,让岁月风霜打磨成了略带黝黑的灰褐色,枝杈交错,纷纷向上伸展或斜展着,似乎竞相与蓝天争宠。侧柏老态龙钟,瘦骨嶙峋,只有枝权上对生排列的绿色鳞叶还在证明着古柏还有颗不老的心。如今的侧柏和国槐这对兄弟树一道入选北京市树了,睹柏思槐,让我联想到在中山公园社稷坛门外的七棵辽代侧柏中,有棵千年侧柏的躯干裂缝里竟长出一棵高大的国槐。俩兄弟天然共生,相拥而长300多年,如今仍枝繁叶茂,为人称“槐柏合抱”,也是古树佳话了。侧柏是有韧性的,干旱、盐碱、和贫瘠的土地都无法让其却步,原野里、沙壤中、悬崖上都有其身影。古柏是有灵性的,人世间的千古风流,或悲怆、或辉煌、或风光、或残酷都熔铸到它的年轮里。

       妙高峰山麓的千年古树倘若有知,可记否这里曾有的香火缭绕和风花雪夜?此时,我的脚下也许就深藏着唐代法云寺的木鱼、引罄和梵钟。我行走在弯弯小路上,领略着古诗中“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意境,一眼山泉从山崖断层中汩汩而出,在林壑间叮咚有声地跳动着,奏响大自然的乐音,直叩我的心扉。对建于此地的法云寺,史籍《帝京景物略》有过描述:“一尊峰刺入空际者,妙高峰。峰下法云寺,寺有双泉,鸣于左右,寺门内甃为方塘。殿倚石,石根两泉源出:西泉出经茶灶,绕中溜;东泉出经饭灶,绕外垣;汇于方塘,所谓香水已。”

       而今,法云寺早化为林中云烟,消逝在妙高峰之颠。但从峰上流下的清泉依在,仍在涓涓发声。遥想当年,有多少文人墨客品茗观景,迷恋于山水之间,坐拥山泉的清幽,醉卧山林的翠绿,回头再想想圣·琼·佩斯沉迷于斯就不足为奇了。

       想到这,我望着山中潺潺的溪流出神了。中国的法云寺何其之多,只可惜妙高峰下那个大唐法云寺不见了,空留无语的千年古槐,若想寻觅历史遗踪,也只有凭吊见证过历史的古树了。我注意到山下有棵苍老的白皮松,枝干虬曲苍劲,呈灰白色,布满了岁月的皱纹。古松的树干开裂了,裂成了不规则的鳞状块片纷纷脱落,又裸露出粉白色的内皮,白褐相间,似乎在诉说着昨天的故事。初看这沧桑树干,会以为这白皮松已寿终正寝,但再往上看,它依然扬起翠绿的松针,向苍天伸展着悲怆的造型。

       谁也说不清法云寺是何年何月在这个世界消失的,是毁于天灾,还是毁于战乱?可妙高峰依旧在,沧桑古树依旧在,笑对白云千载梦悠悠。再往前走,有一条窄窄的月牙河,听七王坟村乡亲讲起这里的传说,说法云寺有块石碑就埋在月牙河底,也许有一天挖掘之后,真相会浮出水面。

       法云寺不见了,但妙高峰这个“美女”,“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先在君王侧”。几百年后,金朝出了个喜欢游山玩水的皇帝完颜璟。他在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正月,金世宗去逝后,以皇太孙身分即帝位,为金章宗。他不再满足老祖宗传下来的春水秋山游猎的规矩,而是醉心在金中都近郊大兴土木,建行宫、寺院与园林。他这位玩家慧眼识珠,一眼便看上了妙高峰这块风水宝地,在法云寺遗址上兴建了“八大水院”之一的“香水院”。至于为何称之为“香水院”,也是有讲究的。清代诗人法式善有诗《寻香水院遗址》为证:“石厂三五峙,言是香水院。香水从何来,杏花了不见。闻说辽宫人,夜镫洗残砚。风瀹朱砂泉,春烟微雨变……”

       看来,早在800多年前,七王坟村这一带的杏就名声大噪了,以至漫山的杏香把河水都染香了。由此,马芸主任谈起村上的特产“玉巴达杏”,也是津津乐道:“你们来的不是时候,要是六七月份过来,就可以尝尝我们村的玉巴达杏了,这个品种个大皮薄,香醇味美,杏熟时皮底色黄白,阳面有鲜红晕,咬一口柔软多汁,香味浓郁,连慈禧太后都喜欢吃,还曾是宫廷的贡品呢。”他还告诉我,七王坟村是以果树为主产业,村民的果园都在村北,主要水果为杏、樱桃、枣,还有少量的苹果和桃等。2013年,北京市海淀区农科所申报的“玉巴达杏”通过了农业部评审,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马芸的一席话把我的心说活了,想象得出春日的七王坟村杏花樱桃花竞相绽放时,那散发出的诱人馨香一定很醉人。眼下,我身在的妙峰山脚也长有许多杏树,虽谈不上是“香水院”年间的古杏树,但也至少有大几十年树龄了。我不知晓这山野林中的杏树与七王村果园的玉巴达杏树有何关连,当年“香水院”的杏花香与今天村上的“杏黄杏白樱桃红”可否有异曲同工之妙呢?

