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东周一桩历史疑案:王子朝奔楚

 芜史 2023-05-18 发布于天津

这是发生在东周时期的一桩历史疑案。

事件起因于周景王(前520年)去世后,其庶长子王子朝起兵争夺王位,一度赶跑周王,后晋国强势介入,王子朝失败(前516年),流亡到了楚国,

据《左传》记载,王子朝“奉周之典籍以奔楚”——带走了周王室的典籍

十余年后,周敬王趁着吴国攻陷楚都之际,派人潜入楚国暗杀了王子朝(前505年),

其后王子朝的亲信儋翩率余党在周叛乱(前504年),

周敬王出逃,后在晋国帮助下回都(前503年),至此“王子朝之乱”才彻底平定。

周景王,为何执意要将王位传给王子朝?

周景王姬贵,是周灵王之子,东周第十二任君主。

说起周景王,他在整个周朝的历史上是个默默无闻的角色,身为周王,他是不幸的

我们总能听到这样一个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或者“烂船还有三斤铁”,

常用来比喻一个大户人家,哪怕再落魄靠着“骨架子”也好过一般人家,

其实这还真不一定,有些“大户人家”衰落后,那真是“落毛的凤凰不如鸡”

此话用来形容东周的王室实在是太贴切不过了,周平王迁都洛邑后,周王室的日子过得那叫一个落魄,土地、人口尽丧,钱袋空空如也,

本来想摆出“天下共主”的架子从诸侯那捞点油水,哪知诸侯们到了朝见的年限纷纷找理由“玩失踪”,有的甚至数年不进京朝贡一次,

这种情况下,周王室的财源一再枯竭,时不时就发生大大小小的官员们出走各自去谋生事件。

到了周景王在位时,周王室已经非常困难了,王室的体面也快维持不住了,连器皿都要向各国公开讨要,

大多数诸侯倒也“慷慨”,不过也有那么一两个诸侯死死捂住钱袋子,不肯接济王室。

晋国便是如此,

周景王的太子和王后先后去世(前527年),按例各诸侯国应当带着贡品吊唁,晋国是只见使臣不见贡品,副史籍谈声称晋国受封时本也未被赐以礼器,现在忙着对付戎狄,自然拿不出贡品

气得周景王当场就列数了昔日王室赐给晋国的土地器物,

嘲讽籍谈身为晋国司典的后裔,“数典其祖”忘记了祖宗的职守!

晋国为何如此嚣张?

其实周景王与晋国的关系早就已经陷入崩塌的边缘了,这还要从周景王的兄长太子晋说起。

太子晋,德才兼备

虽说周灵王本人资质平庸,没什么作为,偏偏生出了个口碑俱佳、聪明博学的儿子——太子晋

起初周灵王对这个儿子十分钟爱,在太子晋年少时期就已让他参与政务了,

但是随着一场灾难的降临,父子二人的亲密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逆转:

据《国语》讲,周灵王二十二年(前550年)的时候,谷、洛二水争流水位暴涨,危及王宫,周灵王欲修葺加固王宫,却遭到太子晋的指责,

说他加固王宫的做法,简直的亡国之君才会做出的事!(《国语·周语》太子晋谏灵王壅谷水)

周灵王很生气,一怒之下将太子晋废黜为庶人。

这一年陈国贵族庆氏强征“役人”筑城,谁知筑城时夹板脱落,庆氏就杀头论罪,“役人”怒而暴动,杀死了以庆虎、庆寅为首的大小监工.......

