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们往往喜欢论是非,殊不知是非从不是对外的,向内求才能尽是非。王阳明先生即道:“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

 读原著 2023-02-24 发布于四川
    弟子总喜欢论人是非,其父母批评他道:“是非这个东西岂可一言就能说清楚的,站在不同的角度,是非的判断或许就是倒过来的,没有弄清事实之前,什么是非都是不靠谱的。”
  先生道:“你们都没有抓住根本,是非本质是只对自己的,哪有对别人的。孟夫子即言,'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是非外化出来是智,智是什么?智只是仁,良知的妙用罢了。良知没有诚致,哪来的智?哪里的是非?良知莹彻了,明得了自家本体,自有个致中正的是非出来,根本不需要向外求。你以为的弄清楚了的事实真相,就一定是最终的事实真相吗?你以为眼睛看到的善恶就一定是终极的善恶吗?真是这样,夫子为何还说'唯仁者能爱人,能恶人’?而一旦在格物致知,明心明镜上用功,而非在照上照物上用功(好比以镜照物,若只在照上用功,不知镜尚昏在,何能照!致知格物,如磨镜而使之明,磨上用功,心明了镜子明了后,亦未尝废照),一旦恒不自欺,常自信自己的良知,保持住良知的常明常觉常照,自然物之来者自不能隐藏其妍媸好恶,自然就能'不虑而知’,'恒易以知险’,'不学而能’,'恒简以知阻’,'可以前知’,这便是得良知之妙用的结果。
   王阳明先生说得更彻底——
   “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良知之在人心,无间于贤愚,天下古今之所同也。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良知只是个是非之心,是非只是个好恶,只好恶就尽了是非,只是非就尽了万事万变。” 又曰:“是非两字是个大规矩,巧处则存乎其人。” 
      也就是讲,要想让是非未发即中,发而中节,无不中道,前提一定是平日里随时随地在事上勤下'好善如好好色,恶恶如恶恶臭’的存养良知功夫,只好恶就尽了是非,只是非就尽了万事万变,如此下去,自然无往不是道。至于得良知妙用到何种程度,则'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王阳明先生最后总结道——
   '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生民之困苦荼毒,孰非疾痛之切于吾身者乎?不知吾身之疾痛,无是非之心者也。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良知之在人心,无间于圣愚,天下古今之所同也。世之君子惟务致其良知,则自能公是非,同好恶,视人犹己,视国犹家,而以天地万物为一体,求天下无治,不可得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