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语篇学的角度解读实用类文本

 朝百 2023-02-24 发布于湖南

图片

-以《纪念白求恩》为例

山东省滨州市邹平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学校 张令

大多数人认为,实用类语篇与文学类语篇不同,在内容上并没有隐藏较多的含义,并不需要对实用类语篇进行解读,实际上这是一种错误的想法。以纪念性实用类语篇《纪念白求恩》为例,该文章内容具有一定的论述,但并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议论文,不能通过传统的议论文解读方式来解读,可以从目的、语境、思维和修辞四个角度,运用叙事中的相关理念,从语篇学的角度进行解读。

一、意图性解读

(一)榜样教育意图

在《纪念白求恩》中,首要的写作意图就是对白求恩同志进行沉痛的悼念,但作为一个具有纪念性的语篇,该文章并不像表面展示的那样仅仅是对白求恩同志的纪念,还拥有着更深层次的含义。为人民服务的伟大思想,对于当时的党员和干部士兵而言,这种纯粹的理论性思想比较难理解。当务之急是需要一个具体的典范形象树立榜样从而增强影响力、扩大影响范围。同时,在我国的民主革命时期,面对着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两座“大山”,斗争比较复杂,条件非常困难,要明确使命,坚定信念,激发战斗精神,也要为全党与全国人民树立榜样。作者想要通过《纪念白求恩》这篇文章,为广大党员与人民群众树立榜样,开创清新纯净的党风。在文章发表后,直至今日,白求恩的光辉形象依旧对党和政府的大多数领导人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二)明确理论意图

白求恩同志在抗日战争中援助中国,不仅是因为愤慨而产生的个人行为,也是遵循列宁主义的国际行为。但当时的人们对这一概念没有深刻的理解,相对封闭。一部分人甚至认为这场残酷的战争是中国自己的国事。他们不认同“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应当支持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殖民地和非殖民地国家的无产者应当支持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以便世界革命能够胜利”这一观点。面对这些质疑的声音,毛泽东同志结合白求恩同志的伟大事迹,强调了我国人民要与所有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团结起来,同心协力来推翻帝国主义,从而解放国家、民族和人民,解放世界民族和人民。《纪念白求恩》中的“这是我们用来反对狭隘民族主义和狭隘爱国主义的国际主义”,明确强调了此理论思想。

(三)行为纠偏意图

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作者还表现出了行为纠偏意图。在这篇文章的第三自然段中较为含蓄地指出了一些人是“见异思迁的人”“轻视技术工作,认为它不值得做,没有出路的人”。在那个时代背景下,一些人只关注军事工作与党和政府工作,认为只有做这些工作才能有出路和前途,他们看不起技术类的工作。

针对这些错误思想,作者告诫他们,只要依靠自己的工作,他们就可以为革命、党和人民作出贡献,就有“足道”和“出路”。在《纪念白求恩》的第二自然段中,作者还告诫了那些对工作不负责任、害怕担责的人。那些对人民群众漠不关心的人,应学习白求恩医生舍己为人的精神。将白求恩同志的“对工作极端负责、对人民极端热情”进行充分的解释说明,方便读者理解。

二、语境性解读

(一)隐含作者

美国的著名叙事学家韦恩·布斯认为,无论哪一篇文章都有真实存在的“真实作者”与在创作过程中以特定立场来进行写作的“隐含作者”。在《纪念白求恩》这一文章中,反映了非常饱满的作者情感。例如,“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产党党员,五十多岁,为了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受加拿大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中,五十多岁,说明白求恩同志来中国的时候已经老了,但他毫不犹豫地不远万里来中国帮忙,这里充满了作者对白求恩医生敬佩与感恩之情。在《纪念白求恩》文中的最后一段:“白求恩同志和我只见过一次面。后来他给我发了很多信。可是因为很忙,我只回了一封信。我不知道他是否收到了信。我对他的死感到非常悲痛。”表面上,这一段话内容十分简单,但对其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读者们不难发现其中蕴含着作者对白求恩同志的惋惜与遗憾。

(二)隐含读者

文章在拥有“隐含作者”的同时还拥有着“隐含读者”,其代表的是作者心目中的读者或在创作文章时的预设读者。1939年12月21日,毛泽东写了《学习白求恩》一文。“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显而易见,此时的“隐含读者”是每一位共产党员。

三、思维性解读

(一)从渲染思维中纪念与学习

从表面上来看,《纪念白求恩》被解读为先叙后议,但对其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发现,在这篇很长的文章背后有着渲染思维的支撑。以文章的第一自然段为例,在先叙后议的结构中,对白求恩的事迹进行了概述,并积极地号召每一位党员向白求恩同志的精神学习。具体来说,该文章的渲染思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号召每个党员学习白求恩同志的共产主义精神与国际主义精神;第二阶段,号召每个党员践行白求恩同志实践的国际主义路线;第三阶段,对如何学习国际主义精神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与探究。这三个阶段的语言表达虽然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但都蕴含着学习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这一主体信息,使得文章中形成了思维渲染的关系,将每一阶段进行更加细致具体的分析,又出现了更细微的渲染。

(二)从对比思维中纪念与学习

为了提升语篇的影响力与说服力,《纪念白求恩》中使用了较多的对比思维。例如,将白求恩同志的“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与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进行对比,将白求恩医生的“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与较多数人“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进行对比,明显突出了文章想要表达的思想与意图,提升了语篇的影响力与说服力。

四、修辞性解读

实用类语篇具有很多功能,其包括了语义上的功能、成篇功能与交际功能,我们可以从语篇学的理论出发,借用叙事学的相关理论观点,最后从意图性、语境性、思维性以及修辞性这四个角度进行解读。

--该文章发表于《作文》高中版2023年01期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