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天老照片】-2万-1994-1952年一连长观影时大哭,指着旁白主角说:她是我失散6年的妻子

 泊木沐 2023-02-24 发布于辽宁

当时代的洪流如波涛般袭来,个人的想法意志往往显得那么渺小,只能忍痛背井离乡、与家人分隔两地。

但正所谓,苦难也能造就一个人,一对新婚燕尔的小夫妻,因战争杳无音信,也曾绝望崩溃过,可最终为了相聚的信念,二人好比凤凰涅槃迸发出难以想象的能量。

他们就是抗美援朝战士冯学永,特级治淮劳模李秀英。两人在成为保家卫国英雄之前,就是身边无处不在的普通人,并且命运对二人还更为残酷一些......

1927年,李秀英出生在颍上县慎城镇老汽车站对面一个叫五里墩坊的地方,出生在一个十分贫困的家庭,父母勉强将她养到三四岁,便发觉无力再抚养她。

此时恰好舅舅家没有孩子,加上家里是做小生意的,基本能维持温饱,于是家里便把孩子过继了去,而懵懂的李秀英也就这样离开了亲生父母。

无论是身为亲戚,还是做养父母,新家庭对她还算不错,可养育之恩里总包含着期望其能养老的打算,年幼的李秀英敏感的捕捉到这个信息。

——比如八岁时,就开始承担起给店里干活的担子,像擀饺子皮、包饺子这些活计,干得比成年人都利索。

因李秀英的早慧懂事,养父母对这个女儿越发满意,日子就这样波澜不惊的过着,直到她13岁那年,颍上县突发洪水......

当时漫天的水将田地、房屋全部冲塌,村人们哭叫着、眼睁睁看着亲人挥舞着双手被洪水卷走却无可奈何,李秀英被吓呆了。

就在洪流即将把李秀英也卷走的千钧一发之际,求生的本能让她用尽力气爬上了一棵大树,正是这棵几人合抱都吃力的大树,救了李秀英一命。

水灾之后,生意也没本钱做下去了,李秀英就随养父母四处讨生活,靠着给四邻洗衣、做力气活糊口。

经历生死的李秀英,一度每晚都会被洪水迎面而来的噩梦惊醒,这让她害怕之余,也发誓既然捡回了一条命,就得好好地活着,因而干活非常卖力,总能让雇主赞不绝口,几年之后,倒也攒下了一份家业。

十八九岁时,养父母开始为李秀英的婚事做准备,觉得异地他乡找的小伙子很难知根知底,决定回到颍上县招婿进门,经人介绍,本分老实的冯学永就来到了一家人的面前。

冯学永家境更为艰难,独自一人闯荡谋生,做梦都想有一个温暖的家,过上不再漂泊的安稳日子。

二人相识不久就互通心意,为彼此相似的命运感到心疼,认为相遇正是月老牵线,未来并肩同行,日子定会红红火火。

婚后,冯学永勤劳踏实的种地,李秀英则缝补衣服、精心做着一日三餐,烟火气让小家温情脉脉,不久就生下第一个孩子。

养父母看着女儿女婿过得如此美满,整日里都十分舒心,帮着带孙子笑得合不拢嘴。

变故发生在1946年的秋天,因冯学永父母年迈,他要回家帮忙收麦子,李秀英叮咛完注意安全、替自己向二老问好等嘱咐后,就在家等着冯学永回来。

谁料,在冯学永渡沙河回家的过程中,正跟来抓壮丁的国民党撞了个正着......

来人二话不说,直接绑了冯学永就要走,吓得冯学永连连求饶,哭着说家里还有怀着孩子的妻子等他回去呢,可国民党军人压根不听。

哪怕冯学永再三哭诉,自己是家里唯一劳动力,若人没了,两边的父母、妻儿都得饿死。

这些人也丝毫没有动容,狠心的将冯学永抓走,甚至连让他跟家人告别一面的机会都不给。噩耗传到李秀英耳中时,她顿感眼前一黑,极度绝望悲伤之下连眼泪都流不出来,只觉得天要塌了。

养父母的哭喊声响彻颍上县,这反倒让李秀英清醒了过来,她看着一夕之间老了许多岁的双亲,湿漉漉眼睛的幼子,摸着肚子里已经有了胎动的孩子,决定要振作起来,一定要把家扛起来,等着冯学永回来。

即使身怀大肚,李秀英为了养家什么重活都干,穿插着收农作物、卖菜,白皙的肌肤很快变得黝黑又粗糙。

养父母心疼不已,觉得虽然眼下是能过活,可自己身体不济帮不上忙,孩子一年大过一年,压力只会更重,踌躇再三劝着李秀英改嫁。

李秀英毫不犹豫的拒绝,她坚信丈夫一定会回来,与此同时,冯学永在国民党军里度日如年,看着众人醉生梦死、恶习满满的行为,他真是一天都不想待。

但为了妻儿又不能寻死,终于跟志同道合想要逃离的“壮丁”们搭上了话......

大家一起商议着逃亡计划,可国民党的看管也不是闹着玩的,每一次被抓回后,都得受足皮肉之苦,可铁腕镇压盖不过对自由的向往。

冯学永所在的部队光明战胜黑暗,决定起义,不久加入了解放军。

冯学永加入解放军后,就打算联系妻儿,可焦灼的战况总把计划打乱,信件无法寄出,他决定先把国民党赶跑,待一切风平浪静了,就能安心回家了。

为了跟家人团聚的信念,冯学永在战场上舍生忘死,可算等来了新中国的建立。

正在冯学永及战友都兴高采烈准备返乡时,朝鲜战争打响,此时的冯学永,历经数年戎马生涯后,早已有了身为军人的责任,好不容易才缔造的新中国不能再被打回原形,人民的幸福生活才刚刚展开。

回家和出战的两难抉择下,冯学永咬牙选了后者,跟着志愿军跨过了鸭绿江。后来他凭借战功与资历,也逐渐从一名普通的解放军士兵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军官,并随部队在泉州驻防。

而李秀英也“不甘示弱”,慢慢成长为巾帼英雄,当淮河水灾,毛主席发起号召,她义不容辞加入了治河运动,带领26个女人组成了“女子突击队”。

虽为女子,可李秀英一行人凭实力让众人刮目相看,每日清理泥沙,肩膀都被压出了淤青,第二日仍旧超额完成任务,积劳成疾口吐鲜血,也不顾医生的劝阻,立刻返回到治河工作中。

超凡的表现,使得李秀英两次被评为特级治淮模范,登上了《人民日报》封面,更受邀参加中国人民政协会议,得到毛主席的亲切问候和签名。

——《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纪录片中,李秀英的亮相让全国都印象深刻。

随着《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纪录片的播出,1952年的一天冯学永正带着战士收看,大家只见他们的连长,突然就盯着屏幕不说话,因为当影片中出现了那个熟悉而又陌生的身影时,冯学永有些愣住了......

而当影片旁白说到主角“全国特级治淮劳模,颍上县农家女李秀英”时,他眼泪流了出来,蹲在地上抱头痛哭,赶紧围过去询问,冯学永哽咽着说:“她是我失散6年的妻子啊。”

不过此前因为怕妻子已经有了新生活,他一直不敢去打扰。在后来打听到妻子近况后,他才于在1956年鼓足勇气,给妻子写了一封信。

信件寄到李秀英手上时,她简直不敢相信,以为是做梦,赶忙带着一家老小前往冯学永所在的部队,时隔六年,一家人终于团聚......

二人万语千言难以表达,相拥在一起,大感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今日的相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