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国是春秋时期的大国,晋文公是“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之子晋襄公保持了其父的霸业。晋襄公即位的第一年(前627年),晋国在崤之战中打败秦国、在箕之战中生擒白翟国君、在泜水之役中声望赢过楚国,晋襄公的霸气比其父有过之而无不及。晋襄公能够称霸诸侯,得益于晋文公留给他的一帮老臣:先轸、赵衰、先且居、栾枝、胥臣、箕郑、魏犨、郤缺、荀林父、狐射姑、屠击、士谷、梁益耳……晋国可谓人才太多了。当年,晋文公重耳逃难齐国和楚国之时,齐桓公和楚成王对重耳手下有如此多的贤人志士就羡慕不已。正是这些人为晋文公打下了霸业,使晋国成为当时霸主。然而,人才是不好把控的,奴才好把控但不能治国安邦。面对如此多的人才,晋襄公显然没有其父的把控能力。 影视剧中晋文公逃亡图 前622年,中军将先且居、中军佐赵衰、上军将栾枝、上军佐胥臣先后去世。他们去世之前,晋国的人事安排如下:
另据史家推测:胥婴和屠击也于此前去世,这就是说十卿中有六卿去世,只剩下四个,这对晋国来说是个巨大的损失,对晋襄公来说是个巨大的挑战。为什么说是个巨大的挑战呢?用人成功的话,晋国就可以政治稳定,国势日上;不成功的话,必然是互相残杀,国势日衰。那么,晋襄公是如何重组领导班子的呢?据史书记载,晋襄公在重组领导班子的时候,一年之中组了三次。 第一次组合。公元前621年,据《左传》记载:“晋侯将登箕郑、先都,而使士縠、梁益耳将中军。先克曰:'狐、赵之勋,不可废也。’从之。“晋襄公本来是准备这样安排新的领导集团的:由士谷将中军,梁益耳佐之;箕郑将上军,先都佐之。但由于先且居之子——先克的反对,晋襄公被迫重用狐氏、赵氏、先氏。当时,在晋国势力最大的几家是:狐家、赵家、先家。但这几家由于势力太大明显是受打压的,公元前629年,狐偃去世之后,狐偃之子狐射姑没有接班进入卿列,就是晋文公打压狐氏的例证。现在先且居和赵衰去世,晋襄公不准备安排先克和赵盾进入卿列,明显是想打压先氏和赵氏,所以先克提出反对。由于这三家势力很大,所以晋襄公答应了先克的请求。 第二次组合。还是公元前621年,据《左传》记载:“六年春,晋蒐于夷,舍二军。使狐射姑将中军,赵盾佐之。”先克也成功进入卿列,组合如下:
晋襄公想打压势力太大的狐氏、赵氏、先氏的目的显然没有达到,这起因于晋国公族之衰。晋献公(前676年-前651年在位)之时,曾经屠杀公族,当时晋献公听从士蒍之计,筑新城,将“桓庄之族”迁于新城居住,给予他们富足的生活。桓庄之族非常高兴,以为是受到了优待、是地位高贵的象征,他们没想到,当他们住到新城后,晋献公派军队把他们全部屠杀了。晋献公将祖辈留下的公族全部屠杀后,把自已的儿子们也一个个流放到了国外,只留下接班人在国内,这叫“公族外放”。晋文公即位后,继承了其父的这一种法,只留接班人在国内,而将其他儿子流放国外。这个措族造成了晋国公族势弱,异姓势力崛起。传统宗法制的嫡长子继承君位、其他儿子封卿大夫的做法在晋国没有延续下来,这就使晋国卿大夫为异姓所把持,为三家分晋埋下祸根。到晋襄公时,已经明显不能控制这些异姓卿大夫了。 第三次组合。狐氏、赵氏、先氏成功进入卿列后,斗争并没有结束。公元前621年,《左传》记载:“阳处父至自温,改蒐于董,易中军。阳子,成季之属也,故党于赵氏,且谓赵盾能,曰:'使能,国之利也。’是以上之。宣子于是乎始为国政。”阳处父是晋襄公的老师,他出使外国回国后,对赵盾居于狐射姑之下不满,因为他曾是赵氏家臣,于是说服晋襄公让赵盾取代狐射姑,于是领导班子的组合变成了这样:
晋襄公这频繁的人事变动,在他活着的时候没什么问题,因为晋襄公也是强硬的人物。可惜晋襄公命短,就在公元前621年八月,新的领导班子还没有稳定下来之时,晋襄公去世了,而他的儿子才三岁。于是内乱开始了。 影视剧中的晋襄公 第一次内乱:狐、赵之争。晋襄公去世之前指定年幼的太子夷皋为君。赵盾和狐射姑明显没有把晋襄公的话当回事,赵盾认为太子夷皋年幼不能理政,不如立襄公的弟弟公子雍。公子雍当时在秦国为人质。狐射姑反对赵盾,主张立在陈国为人质的襄公弟弟公子乐。赵盾派遣先蔑、士会前往秦国迎立公子雍,同时狐射姑也派人前往陈国迎立公子乐。赵盾派杀手在半路将公子乐一行全部杀害。狐射姑大怒,因为自己失去一把手的位置是因为阳处父,于是派狐鞫居杀了阳处父。赵盾派人诛杀了狐鞫居,狐射姑也逃亡翟国,后来身死异乡,狐氏家族就这样退出了晋国政坛。 第二次内乱:当初在夷之蒐时,梁益耳、士谷、蒯得、先都、箕郑等人因为当初先克的一句话而没有进入卿列。先克在狐射姑被赵盾迫害到国外后,接任中军佐一职,成为晋国二把手,强抢蒯得的田地。前618年正月,先都、箕郑父、士谷、梁益耳、蒯得派刺客刺杀了先克。先克被杀,赵盾下令将先都、梁益耳杀了。赵盾借机铲除异已,箕郑父、士谷、蒯得也随后被擒,晋灵公的母亲穆嬴,想保住几位老臣以制衡赵盾。结果赵盾并未取得穆嬴的首肯就将几位老臣斩杀。 第三次内乱:杀害晋灵公。反对赵氏的人尽皆被诛杀,原来的六卿只剩下赵盾和荀林父。赵盾重建三军六卿,六卿将佐如下:
这套人马,完全是赵盾亲党,晋灵公成了傀儡,随着晋灵公的年长,君臣之间的矛盾不可避免的爆发了。公元前607年,十八岁的晋灵公想杀了赵盾,夺回自己的权力,《左传》记载:“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赵盾斗且出,提弥明死之。……乙丑,赵穿攻灵公于桃园。宣子未出山而复。大史书曰:'赵盾弑其君。’以示于朝。”赵盾杀害晋灵公之后,使赵穿至周迎接晋文公之子——公子黑臀而立之,是为晋成公。 赵盾继续专权,直至公元前583年,晋景公发动“下宫之难”,赵氏才被铲除。晋国异姓卿大夫乱政的局面,实始于赵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