可见太子晋的担忧不是没有道理,

此后,太子晋名声大噪,周王室出现了如此才德兼备的太子,诸侯们在震惊之余也产生了一丝不安,

尤其是晋国国君的晋平公,他一心图谋恢复晋国的霸业,生怕王室复苏晋国梦碎,于是在暗中谋划如何对付太子晋,

不过没等他付诸行动,太子晋在被废黜后不到三年的时间,就抑郁而终了,去世时年仅十七岁。

周景王这才在周灵王去世后,得以继承王位(前545年)。

不过让晋国没想到的是,周景王深受其兄影响,一心想要重振王纲。

周景王的苦心

周景王十年的时候(前536年),郑国就发生了一件轰动天下的大事:子产铸刑书

子产是郑穆公的孙子,公子发之子,名公孙侨。

郑简公三十年的时候,子产将法律铸在鼎上,公布于众,他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将刑律公布于众的人。

要知道在当时,民众对刑法条文一无所知,奴隶主们生怕民众了解条文后,会“监督”高高在上的上位者们,甚至与他们争论是非,

因此,他们对此强烈抵触,

不过谁都没想到,此事会在周景王的心里掀起惊涛骇浪来.......

多年后,在“诸侯不朝”的刺激下,周景王做了两件事:一件是铸大钱,一件是铸大钟

从史书的记载来看,周景王打算用币值高的大钱,回收民间使用的小钱;且铸造了一组巨型编钟,名曰“无射(读yì)”。

若说“铸大钱”是为了拯救经济危机,

那么“无射钟”之事就有得可聊了——看似是他一意孤行,实则像是在效仿子产进行改革

所谓“无射”,是当时音律的一种,

周朝用六种不同的钟来表达六种不同的律令,第六律便是“无射”,用王宫乐师伶州鸠的话说种,无射的意律是:为了“弘扬前贤的美德,为民众树立榜样”,

由此可知,周景王顶着压力打造体积更大、声音更响亮的大钟,用意就是想要加强王室的权威,恢复统治秩序,

可想而知,周景王此举对霸主国晋国来说意味着什么,王道都衰微了,实际上诸侯们自身处境也很尴尬了,卿大夫专权,他们怎能容忍周王在这个时候跳出来强调礼法秩序呢?

因此,周景王重建秩序的决心虽然很强,但实行起来却是十分困难的,而且一个无权无势的周王,仅凭一套大钟是根本无法改变现状的,

不过,周景王的一片苦心,还是得到了儿子王子朝和大夫宾起的支持。

周景王暴死,是巧合,还是阴谋?

据《左传》讲,周景王很宠信庶长子王子朝,一度想把太子猛废掉,而立王子朝为太子。

要知道王子朝是庶子,按宗法制来说根本轮不到他当太子,

像西周时期的周幽王也是在先将褒姒立为王后的基础上,废掉太子宜臼(周平王)改立褒姒之子伯服为太子,

实际上,周王这个角色想要做出改立庶子的决定是十分困难的,

那么周景王为何不顾礼制,想要册立王子朝呢?

还好,尽管《左传》没有说明原因,但也给我们留下了一些线索。

据史料记载,周景王图谋变法的举动引起了周室大夫单旗(单穆公)、刘挚(刘献公)等人的强烈反对,

他们不仅反对周景王,而且对“宾起的为人”、“王子朝的话”也恨之入骨,想寻找机会除掉他们,

——由此得知,周景王喜爱王子朝的原因,主要还是这个儿子与自己志同道合,他把未能实现的理想也寄托在了王子朝身上。

不过,周景公深知想要进行改革,是困难重重,单旗等人就像一块巨石一样,挡在道路的中央,

为了能给王子朝减轻压力,周景王决定先下手除掉单、刘等人,

于是在一个风和日丽的夏天,周景王召集公卿们一起去北山打猎,计划趁着这个时机将单旗、刘挚杀掉,

可没等周景王实施计划,意外就发生了——周景王有心疾,突然就死在了途中

他临死前,嘱咐大夫孟宾,要他扶立王子朝接班。

奇怪的是,周景王去世四天后,刘挚竟也去世了,这究竟是巧合还是隐藏着什么内幕?

