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说宋朝十八帝 之 宋朝最幸运的皇帝:宋真宗 四、得5位贤相辅佐,幸运实现宋朝第一个“之治” (二)励精图治 2. 年号“咸平” 宋真宗继位的第二年,确定自己在位的第一个年号:咸平。咸平,举国上下、皇帝官民悉数太平安宁之意,既寄托着赵恒对自己治下的“天下”的美好期望,也是对自己治理国政提出的要求。 为了实现“咸平”目标,从咸平元年(998)至咸平六年(1003),宋真宗如继位第一年一样,始终励精图治,做出了坚持不懈的努力。 咸平元年正月初七,宋真宗“召学官崔颐正讲书,因命宰臣选明经术者以闻。” 初八,“阅御龙直”,检阅禁军“御龙直”部队。 十四,“彗(星)出营室北。” 二月初三,“吕端等言彗出之应,当在齐、鲁分。” 宋真宗说:“朕以天下为忧,岂直一方耶?” 初四,宋真宗下诏,“求直言,避殿减膳。” 初五,宋真宗亲自审案,“虑囚,老幼疾病,流以下听赎,杖以下释之。” 初七,“彗灭。” 三月二十三,“以赵保吉(李继迁)归顺,遣使谕陕西,纵绥、银流民还乡,家给米一斛。” “夏四月,旱。” 初四,“祷白鹿山(在修武县北)。” 二十,“遣使按天下吏民逋负悉除之。” 五月初七,宋真宗“幸大相国寺祈雨,升殿而雨。” 六月初四,宋真宗下诏,命“近臣举常参官才堪转运使者”。 二十九,“以旱免开封、二十五州军田租”。 七月初八,“诏民供亿山陵者赐租什二。” 十二,“诏沿淮诸州藏瘗遗骸。” 八月十七,“禁新小钱。” 十月初一,“日有食之。” 二十一,“许群臣著述诣合献,令两制(翰林学士、知制诰)铨简。” 十一月初九,宋真宗下诏,“葺历代帝王陵庙。” 十二月初八,“令三司判官举才堪知州者各一人。” “是岁,定州雹伤稼,遣使振恤,除是年租。” 二年正月初十,宋真宗下诏,命“尚书丞、郎、给、舍,举升朝官可守大郡者各一人。” 二十二,“定诸司使以下至三班使臣有罪比品听赎。” 二月十二,以赵普配飨太祖庙庭。诏羣臣迎养父母,蠲天下逋负,释系囚。 二十五,“戒百官比周奔竞,有弗率者御史台纠之。” 三月初三,“江、浙发廪振饥。” 闰月初四,宋真宗“以久不雨”,“谕宰相曰:'凡政有阙失,宜相规以道,毋惜直言。’”又下诏,“天下系囚非十恶、枉法及已杀人者,死以下减一等”,又下诏,“两京诸路收瘗暴骸,营塞破冢。” 初五,“幸太一宫、天清寺祈雨。” 初七,“罢有司营缮之不急者”,下诏指示,“中外臣直言极谏”。 二十三,下诏,“江、浙饥民入城池渔采勿禁。” 五月初五,“严服用之制。” 七月二十二,制圣教序赐传法院。 二十四,“幸国子监,召学官崔偓佺讲《尚书·大禹谟》”,“还幸崇文院,赐秘书监、祭酒以下器币。” 二十六,“置翰林侍读学士,以兵部侍郎杨徽之等为之;置翰林侍讲学士,以国子祭酒邢昺为之。” 八月十六,“大阅于东北郊”,在京城开封东北郊举行大阅兵。 九月初九,“召宗室宴射后苑。” 二十四,“幸骐骥院,赐从官马”,“还,宴射后苑。” 十月初三,“宜州执溪峒蛮酋三十余人诣阙,诏释其罪,遣还。” 初四,“放澧州蛮界归业民租。” 初九,“置福建路惠民仓。” 十一月十六,宋真宗下诏,“幸河北,所次顿舍给用,毋泛及州县。” 二十,“狩近郊。” 二十二,“赐京城父老衣帛。” 当月,辽国侵犯宋朝北部边疆。 十二月初二,“赐近臣戎服厩马。” 初五,“驾发京师,次陈桥”,宋真宗北上迎战辽军。 十二,“宴从臣于行宫。以王超等督先锋,仍示以阵图,俾识部分。” 十三,进驻澶州,“赐近臣甲冑弓剑。幸浮桥,登临河亭,赐澶州父老锦袍、茶帛。” 十五,“次大名,躬御铠甲于中军。” 十八,“召见大名府父老,劳赐之。” “是岁,江、浙、广南、荆湖旱,岚州春霜害稼,分使发粟振之。” 