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史”与“志”

 文野 2023-02-24 发布于山西

弄清“史”与“志”的区别
“史”与“志”同属于社会科学,它们的思想性、科学性、地域性是共同的。
“史”与“志”,又分属不同的学科:
“史”为历史学,要求史论结合,要求作者在占有大量资料的基础之上,对历史事件、人物进行分析研究,发表作者看法,总结历史发展规律,可述可论,多为一人之作。
“志”为编纂学,重在编纂,把多方面资料搜集、整理、考核,然后分门别类地记载下来,保存真实可靠资料。不论证,不议论,寓褒贬于记述之中,述而不论,多为集体编纂。
“史”是探索规律的,“志”是编纂资料的,用资料反映规律。这一点比史更难,要求更高。
隔代修史,当代修志,“史”远而“志”近。
“史”是一条线,简,以纵为主,纵写,采用历史分期法,史体纵看。
“志”是一大片,繁,先横后纵,以横为主,横写,不采用历史分期法,志体横看。
“史”与“志”,在编纂结构上各有自己的特点,它们之间的关系又是辩证的。古人所谓志为史之积,史为志之成,就是指这种辩证关系。
从上述“史”与“志”的不同点来看,基本上可以了解编纂“校志”与“校史”的要求是大有区别的。
我们编写的校志,而不是校史,这是由于:我们的校志主要写建国后学校发展变化和各方面的工作情况,有些老学校早在清代或民国时期便已建校,建校历史有的已长达几十年,作为一部校志,这些老学校的建国前的历史当然不能不写,但主体部分是记述建国后五十年来的学校情况,所以编写“校志”符合“当代修志”的要求,也更为得体。第二、编写校志,要求成为“学校资料大全”,要竖记建校以来各个历史时期的学校情况,横写学校各项教育、教学工作、文体卫生保健工作、学校党政领导与管理和总务工作、勤工俭学工作等等,要求竖不断线,横不缺项。这些正是志的要求。第三、要求用记述体,记而不议。要通过记述各个时期各个方面的资料来反映学校教学规律、学校的成绩与缺点、经验和教训以及功过得失。而要做到这些,必须采用“志”的结构,要求写校志而不是写校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