我认为,应当是单旗等人利用周景王的旧疾,先发制人除掉了他,而众目睽睽下,“罪魁祸首”难逃罪责,刘挚因此赔掉了性命,

当然这些并没有根据史料,只是巧合太多了,不免深思。

王子猛与王子朝之争

因刘挚无嫡子,其职务由其庶长子刘蚠继承,这个刘蚠简直是与单旗“狼狈为奸”,

二人得知王子朝或奉遗命即位后,先一步发动宫廷政变,杀掉了王子朝的帮手辅政大臣宾起,随后拥立太子猛为周王,即周悼王。

王子朝一度很平静,平静到单旗等人以为他认输了,

谁知周景王葬礼之后,王子朝依仗着旧官、失业的百工,以及灵王、景王的族人发动了声势浩大“叛乱”!

从这些史料来看,周悼王即位后,单旗等人应当是在王室内部进行了一次清洗运动

不少人失去了官职,不少人被排挤出了朝堂,单旗等人的暴行受到上至王室大臣,下至庶民百公的强烈反对,

想来,王子朝在周民心中应当具有一定的政治威望,

总之,刘蚠、单旗纷纷出逃.........傀儡周悼王已吓得六神无主了。

王子还见单旗跑掉了,找到召庄公商议,假意与单旗结盟再趁机杀掉,

于是,王子还带着周悼王追赶单旗,在崿岭大张旗鼓地与他假意结盟,后一起往回走,等他们到达平畤(周邑,疑为郊祭场所)时,事先埋伏在里的诸王子们冲了出来,

单旗见中了埋伏,拔腿就跑,可他毕竟是政治老手,常年盘踞朝堂,手里必然是有资本的,也断然不会单桥匹马出走,

在诸多王子追杀下,单旗一方还是游刃有余的,并且很快扭转了形势,

几经交手后王子们不敌,还、姑、发、弱、鬷、延、定、稠八名王子战死,其余王子见大事不妙,急忙奔着都城逃窜,

单旗也杀红了眼,带着人马追到了都城洛邑,展开了猛烈的攻势,

这时晋国听闻周王室大乱,也慌忙派大夫籍谈、荀跞率军队渡过黄河赶了过来,

晋国当然不希望主张改革、深得民心的王子朝坐上王位,所以急急忙忙派兵,护送周悼王回都城镇压,

岂料周悼王一见打打杀杀的场面吓破了胆,一日三惊,当年冬天就忧惧而死了,

晋国没料到这一情况,仓促下协同单旗等人将周悼王的胞弟王子匄立为了国君,是为周敬王。

王子朝见晋师威猛,巩简公、甘平公等人先后战败.......就带着百官迁居于尹地,随后在尹地的贵族尹氏主持下,

王子朝也被拥立为王,因尹地位于洛邑西南,王子朝亦被称为“西王”;

晋师撤走后,王子朝率军攻打王城,周敬王不敌,带着人马逃到了狄泉,因狄泉位于洛邑东,人称周敬王为“东王”;

洛邑王城落入了王子朝的手中。(前519年)

此后,东、西二王是你来我往,互相攻杀,各有胜负。

期间晋国曾派士景伯到王城乾祭门询问周室内乱的是非曲直,后“晋人乃辞王子朝,不纳其使”,疑似走了个过场,

实则明显站队周敬王,晋国还在会盟诸侯时主张“同恤王室”向敬王输送粮食,有意思的是宋国断然拒绝了,

疑似晋国资助周敬王的同时,楚国一方的势力却在暗中支持王子朝........

王子朝,携周典奔楚

三年后,王子朝的大臣召庄公、上将南宫极相继去世,周敬王听说后就命人散布谣言,说王子朝惹怒了上天,南宫极是被天雷劈死的!