       妙高峰之奇不在于其峰高,而在于传奇的身世。千百年来,草长莺飞,花开花落,唯有这千年古树伴着流淌的月牙河,静静地守候着妙高峰山麓的秘密,后来,月牙河也断流了,但古老的银杏树尚在,一脸沧桑地面对层嶂巍峨,在嶙峋怪石的陪伴下,每日都翘首望着循环往复的日出日落。随着金王朝的衰败,香水院也香消玉殒于战乱之中,留下那断壁残垣还在历史瓦砾中呻吟。

       时光荏苒,一晃到了大清同治年间,一阵遏流云的马蹄声冲破了这座千年古刹遗址的寂寞。一队马背上的侍卫簇拥着一位气宇轩昂的年轻人纵马而来,堪显王者之尊。一路山峭峰奇,林深树密,草木芳菲,溪水淙淙……王者心情大悦,下马徒步而行,不时指点妙高峰颇为兴奋。日后,他在《退潜别墅存稿》卷一中记述了对此地的观感:“山水清寒山果甘,莓苔满径足幽探。相逢野老不相识,晴雨桑麻一再谈。”时值1868年,来者是未来光绪皇帝的父亲,醇亲王奕譞,时年28岁。

       是年夏日,奕譞欲选身后墓地,听了府中服役的两个太监之言,说京西燕山余脉有个“九龙口”,九峰环抱,水湖深潭,景观瑰丽,便带个姓托的风水先生去看,却没说出个子午卯酉来。到了秋日,奕譞再请风水先生李唐(字尧民)同往,他看了“九龙口”,言此地山高地狭,不妥。奕譞颇为失望。岂料,李唐一转身却对相邻的妙高峰产生了兴趣,连连称奇称妙,也便有了先前纵马山林一幕。一行人随醇亲王爬上妙高峰,纵览四野,皆大欢喜。李唐指着远处一棵古松说,那里便是来龙的“正脉”。他们从妙高峰顺势而下,来到那古松前,见松高六丈有余,相邻还有一棵银杏树,结满果实,围粗竟然三丈五尺,仅树荫就遮盖了一亩地。周边也是林木繁茂,溪流潺潺,鸟语花香,果然是个有灵气的好地方。奕譞一打听,方知这里曾是法云寺与香水院的遗址,顿感英雄所见略同,不觉喜上眉梢,当即把墓址选定于此。后来,主人还在北侧花园的敞轩内立了块卧碑式的石碑,碑文记录了选址过程:“同治戊辰九月十九日看定妙高峰风水志喜并序……尧民即遥瞩称善,至则层嶂巍峨,丛林秀美,遍山流水潺湲,其源澄澈如镜”。

       我不知晓当年七王爷看到的风光是何等之美,但时值今日,眼见耳闻仍能让我倍受震撼。那数以百计的斑驳古树,遮天蔽日,躯干被风雨打磨成铁石之色,枝杈横出左右,相互扭曲、交错攀绕,远处天空只能露出一点蓝,完全被树林的绿色遮盖住了。那嶙峋的树干开裂了,形成了空洞,好像张开着无数张嘴,在向我倾吐着千百年的风霜雨雪,诉说着人世间的喜怒哀乐。

       妙高峰脚下还真是个修身养性的好地方,山水花草、亭台楼榭应有尽有,四季都有绝妙景致。参天古树下长满了野草、野花,还有乱串的小生灵,伴着涓涓细流,到处充满了生机。奕譞很喜欢这块风水宝地,岂止甘心身后厚葬于此,生前当要享受这番绝美风情,故授意在陵寝完工之前,先在其北侧建个阳宅,后命名为“退潜别墅”。这是一个五进的四合院落,整个园囿构思精巧,上百间雕梁画栋之舍,凸显中国园林建筑之美。如今退潜别墅的小花园还散落许多刻石,有块署名退潜居士的石刻写道:“一条寒泻玉琤琤,激石穿云昼夜声;悟澈澄清淆浊旨,洗心洗耳总遨名”。可见七王爷对这里喜爱程度之深。至于何以称此为“退潜别墅”,还有鲜为人知的故事呢。

