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98岁中国奶奶的农民画,被联合国总部收藏,国内外大师都赞不绝口

 教授的拐杖 2023-02-24 发布于北京

这个98岁中国奶奶、农民画家

画作被联合国总部收藏

画作被印成邮票

画作被浙江美术馆收藏

画作多次获奖,还出国办展览

她的成功背后的故事到底是什么呢

文章图片2

去外婆家

文章图片3

吃红薯

张新英

上海金山农民画的杰出代表人物

也是现代民间绘画艺术的杰出代表

农村长大,19岁开始进厂工作

1980年退休跟着丈夫学画画

文章图片4

退休前的她

只是一个纺织厂的女工

没进过系统的美术学校学习艺术

退休后才真正的拿起画笔

文章图片5

她的前半生跟无数的中国女性一样

相夫教子

婚姻是父母包办

未婚夫考上大学

她拿出攒的积蓄供他上大学

丈夫毕业后进入军队

而她在家乡当纺织工人

还要带着两个孩子

文章图片6

稻草人

文章图片7

一边是工作养家

一边要照顾两个孩子

就这样的生活过了半辈子

文章图片8

称娃娃

文章图片9

丈夫本身是一位极具天赋的画家

但一直在军队里

两人聚少离多

她退休后,正值丈夫工作调动回来

接触了金山农民画

也在开拓和教更多人创作系列画作

文章图片10
文章图片11

而她退休后,孩子大了,也就没啥生活重心了

于是想着也尝试画画

加上自小有刺绣的经历

又当了几十年的纺织女工

加上半辈子的人生经历

文章图片12

斗鸡

文章图片13

丈夫在外不断寻找和教更多人创作艺术

但从未想到妻子在这方面极具天赋

一天,她看了丈夫收集回来的画稿

她喜欢上这些绘画风格

并且觉得自己也能行

文章图片14
文章图片15

喂牛

心想自己也算是心灵手巧类的

加上有生活阅历

画这些平面的画作应该不是什么难事

于是画了小稿给丈夫看

后来又给小稿上了色彩

丈夫都被她的画作震撼了

文章图片16

煮汤圆

文章图片17

这些画作虽然朴素、野生

但又有蓬勃的力量

画的主题也是大家经历过的

耳熟能详的生活日常

色彩鲜明、大胆

构图简单、严谨

文章图片18

晒太阳

文章图片19

还些许的夸张、变形

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她这些年凭借金山农民画

获得了多个大奖

上海美术馆、浙江美术馆、中国画研究院

荷兰皇家艺术学院、联合国总部等等

都收藏过她的作品

文章图片20
文章图片21

2014年,她的作品还登上了纽约时代广场

更多的外媒在报道她时

都称呼她为“中国的马蒂斯”

可见她的画作优秀程度和吸引人

文章图片22
文章图片23

渔家乐

这幅《夕阳下》

被联合国总部收藏

她靠着这些平面的色彩、色块、构图

创作出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

其实画中的经历是大多数人的人生体验

但在她的笔下

更增添了艺术性

文章图片24
文章图片25

在丈夫的推动下

2007年,金山农民画成为上海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丈夫深知这些农村妇女

虽然没专业接触过美术

但是大多数会剪纸、刺绣、纺织

文章图片26
文章图片27

都是不可多得的心灵手巧的人

只要稍加指导

激发她们的人生经历、回忆

便能创作出有情感的,能打动人的画作

看似简单、粗暴

但都是创作者的真情流露

文章图片28
文章图片29

那些乡村故事、生活场景

儿童时期的日常

五颜六色的都是绘画最好的灵感

就是这些平凡岁月

才能真正的打动人心

文章图片30
文章图片31

比如花衣裳、风筝

剪纸、碎花、色彩鲜明的家具

竹篮、青花瓷的碗等等

这些元素、色彩都能成为

她笔下创作的灵感

文章图片32
文章图片33

简单的色彩、图案的拼接

既有具象又有印象

将艺术性一下子升了好几个高度

她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评为“一级民间工艺美术家”

文章图片34
文章图片35

2004年,她的一部分作品

还出国在日本展出

尤其这幅《吻》

引出了大家的情感

妈妈对于孩子的爱

不禁让我想起了毕加索的抽象画风

文章图片36
文章图片37

如今晚年的他们

养养小动物、回归田园生活

也创作

办展览、文化交流

文章图片38
文章图片39

她笔下的这一幅幅画

都是来自自己对于生活的感受

她追求简约

这些造型、构图、色彩搭配

初看毫无章法

文章图片40
文章图片41

擀面

文章图片42

但是细看却让人回味

如今她的画作在全世界

被多人多熟知

影响力也越来越深远

惟愿身体健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