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人最稀缺的能力(此文无价)

 新用户62784955 2023-02-24 发布于贵州

《高效能人士的执行4原则》中有这样一句话:

“聚焦是一项自然法则。太弱的阳光是不能起火的,但是一旦用放大镜聚焦,它们就会在几秒钟内将纸张燃烧起来。”

收拢聚焦,把力量集中在一处,产生的能量惊人。

这则大自然的启示,同样适用于我们的人生。

人生千头万绪,桩桩件件瓜分着我们的时间和精力,唯有学会取舍,懂得聚焦,才能不被裹挟,过出高效的一生。

真正厉害的人,从来都懂得聚焦重点,聚焦目标,聚焦自己,坚信聚焦的力量。

文章图片1

01

聚焦重点 精准发力

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无数问题,有的人面对问题迟迟想不到解决办法,而有的人却能够又快又好的解决,关键在于对重点的聚焦。

在纷乱的问题中,梳理出重中之重,然后有的放矢,是职场进阶的法宝,也是值得运用到生活中的“通关密码”。

在《学习敏锐度》这本书中,作者瑞米讲述了自己的故事:

她就职于一家跨国公司的医学部,初入职场时,她业务不熟,险些被淘汰。

危中思变,她决定破局。她对照岗位要求,列出自己当前存在的问题,根据时间“四象限”法,做了详细梳理。

她发现在与客户交流时,她缺乏专业知识的支撑,同时,在与国际部同事的对接方面,她的英语口语表达还不够流畅。

这两项问题对她的提升至关重要,所以她决定抓大放小,有针对性地去突破。

她每天利用至少一个小时的时间,来阅读公司产品相关的资料,并且尝试着用自己的话转述出来。

她还给自己报了口语课,一周三节,风雨无阻地准时出现在教室里。

半年的沉淀后,她对公司的产品了如指掌,外语表达也是突飞猛进。

她因此摆脱了“职场透明人”的标签,成为了新进员工里的佼佼者。

懂得区分事情的轻重缓急,聚焦重点,才能于万事缠身中保持条理分明。

不加以分辨,眉毛胡子一把抓,只会使自己陷入无效的忙碌中。长此以往,还会被“明明很努力,却总不尽如人意”的挫败感所击退。

找到关键问题所在,聚焦重点,人生才会有更多的获得感。

文章图片2

02

聚焦目标 心无旁骛

曾国藩曾说:“用功譬若掘井,与其多掘数井而皆不及泉,何若老守一井,力求及泉而用之不竭乎?”

就像挖井,很多时候我们找不到甘甜的水,往往不是我们不够努力,而是我们的努力不够聚焦,又过于急功近利。

挖水井时,在一个地方挖几下,没有水流出,就不再坚持,马上换个新地方又随便挖几下,发现没出水,又选择换地方,到头来两手空空,一事无成。

翻译家许渊冲一生翻译精品无数,择一事,终一生,是大家对他的评价,也是他不凡一生的真实写照。

他自大学时接触翻译,便一发不可收拾。他这一生只有一个目标:把古今中外一流的作品,转化为一流的译文。

聚焦于这个目标,他常年如一日,每天工作到凌晨三四点,直到他100岁去世的前一天,依旧如此。

他要求自己,每天必须译够一千字。他坚持“形美、意美、音美”的翻译理念。

翻译诗词时,既要保持原诗格式韵律工整押韵,又要有原诗思想上的意境之美。

正是这份聚焦与死磕,让他获得了国际翻译界最高奖项——“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

他的学生俞敏洪评价他:“纯粹到心里只有翻译,一生只做一件事,做到极致。”

很多事情就是这样,锁定目标,足够专注,才能求得一个好结果。想要的太多,就难免顾此失彼。

想要做成的事情,就要专注于目标。聚焦是一心一意,也是欲望的断舍离。人生精力有限,要懂得智慧取舍,把好钢用在刀刃上。

锁定目标,死磕自己,才能事半功倍。不懂聚焦,一切都要抓,反而会失去更多。

文章图片3

03

聚焦自己 自我增值

生活中,有些人喜欢炫耀自己的人脉,彰显社会地位,但其实这其中的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只有心里清楚。

很喜欢一句话:“能力是1,人脉是后面的0。”当你变得富有价值了,无数的“0”都会投奔你而来。

在电视剧《老中医》中,有位叫吴雪初的大夫,守着祖传秘方,不精进医术,反而把大把的精力,用在结交达官显宦上。

他在诊所的墙上,挂满和大人物的合影,以此招揽生意,并到处吹嘘他有这些“神仙”保佑。

结果,他因医闹陷入牢狱之灾后,合影上的大人物,各个避之不及。

相反,同为中医的孟河医派传人翁泉海,则凭借着日日精进的医术和医者的仁心,赢得了业界的尊重,挣来了话语权。

吴雪初陷入困境后,反而是他,以一句公道话,免了吴雪初一劫。

吴雪初终于顿悟,打磨自己胜过无效社交,于是,摘掉了那一面墙的合影,专心于提升中医技术,虚心向翁泉海等老中医学习,不仅交到了真心的朋友,也得到了患者的认可。

与其虚荣的无节制参与社交,不如聚焦自己,锤炼自我,让自己增值。

人脉不是追求来的,而是吸引来的。

把对外的能量收回到自己身上,修炼自我,把更多的能力变成自身配置的一部分,自己强大了,自然宾客盈门。

04

写在最后

很多时候,我们忙忙碌碌,却收效甚微,仔细想来:

倒不是我们没有发力,而是没有精准用力;不是我们没有花费时间,而是不够持续和聚焦,远没有达到引起质变的程度;不是我们不曾用心,而是我们本末倒置,太过于聚焦他人,忽视了自己的潜能开发。

人生下半场,愿我们用好聚焦法则:聚焦重点,精准发力;聚焦目标,心无旁骛;聚焦自己,自成贵人,渡己亦渡人。

文章图片4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