三年正月初一,“驻跸大名府”,“诏并代都部署高琼等分屯冀州、邢州。” 初五,“以葛霸为贝冀、高阳关前军行营都部署。莱州防御使田绍斌凡十人以功进秩。” 初七,“流忠武军节度使傅潜于房州、都钤辖张昭允于通州,并削夺官爵。” 初九,“幸紫极宫,还登子城阅骑射。” 十二,“赦河北及淄、齐州罪人,非持杖劫盗、谋故杀、枉法赃、十恶至死者并释之。录将吏死事者子孙,民被焚掠者复其租。罢缘边二十三州军榷酤。令诸州举吏民有武艺及材力过人者。” 十六,“发大名府”。“益州(治今四川成都)军变,害钤辖符昭寿,逐知州牛冕等,推都虞候王均为首作乱”,下诏,“户部使雷有终为泸州观察使,帅师会李惠等讨之,均闭城门固守。” 二月十四,下诏:“近臣并知杂御史、尚书省五品及带馆阁三司职者,各举升朝官有武干堪边任一人。” 二十一,“京畿旱,虑囚。” 四月初七,“阅河北防城举人康克勤等搫射。” 二十五,“前知益州牛冕、西川转运使张适并削籍,冕流儋州,适为连州参军。” 五月丁卯(《宋史》记误,五月无戊寅日),“诏天下死罪减一等,流以下释之,十恶至死、谋故劫杀、坐赃枉法者论如律”,“幸玉津园观刈麦”。 十二,“幸金明池观水嬉,遂幸琼林苑宴射。” 二十五,“御试河北举人”,“河决郓州,诏徙州城”。 六月二十二,“以向敏中为河北、河东宣抚使,按巡郡国,存慰士民。” 八月初九,“京东水灾,遣使安抚。” 九月初七,“赐契丹降人萧肯头名怀忠,为右领军卫将军、严州刺史;招鹘名从化,为右监门卫将军;虫哥名从顺,为千牛卫将军。” 十月初一,“雷有终大败贼党,复益州,杀三千余人。” 初九,“绵、汉都巡检、澄州刺史张思钧削籍流封州。” 十六,“滨州防御使王荣削籍流均州。” 二十二,(《宋史》记为“己丑”,误,当为“乙丑”),“雷有终追斩王均于富顺监,禽其党六千余人。诏原川峡路系囚杂犯死罪以下。雷有终等以功进秩有差。” 二十三,“以翰林学士王钦若、知制诰梁颢分为川、峡安抚使。” 十一月初一,“环庆副部署徐兴削籍配郢州”。 初二,“灵州副部署孙进责授复州团练副使。” 初五,“均畿内田税。” 初九,“诏群臣尽言无讳,常参官转对如故事,未预次对者听封事以闻。” 十二月初五,“狩近郊,以亲获禽献太庙。” 十四,“阅武艺,遂宴射苑中。” 十七,“罢京畿均田税。” 二十,“契丹税木监使黄颙等率属内附,赐冠带。” 二十三,“开封府奏狱空,诏嘉之。” 二十四,“诏河东、北缘边吏民斩边寇首一级支钱五千,禽者倍之,获马者给帛二十匹。” “是岁,畿内、江南、荆湖旱,果、阆州水,并振之。” 四年正月初一,宋真宗下诏天,“下系囚死罪已下减一等,杖罪释之”。 十一,“命枢密直学士冯拯、陈尧叟详中外封事”;“诏应益州军民因城乱杀伤劫盗,除官吏外皆释不问。” 十二,“命收瘗西川遗骸”。 二月初四,“祈雨”。 初十,“决天下狱”。 十四,“幸大相国寺、上清宫祈雨”。 十五,“雨,帝方临轩决事,沾服不御盖”。 十九,“诏群臣子弟奏补京官者试一经”。 二十一,“释逋负官物者二千六百余人,蠲逋负物二百六十余万;已纳而非理者以内府钱还之,没者给其家。” 二十三,“诏学士、两省御史台五品、尚书省诸司四品以上,举贤良方正直言敢谏一人”。 三月初三,“诏史馆韩瑗等举御史台推勘官”。 初五,“风雪”,宋真宗对宰相说:“霾曀颇甚,卿等思阙政,以佐予治。”宰相李沆等“乞免官,不许”。 四月十一,“诏亲老无兼侍者特与近任”。 十五,“审官院引对京朝官,阅殿最而黜陟之”。 五月初一,“京畿系囚罪流以下递减一等,杖罪释之”。 六月初三,“有司言减天下冗吏凡十九万五千余人”。 十七,“诏东川民田先为江水所害者除其租”。 二十七,“诏州县学校及聚徒讲诵之所,并赐九经”。 