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儿女事业有成又添新愁:此身去后何人守?

 京都闻道阁 2023-02-24 发布于北京

京都闻道阁作者索引总目
文丨师利国

昨天,有位七十多岁的老人给我打电话,电话中说了很多平时不想说的话。因为话题很沉重,也使我一时不知所措。仔细想想,过去根本不存在的问题,现在摆在面前,又不能不慎重去面对。
这位老人姓甘,竹山人,今年78岁,退休二十几年,妻子早年去世。现住在丹江口市一个乡镇,一个儿子在广东成家,一个女儿嫁到本市邻县乡镇。身体好的时候经常到儿子那里住一段时间,偶尔也到女儿那里住几天。近三年身体每况愈下,只能待在家里。今年春节,儿子一个人回来陪老父亲过年,女儿时不时来看看。身体好的时候自己照顾好自己不成问题,一旦身体不舒服,水都喝不上,还别说吃饭了。儿子一家隔得太远,只要是身体不舒服,就打电话给一百五十公里外的女儿。这也是在外地儿子十分担心的事,儿子也讲了,八十岁请个保姆,但老人考虑经济负担太重,由于退休早,现在每个月三千多块钱,根本请不起,因为儿子条件也一般。
听老人的意思,当初儿子去广东没有阻拦,当时想的好男儿志在四方,自己去闯有好处。女儿嫁到外地也没有把好关。如果他们都在身边,或者一个留在身边,也不是现在的处境。
老人打电话告诉我他住院了,有些话想跟我探讨一下。
见面后,我看他的精神状态不好,对待病人只能是安慰,相信科学相信医院。
他跟我说:这次病情严重,可能时日不多。今天找你来想听听你的意见,死后安放在何处为好?
我说:有病治病别想那么多,有什么想法给子女商量,别人做不了主。
他说:咱们谈点心事,我认为死后埋在哪里都是很尴尬的一件事。
我说:怎么这么认为?
他说:我出生在竹山农村山沟里,对那里有深厚的感情,父母也埋在那里,身体好时常回去看看。这几年身体不好,有时安排子女回去看看,由于路途太远,他们也没时间。这几年我跑不动了,就请老家邻居帮忙把父母坟收拾一下。我想回老家安葬,子女离那么远,谁去管呢?时间长了,坟头上长树了,子女都不知道。久而久之就成了孤魂野鬼。你对农村比较了解,一旦谁的祖坟没有人管理,不是说这坟无后,就是子女不孝或者说子女混的不行。弄不好,我死后子女还落骂名。回老家也很麻烦,自己离开几十年了,地没有一分,山没有一块,还要给他人说好话,买块地才行。其实子女也不同意回老家,因为他们对老家没什么感情,回去很陌生,最主要的是交通不方便。
与妻子埋在一起我又不同意。妻子是县城的人,从没有在老家生活过,死后埋在我的老家她不同意,我也理解,最后选择回县城,埋在她父母身边。而我也埋在一起,显然也不合适。古人说魂归故里,县城又不是我的故里。
埋在我现在住的乡镇,离子女也特别远,况且他们对这里也不了解,更没有人认识他们。我活在子女们回来看看,因为我是他们的父亲,死了埋在这里同样是一个土包子。但又不能埋在子女方便去看的外地。

我说:你讲的这些都很现实,随着人口流动速度的加快,很多老人都面临这个问题,你就没有别的思路?
他说:你有什么好的想法?
我说:能否转变观念更新思路。为什么非要找一个安身之地?毛主席曾讲“孙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中国传统文化讲魂归故里,树高百尺落叶归根,这是人们难以割舍的情结。但人死了你知道什么?如何安葬?葬在什么地方?你知道吗?既然你不知道?何必还去操那个心呢。周总理伟大吧,邓小平伟大吧,他们死后,把骨灰撒在大江大海。伟人都想的通,何况我们普通老百姓还有什么想不通的?留个坟包有什么用,花几万十几万买个墓地立个碑意义何在?中国人讲入土为安,只要是不在空中飘着就行,无论是把骨灰撒在田间地头,还是撒在山坡树林,这也是入土的一种方式。也许有人会提出,老人去世不安葬一个固定地方,后人如何祭拜,别人会说子女不孝。其实中国人讲的是厚养薄葬,老人活在时尽全力赡养老人。如果老人活在时子女不孝,死后热热闹闹有意义吗?如果担人别人议论,老人可按照自己意愿,立下遗嘱,别人还能说什么?
你这说的很有道理,但我没有往这方面去思考。我看到农村老家50多岁的人,身体很好就开始准备自己的棺材,我也不认同。
就目前来看,子女不在老人身边的人特别多,身体好时无所谓,一旦身体出现问题,很多麻烦就来了。有人会说进养老院也是一种选择,可前提是必须有钱,很多老人住不起养老院,有的老人认为自己有子女,为什么去养老院?也有很多子女对养老院不放心。
很多年龄大的老人十分重视身后事的处理,到了一定年龄就开始操办自己的身后事。说到底还是观念问题。人生如戏,戏如人生,人死后就是另一个世界,说白了就是泥土。
老人听了我的这些劝慰,陷入了沉思,或许,真的动摇了思量许久的一些想法。

2023.2.24十堰

读完本文顺便点下面的“在看”,以资鼓励!您的“转发”是我们前进的最大动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