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怀不仅是嘴上说,更是体现在孙岚主任的日常看诊中

 张布丁和王布丁 2023-02-24 发布于北京

清晨7点30分,距离正常开诊还有半个小时,而孙岚主任的诊室门口早早排起了长队。“孙主任,我头痛已经有十多年了,现在经常无法入睡,请帮帮我。”正在就医的是一名来自河南的张阿姨。据张阿姨的丈夫介绍,十年前张阿姨被砸伤过后脑,从此变得易紧张,经常喊头痛,睡觉离不开安眠药,还常常怀疑自己得了脑瘤,脾气也比以前暴躁。孙岚主任耐心地倾听完张阿姨反反复复、略带絮叨的病史后,认真查看了她的CT片,一边看一边询问张阿姨最近的感受和服药的情况,随后她拿起随身携带的小锤顺着张阿姨的头部沿脊椎往下,根据人体神经的分布一一检查。“这里疼么?每天疼几次?什么时候疼得最厉害?”

检查完后,孙主任和善地说道“您不要紧张,我看了您的片子没有任何器质性问题,年纪大了以后颈椎会退行性改变容易引起颈部一些肌肉的损伤,产生头痛。但是您目前的一些药物不适合继续吃,因为不对症。我给您重新开一些药物,但是更重要的是,您要放松心情,可以适当地增加运动,一个月后我们再看看,好吗?”听到这番解释,张阿姨痛苦的面容有所释然。

  

  

  

就在他们准备离开诊室时,孙岚医生对张阿姨的先生说道:“你太太头痛,心情不太好,作为丈夫你要多理解,多关心她一点。”张阿姨听到此话后,眼眶湿润了,她说,“看病这么多年,从没有遇见过像孙主任这样的医生,不仅耐心听我诉说疾病痛苦,还劝先生对我理解关怀,这点让我非常感动。”头痛患者在后期常常伴有抑郁、焦虑的情绪,如果治疗不规范,不仅严重影响生活,有的人甚至会选择死亡。长期开展头痛治疗研究的孙岚对这些患者“生不如死”的感受非常理解。“他们不仅需要规范的治疗,更需要医生给他们全方位的关怀,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并帮助他们走出心理困境。有时候也许就是患者在最后一次寻求帮助,如果我们再不帮助他们,还有谁能帮助他们呢?”

孙岚主任在为他们感到惋惜的同时,总是尽自己所能去帮助、去关怀。她常常对年轻医生说,“作为医生,如果不同情患者,又怎么去帮助他们呢?”观察孙岚教授上门诊,你会发现她看诊的速度不快,甚至有些“慢”。从问诊、到体格检查、再到病历记录,每位患者平均就诊时间都在15分钟左右,有的甚至更长。翻看孙岚主任书写的病历,工整的字里行间透露出她清晰可辨的诊断思路,从患者的就诊时间、看过哪些科室、主诉、鉴别诊断、专科查体结果、初步印象是什么、需要做什么检查、症状怎么处理等内容,即使是从未学过医的人看着这样规范的行文,也能够对疾病的认知略增一二。

从医多年,孙岚教授时常对年轻医生说到,“医生的天职是治病救人,要以自己的技术对患者负责,把最适合的治疗给患者。这一点就需要医生有非常扎实的基础,看上去我们是专科医生,但其实我们应该是全科医生。另一方面医者仁心,患者们是带着痛苦来就医的,作为医生,要善待患者,认真倾听患者的感受,把患者的痛苦放在心上。医生是为患者而'生’的,只有'对生命负责’的医生才是真正的好医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