       同治十三年,十二月五日,短命的同治帝亲政不足五年就驾崩了。是日深夜,奕譞年仅四岁的儿子载湉被从睡梦中唤醒,在群臣和侍卫的簇拥下,进入了紫禁城。奕譞得知儿子被册封为帝之后,非旦没欣喜若狂,反倒“五内俱裂”,哭晕倒地。他深知慈禧太后为人心狠手辣,她公然违反祖制,将妹妹与醇亲王所生的外甥立为皇帝,实为独断揽权,垂帘听政之目的。故次日,奕譞上书请辞朝中所有职位,躲进了妙高峰下的退潜别墅,自取别号“退潜居士”,十年闭门谢客,以“闲可养心,退思补过”为名,隐居在此,常常抒怀于诗词歌赋之中。

       从此妙高峰山麓打破了法云寺和香水院消逝后的沉寂,又多了一处精致的人文景观。山环水抱、溪水叮咚,留下了千年古树的垂影;青砖黛瓦、飞檐斗拱、绿苔红墙,与林海松涛相映成趣,成了达官贵人游玩的好去处。春日里,古树抽芽,一片翠绿;夏日里,林深叶茂,鸟语花香;秋日里,红叶似火,秋实累累;冬日里,古松苍劲,雪染林海。难怪王栋感慨地说:“一百年前,这里是清朝王侯的赏玩养心之地,如今却成了七王坟村民的休闲好去处。”我也由衷地感叹道:“七王村的乡亲们好福气,每天都生活在天赐的乐园之中。”

       我沿着111级台阶向上走,见到一座高大的碑亭,亭后就是那条月牙河,横卧着一座弧形的石拱桥,站在桥上就可见到醇亲王陵寝了。眼下的碑亭、飨堂等均用油漆彩画作装饰,十分典雅。在陵寝宝顶下的平台尚有一通碑。碑首刻有浮雕祥云,碑身雕有花草图案。碑文为醇亲王撰写的碑文,还特意写了古树:“余生圹东南隅古松,完颜之朝已称乔木……”

       奕譞当年为造阴宅、阳宅,可谓煞费了苦心,但百年沧桑之后,七王坟也已风烛残年,衰败破落了。听说闹义和团那会,这里做过坛址。八国联军也来过,还烧了陵寝两侧的殿堂。不过,七王坟墓地的整体建筑风格保存了下来,在一片松柏之间耸立的牌楼虽旧,但飞廊雕花依然很漂亮,碑楼的飞檐和墙壁也有整修过的痕迹。

       在返回村里的路上,我走上那座石拱桥头,一旦放慢了脚步,方察觉到青石板的凹凸不平,那是岁月磨砺的印记,再往下瞧,月牙河道长满了荒草,依稀可见的还有少许雨水在泛着亮泽。桥下不远处就是以油松为主的古树群,连绵不断,一直铺展到妙高峰山脚下。当年,古树也许目睹过醇亲王纵马驰骋的风采,见证过七王爷退隐山林的无奈。光绪十年,慈禧太后罢免了恭亲王奕訢,启用醇亲王奕譞主政,十年韬光养晦的奕譞沉潜之后出山,但仍顾念那座退潜别墅,有诗为证:“甲第园林各寄身,随宜长物镇纷陈。萍踪聚罢浮云散,只此青葱永结邻。”一百多年后,那个声名赫赫的醇亲王几乎被人遗忘了,苍莽中唯有那连绵的松林还在挺立着,带着曾有过的遥远记忆。也许,这就是历史。

       妙高峰山下的七王坟村,一个森林环抱的小山村,一个有历史有故事的小山村,一个如诗如画的小山村,一个迈向现代生活的小山村。当我乘车离开时,我把心留在了这片绿色的土地。我回首对主人说,等到来年杏花吐香时,我会带着我的朋友重访这座风景如画的森林村庄。

剑钧

剑钧,本名刘建军,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现居北京从事文学创作。

曾入选新浪读书超强阅读人气榜,作品入选中央宣传部“时代楷模”重点选题、中国当代作家长篇小说文库,以及中国散文诗年选、民生散文选、中国生态文学年选、香港《橄榄叶》诗歌年鉴等十余种选本,多部作品入选亚马逊、当当、新华书店文学作品排行榜。

迄今结集出版长篇小说《爱情距离》《古宅》《巴黎背影》等9部、长篇纪实文学《黎明再出发》等6部、散文(诗)集《写给岁月的情书》等10部,累计25部,600万字。

    生命之于我

    是一个行走过程

    试着把生命

    当作一首诗

    用微笑来品味

    才是享受人生

           —剑钧

       点击下方

       延伸阅读  

周末散文五人行|冻凤秋|兰亭序

周末散文五人行|剑钧|锦州,那座英雄的营盘

周末散文五人行|沈俊峰|归乡小记

周末散文五人行|李培禹 | 泉州西街的“美好生活”

周末散文五人行|华静|凡人微光聚温暖

周末散文有约

李培禹|留恋的张望

2023.03·03

点此亲启

“嘉宾有言”名录(1)

