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大教授戴锦华谈读书:选择50本有质量的书可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对岸合欢树 2023-02-24 发布于河北

对阅读保持饥饿感。——北大教授戴锦华

细数各大名校网红教授,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戴锦华一定榜上有名。

大多数人认识戴锦华教授,都是通过电影,当然,我也不例外。

曾看过一段“戴锦华教授讲电影”的课程,从专业角度剖析一部电影,戴教授的风采曾一度让我痴迷。

文章图片1

后来,在一个演讲类的节目中听她谈到“现代信息技术与人类社会”,其中,她对如今最引人注目的大众文化形态有一段相当深刻的诠释,她说:“每一个人都渴望凝视,而每一个人都只凝视自己,如果每一个人都充满欲望的凝视着自己,那我们凭什么希望他人会同时向我们的自我凝视投注凝视呢?“

除了直播,想想如今流行的“自拍”,一个人背对美景,面向空无,搔首弄姿,是不是这个画面?

这是很多年前戴锦华教授一段振聋发聩的话,当时她还并不为网络熟知,但是于我而言,这无疑是一名宝藏教授,在众多的男性教授中,戴锦华教授无疑是最容易让人记住的一位。

文章图片2

源于对电影与流行文化的热爱,让我一遍一遍刷戴锦华教授的视频,直到她火了,很多人都很喜欢她。

近来,在网上刷到戴锦华教授一则关于读书的视频,其中谈论的观点对很多人来都有益处,故撰文细数。

提起“读书”,是一个让人“头疼的命题”,很多人在年初的时候都有阅读的计划,可是到了年末,发现居然连一本书都没有完整看完。

我之前也是这种状态,而且我感觉自己陷入一个“越想成长越懒惰”的困境。

文章图片3

戴锦华教授引用《基督山伯爵》中的一句话,她说:“选择50本有质量的书,可能会改变你的人生,或许说选择了这些有质量的书并且阅读它,你将拥有一份谁也偷不走、谁也夺不走的财富,你将随身携带、终身携带(这些财富)。

关于读书的益处,不必多言,但是如何找到读书的动力呢?个人有个人的难处。

文章图片4

根据自己的阅读经验,我觉得还是要确定一个方向,要有清晰的阅读计划,比如一年阅读名人自传12本、历史类书籍12本、哲学类书籍12本,技能提升类书籍12本等等,拆解一下就是平均一个月一本,或者一个月四本。

关于书目的选择,戴锦华教授建议读书首先要根据自己的喜好。喜好不是天然形成的,当然,如果你不去读,你可能永远都不知道自己有哪些喜好。

也许有些人喜欢看玄幻类的小说,这当然是一种喜好,但是,当有人告诉你流行的东西就是最好的东西时,是否应该甄别一下,这类书籍对我来说合不合适?

文章图片5

那么,究竟有哪些书籍是值得读一读或者说推荐读一读呢?

戴锦华教授提到了这么几点,第一类书籍经历了时间的考验,比如先秦诸子典籍,孔孟老庄,或者通俗一点来说,读四大名著。

第二类书籍处于前沿状态,它在回答一些前沿的问题,比如科幻类书籍《三体》。

第三书籍,他跟你的生命和你的思路有真正的交织的,比如人在命运面前如何抉择取舍,你可以阅读一下路遥《平凡的世界》等等。

每一次阅读都是一次挑战,至于说什么书是有价值的?什么书是有质量的?戴锦华教授说,这个需要每个人自己去回答。

文章图片6

谈到读书,根据戴锦华教授的总结概括,补充谈一谈我近几年,尤其是近半年的读书经验,我觉得读书是认识自我、寻找乐趣的过程。

我记得以前上学时,教室墙壁上常常贴有名人名言,有两句话印象特别深刻:“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关于韩愈的这段名言,前半句我是认可的,但是,关于后半句的表述,我表达一下我个人的看法。我觉得学习读书,看起来是一件苦差事,但是于自身而言却并不“苦”,当然,这个坚持的过程是很难的,相应的也有无尽的乐趣在其中。

比如之前一直在学习《说文解字》,虽然坚持自学很难,但是一直没放弃,直到深入到文字学领域,发现自己懂得太少太少,要学习的太多太多,这是我近几个月学习《说文解字注》最大的动力。

读一遍有疑惑,再读一遍,之前的疑惑慢慢解开,旧的学习困惑排除,新的学习困难产生,就这样每天坚持努力,做学问的功夫也在一点点累积。

所以说,找到读书的动力,根据自己读书的喜好,寻找到对自己来说有价值,有意义的书,如此日复一日的坚持读书学习,阅读50本以后,可能会改变你的人生,或者说改变你的心态,拥有一份谁也偷不走的人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