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声玉振”坊

 耕斋 2023-02-24 发布于北京



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

穿过古老的万仞宫墙,我们首先看到的就是孔庙第一道石坊——金声玉振坊。

“金声玉振”这个名词,应用较少,不过这座石坊矗立在孔庙入门处,必然有其深刻寓意所在。

这是一座石质牌坊,建于明嘉靖十七年(1538年)。坊是我国古代独特的建筑形式之一,滥觞于汉时的石阙,成熟于唐宋,明清时发展到极致,多以褒美颂德为主,历史渊源久远。

在孔庙入门处小小数百平方米的范围内,耸立着孔庙“棂星门”、“道冠古今坊”、“德侔天地坊”、“金声玉振坊”、“太和元气坊”、“至圣庙坊”等6座牌坊,这些牌坊都是褒扬孔子及其倡导的儒家文化。

“金声玉振坊”为石质三间四柱冲天式,“金声玉振”四字为明代巡抚胡缵宗手迹,高5.60米,长13.50米。柱八角形,前后石抱鼓夹抱,柱头仰莲座,柱顶有圆雕鳞甲独角兽柱“辟邪”一只,俗称“朝天吼”。明间额坊稍高,两次间额坊对称递减,平钑云龙图案。额坊均覆屋盖悬山顶,整石刻成瓦垄形,有脊无吻。

犼又名朝天吼,形状有些像麒麟或者貔貅,其声可震天。相传是龙生九子之一,有守望习惯,因此置于望柱之上。华表柱顶之蹬龙(即朝天吼)对天咆哮,被视为上传天意,下达民情。

这道牌坊为什么叫“金声玉振”呢?“金声玉振”又是什么含义呢?

古往今来,后世对孔子的评价都是极高的,尤其是孟子,更是对孔子的评价推崇备至!他曾经这样评价过孔子: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

意思是说孔子集圣贤之大成,始终而一。“金声”原意是指我国古代乐器“钟”发出的声音;“玉振”原意是指我国古代乐器“磬”发出的声音。在古代奏乐时以击“钟”为始,击“磬”为终,金声玉振的原意为一首完善的乐曲。孟子将孔子思想比喻为一首完美无缺的乐曲,以此象征孔子的思想集古圣先贤之大成,赞颂孔子对文化的巨大贡献。 

那么,究竟“金声玉振”有什么含义?为什么要用音乐比喻孔子的思想呢?

在古代,乐主要作用是使不同等级的人,心灵彼此交流会通,产生一种和谐的情感,故称“和合之道也”。《乐记》则把乐的和合功能说得更加明确:“乐在宗庙之中,君臣上下同听之,则莫不和敬;在族长乡里之中,长幼同听之,则莫不和顺;在闺门之内,父子兄弟同听之,则莫不和亲”。

乐之所以具有和合作用,是因为乐是诗歌舞的和谐统一,是金、石、丝、竹、土、革、匏、木等八种乐器发出的多种声音和谐统一。当人们听到乐时,便会从心灵深处油然而生一种和谐的情感,化解因身份差别而形成的隔阂和怨恨。这就是《乐记》所说的“乐至则无怨”。孔子之知无不尽、德无不全,亦犹乐之金声玉振,故孟子认为孔子堪称得上智圣兼备的人。

“金声玉振”四字还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八音之中,以金石为重,为众音的纲纪。金声并不仅仅指钟声,也指美善之声。“金者,情和之至也。”以金玉比喻美善,有如“金玉良言”之例。古人多以玉比德,“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玉者,国之重器也。”金声玉振,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表现出博大、和合、儒家核心的精神。

在两千五百多年前,孔子创立儒家学说,影响了国人政治、文化和社会理念等诸多方面。两千五百余年过去,先贤的智慧依旧值得我们去思考去学习,也正因为如此,金声玉振之称才当之无愧吧。










(转载于孔孟之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