(以文字发布时间为序)

冯秋子  刘秀娟  梁衡   凸凹    穆涛  张凡   杜卫东  史建军  王剑冰   乔叶  张庆和   施亮    王也丹 刘琼 郝朝帅  李林栋  罗雪村  尹世霖   李迪  何向阳  梅洁    古耜   徐忠志   王小朋   彭程    王谨   陈先义  侯军   高洪波   裘山山  徐迅  李硕儒  单占生  沉石   林立公    王彥   刘虔   李静宜   俞胜   马淑琴  梅小璈  陈喜儒    范昕   简以宁  刘齐  陈丹玲   张志强   何频   宁新路   王道生 宋长征 任彥芳  颜华   阿紫     陈桥生 刘丙钧  阚则思  刘玉琴 胡健   任蒙  吕高排  祝欣  程步涛  戴荣里 雨瑞  冯敏飞   周璐  徐庆群   张策   苏北  何弘  王贤根  朱竞  李迪  鲍尔吉·原野  范党辉  赵李红  刘湘如  蒋建伟  魏华莹  胡玥  马誉炜  韦法明 任启亮   冯杰  毛梦溪 董岩  吴光辉   王彬 孔会侠 艾 英 李青松  张国领   叶竹钧  碎碎 王子君 王克臣  欧阳青  郑润良  章平  林遥   江南    陈戎   张刃  周华诚  江耀进  刘笑伟 周敏  王巨才 高众  杨勤良 孙书柱 卢盘卿 陈先平 孙现富  苏湲   沉石  施亮   刘红  雷健  李明新 孙晓青 董国政 刘永良  廖华歌 王晓霞 金涛  盛慧   黄传会  邱梅  初小玲  蔡秀文 北乔  王升山  刘海燕  周振华 夯石 舟扬帆  张健 李玉梅  陈新  彭俐 王晓君  续维国   赵岩  曹怀新  孟庆忠 纪从周 白忠德  吴小妮   吴重生  王玫

                  (待续)

点此亲启

“嘉宾有言”名录(2)

(以文字发布时间为序)

李丹莉  王永刚  蔡红霞 方丽娜 朱小平柳易江  海盈  练佩鸿  杨浪  庞余亮董山峰  饶丹华  朱惜珍  蒋殊  刘国震  韩志远  曲令敏  姜范  彭见明  哈斯乌拉  刘先琴  愚石  杨志学  王志清 赵炜 张海龙  李笑萌 方健康 仇秀莉  汪振军 朱明德 夏鲁平 赵勤  魏华莹  田炳信  韩梅  阮直  华袤  刘玉琴   刘军  秦岭  赵美宁  雨霖  耿安辉  李玉梅  木汀  张天韵  徐祯霞  王宁   梅先生 朱小平顾丁丁  凸凹   楚丽  周蓬桦  姜波 黄圣凤  迟凤君  胡霞  王维强  王欣  李兴艳  程韬光  师永祥  庄剑  朱晔  陈海强  魏文芳  黄燕  月明  郝随穗  韩光  周建亚  刘利华 周家望  李梦薇 许彤  马勇  孙德宏  赵晏彪  薛彦田  庄凤娟  田霞  徐迅  任启亮 欧阳青孟会祥王雪 青铜 钟海涛王小宁 戴荣里 刘虔 周俊杰 赵帅

(待续)

点此亲启

鸣谢报刊名录

(排名不分先后)

 报纸:

 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解放军报、光明日报、人民政协报、中国纪检监察报、学习时报、工人日报、文艺报、中国文化报、中国艺术报、作家文摘、检察日报、中国国门时报、中国民族报、中国建材报、中国测绘报、中国环境报、中国自然资源报、北京日报、北京晚报、京郊日报、贵州日报、贵阳日报、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羊城晚报、山西晚报 、抚顺晚报、海口日报、通辽日报

期刊

海内与海外、海外文摘、散文选刊、散文、北京文学、 天津文学、青年文摘、中国老年、民主、国酒文萃、厦门文学、红豆 、雪花、安徽文学、安徽省文联、科尔沁文学  民族文汇

(待续)

    每周一书

    心田种字

   冻凤秋  著

   河南文艺出版社

       每一次行走,都是与自己的灵魂对话,让山水涤荡心胸,视野不断开阔,心灵更加柔软,思考逐渐深入。作者以别样的情怀,尝试开拓文体疆域,突破既有的写作模式,听从内心的声音,以秋水文章不染尘的志向,指向未来,写出真正的文化大文章,灵魂大文章。
  

(2020年6月出版)                           

同步上线  支持媒体

《新华网》客户端

《今日头条》媒体平台

《天天快报》媒体平台

《腾讯新闻》媒体平台

制作  剑钧

周末散文五人行信箱

zmswwrx@163.com

欢迎   关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