一时之间,王城内部谣言四起,不少人信以为真,人心悚惧,周敬王见时机成熟,便向晋国求助。

晋国当然乐得除掉王子朝,遂派大夫荀跞率兵入周,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个节骨眼儿上本是王子朝支持者的召伯盈(召简公)临阵倒戈,投靠了周敬王,

尹氏亦转变了阵营,

王子朝瞬间失去两个重要帮手,实力大减,被迫带着召氏之族、毛伯得、尹文公等人携周之典籍奔楚!(前516年)

随后派使者遍“告诸侯”,数说“单刘立少,以间先王”、“行乱于王室”的罪行,似向天下为自己喊冤.......

周敬王在晋国帮助下终于回到了洛邑,但是王城民众在王子朝多年的苦心经营下,压根不愿意承认周敬王,

迫于无奈,周敬王只得避居到了洛邑成周城,并以成周为新都,王城便成了旧都。

召伯盈、尹氏固的下场也颇为凄凉,

不过三年的时间,周敬王就算起了旧账,召伯盈、尹氏固双双殒命.......

王子朝之所以选择楚国,显然是因为楚国强盛,与晋国势均力敌,

不过王子朝的运气却不怎么好,他奔到楚国时,恰逢楚平王死、楚国内乱,一行人被迫滞留在楚边境地区坐等时机,

这一等就等了十余个年头,

不幸的是,楚国内乱后没过多少年,就被吴、蔡等国攻破了都城,

周敬王得到消息,立刻派出杀手,趁着混乱之际将王子朝暗杀了(公元前505年),也有人认为幕后凶手是刘文公(刘蚠),

其后王子朝的亲信儋翩率余党在周叛乱(前504年),

周敬王再次出逃到了姑蕕,后再一次在晋国帮助下回都(前503年),至此“王子朝之乱”才彻底平定。

“王子朝奔楚”事件,真相是什么?

尽管史书上说王子朝“作乱”,但是后世却存着截然不同的看法:

有人认为,这根本不是王子朝在叛乱,就大夫单旗搞政变,而且王子猛(周悼王)是“篡”位,王子朝才是正统继承人......

这种看法也不是空穴来风,

据《左传》记载,王子朝在《告诸侯书》已明确指出:王后无嫡,则择立长

也就是说,其实周景王并无嫡子,王子猛也是庶子,压根没被立为太子,

另据《国语》载,“景王既杀下门子”,

三国时期韦昭作注说:下门子,周大夫,王子猛之傅也。景王无适子,既立子猛,又欲立王子朝,故先杀子猛傅下门子

是说,周景王为了阻止单旗等人将王子猛这个傀儡推上太子之位,就先下手除掉了王子猛的老师下门子........

而且,《春秋·昭公二十二年》记载王子猛死时,用的是“卒”字,

可据《礼记·曲礼下》说: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为什么王子猛(周悼王)之死,用的是大夫级别的“卒”?

无可厚非的是,周室“百官”同时失业了,并且他们拥护的都是王子朝,

结合王子朝派使臣四处散发《告诸侯书》来说,想来诸侯们应当是清楚内幕的,毕竟谁才是合法继位者可瞒不了世人,

这也是为何只有晋国一头忙乎,别的诸侯国不愿卷入其中的原因,

他们明知道王子朝才是周王继承人,可当时各诸侯国把持大权的,也都是“僭越”礼制的卿大夫们,

他们既做不出为王子朝讨公道打自己脸的事,也不愿意违背事实,

只能事不关已,高高挂起.......

不过周王室内讧这个事儿,在历史上也算不得是多么轰动的事件,

说来说去,也只是一场王室内乱而已,

但是这么一梳理后发现,似乎其中还藏着许多内情:

比如,王子朝为何要带走周室典籍?可见应当是相当珍贵的,他死后这批典籍在哪?

除了这些疑团,

还有一连串的异常令人起疑,如做过周朝“守藏室之官”的老聃,似乎也是在这一时期颇为仓促地“辞周退隐”,自此之后了无踪迹.......

这场王室内乱,或只是冰山一角,背后也许还隐藏着一连串的疑案待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