二十八(《宋史》记为“戊申”,误,六月无“戊申”日,当为“戊辰”),“出阵图示宰相,命督将练士,以备北边”。 七月初一,“朔馈运劳民,诏转运使减徭役存恤。” 初十,“言契丹谋入寇。以王显为镇、定、高阳关三路都部署,王超为副都部署,王汉忠为都排阵使。” 八月初八,“出环庆至灵州地图险要示宰相,议战守方略。” 十二,“幸御龙营阅武艺,赐缗钱有差”,“遂观稼北郊,宴射于含芳园。” 二十八,“遣使巴蜀,廉察风俗、官吏能否。” 十一月初四,知阶州窦玭献白鹰,还之。 十二月初四,诏:“蜀贼王均既平,除追捕亡命,余诖误之民并释不问。讹言动众者有司斩以闻。” 闰十二月初九,“邠宁副都部署杨琼等七将流岭南。” 十四,“灵州言河外砦主李琼等以城降西夏。上念其力屈就禽,特释其亲属。” 二十三,“河北饥,蠲赋减役,发廪振之。” 是岁,“梓州水,遣使振恤。” 五年正月初六,“李继迁部将卧浪己等内附,给田宅。” 二月十九,“诏边士疾病战没者,冬春衣听给其家。” 三月十六,“比部员外郎洪湛削籍流儋州,工部尚书赵昌言责授安远军司马,知杂御史范正辞滁州团练副使。” 四月初八,“诏陕西民挽送缘边刍粮者,赐租之半。” 十八,“命三司岁较户口。” 二十二,“赐深、霸州民租有差。” 二十九,“复雄州榷场。” 五月初五,“减河北冗官。” 初七,“知荣州褚德臻坐盗取官银弃市。” 初八,“代州进士李光辅善击剑,诣阙”,宋真宗说:“若奖用之,民悉好剑矣。”“遣还。” 初十,“蠲天下逋负。” 六月初九,“(李)继迁围麟州,曹璨请济师,诏发并、代、石、隰州兵援之。” 二十一(《宋史》记为“己酉”,误,当为“乙酉”),“诏益兵八千分屯环庆、泾原。” 当月,“都城大雨,坏庐舍,民有压死者,振恤其家。” 七月初五,“幸启圣院、太平兴国寺、上清宫致祷,雨霁,遂幸龙卫营视所坏垣室,劳赐有差。” 二十二,“募河北丁壮。” 八月,“群臣三表上尊号,不允。” 十月初七,“遣使赍药赐镇戎军将士。” 十六,“诏河西戎人归顺者,给内陆闲田处之”,“又诏诸州长吏与佐职官同录问大辟罪人。” 十九,“泾原部署系内属蕃族数叛者九十一人,请诛之,诏释其罪。” 十一月初一,“诏麟州给复一年。” 初三,“六谷(浑)首领潘罗支等贡马,第给其直。” 初十,“享太庙。” 十一,“祀天地于圜丘,大赦。” 十六,“白州民黄受百余岁,赐粟帛。” 十二月二十一,“赐京城百岁老人祝道嵓爵一级。” 二十二,“迁麟州内属人于楼烦。” 是岁,“河北、郑曹滑州饥,振之。” 六年春二月十六,“幸飞山雄武营,观发机石、连弩,遂宴射潜龙园。” 十七,“以京东西、淮南水灾,遣使振恤贫民,平决狱讼。幸北宅视德润疾。” 十八,“以西凉府六谷首领潘罗支为朔方军节度、灵州西面都巡检使。” 二十八,“屯田员外郎盛梁坐受赇枉法,流崖州。” 四月,“李继迁寇洪德砦,蕃官庆香、癿〈者多〉庆等击走之。以庆香等领刺史。” 五月二十二,“录望都战没将士子孙。” 二十四,“镇州副都部署李福坐望都之战临阵退衄,削籍流封州”,“京城疫,分遣内臣赐药。” 六月初九,“诏命官流窜没岭南者,给缗钱归葬。” 二十九,“复盐铁、度支、户部副使。” 八月三十,“诏:环、庆秋田经寇践伤者,顷赐粟十五斛,民被掠者口赐米一斛。蠲棣州民租十之三。” 九月初十,“出内府缯帛,市谷实边。” 十月二十二,“给军中传信牌。” 十一月初九,“虑囚,杂犯死罪以下递减一等,杖释之。苦寒,令诸路休役兵。” 十五,“阅捧日军士教三阵于崇政殿。” 十二月初六,“遣使西北,劳赐将士。” 初十,“诏求直言。” 是岁,“河北、兴元府、遂郢州大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