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与忙碌的?

 新用户86028838 2023-02-24 发布于内蒙古

穷忙,是一种病。

在《稀缺: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与忙碌的》书中写到:

穷人每天疲于奔命,出发点只为了解决“一张床”和“一顿饭”的问题,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考虑其他问题;而“一张床”和“一顿饭”的问题是每天都存在的现实问题,所以日复一日,他们仍在原地打转。

这就像每日忙碌的年轻人,为每个月的KPI、房租、生活费而打拼,好容易完成了这个月的任务,可还没等好好喘口气,下个月就又开始了……

人与人,每天都是24小时,你生活也足够用力,为什么却仍深陷底层,穷忙一场?

哈佛大学通过研究证明:因匮乏而导致短视、视野狭窄、思维固化,让人们陷入了穷忙的生活状态。

审视下自己,你是否也有这样的经历:

上班连轴转,工作总是做不完

同事、领导总把杂事扔给你,拒绝不了很心累

事情一多,脑子就乱,难题无从下手久攻不下

领导“总是很忙”,拉不来资源,推不动进度

部门之间沟通成本高,职责不清,合作不畅

回家只想瘫床上,想自律学习,却有心无力

……

在这些「关键的难题」上,如果缺少真正深入的思考,始终没有高效解决的方法,就会一遍一遍的碰到同样的问题,一遍一遍的浪费时间,结果陷入穷忙。

拥有值钱的思维,才有赚钱的能力

只有升级了思维方式,拥有了更高的视野,看清事物本质,抓住问题核心,才能做出真正的改变,摆脱当下的负面循环。

所以,普通人们拼命努力,而优秀的人们改变思维模型

大脑有一个底层逻辑,我们称之为认知系统,也可以称之为心智模型。而我们的行为最终都会作用于这个认知系统中。

一个人的认知系统是非常复杂的,外界成千上万的讯息也在不断地涌入大脑,所以有时候我们会下决心做出一些选择、行动,但过不了多久,又会因为内心的无序,精神上的熵增半途而废。

大部分人都容易陷入思维的瓶颈,不确定自己的努力是不是有效,不知道自己的改变能不能持续。更遑论短暂利益和长远考量之间的取舍,只是囿于琐事上的勤奋,忽略了战略上的精进。

据研究发现,虽然思维方式各异,可大脑在思考和决策的时候,还是有其不同的逻辑层次,从上到下依次如下图所示:

就是内心的一套信念拼图,它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看待周围事物和为人处事的方式。

与一个人在现实中能有的选择相关,每一个选择都是一种能力,所以能力越大,选择越多。比如,你拥有PMP、NPDP证书,那你就能够选择做人们,也可以选择做产品经理。

即能力的挑选和实际发挥,是指如何用自己的能力去做事情。

包括了对所有身体以外的条件的感知,比如,人,事,物,地点,金钱等等。

在这4个思维层次中,是分等级的。

曾有个学长,他和同院系的人一起进了一家公司,为了留下好印象,每天第一个到公司,最后一个离开,甚至会加班到12点。而另一位则是掐着点来,掐着点走。

两个月后,他没能转正,而他的同学却成功留在了那家公司。他很气愤,发了一条朋友圈吐槽:30天的勤奋,不过是个笑话!

所在部门的领导看到后,发给了他两份业务报告,一份是他的,一份是那位同学的。

他的那份报告,密密麻麻几千字,内容中规中矩。与之相比,另一份报告,虽然只有千余字,但是逻辑清晰,重点突出,让人一目了然。

最重要的是,在战略分析那一栏,他只草草提了一句,而他同学却浓墨重彩、深入浅出地指出了公司的优势劣势以及市场中潜藏的机会与风险。

原来,在他为琐事忙到脚不沾地的时候,他的同学已经把策略层面的问题研究透彻了。

豆瓣上,有个叫“杀死伪勤奋”的小组,里面有这样一句特别扎心的话:

“机械式努力的背后,不过是一种肌肉的习惯性运动。这看起来是勤奋,其实是脑子的偷懒。”

没有深度思考,所有勤奋都是白搭。就像那位学长,他被自己表面的努力麻痹住了,直到最后才发现,自己不过是在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

如果用思维逻辑层次来推演,往往就能找到更本质的原因。

从环境层面来看,他周围有很多人都在忙碌工作,而且现在的互联网让工作变得快捷,可相应的琐事也变得更多。

从行为层面来看,他将勤奋肤浅地理解为“每天工作到12点以后”,而忽略了思维上的精进。

从能力层面看,他没有战略的眼光,也没有领导力、亲和力与他人很好地合作。

学长的价值理念是:我要在领导表现得足够勤奋,这样领导才会看得见我,我才能留下来

简单地推演之后,不难发现,上一层的思维模式是直接影响着下一层的思考方式的。

当学长把这几个层次的思考都理顺了之后,再从高层次到低层次对思维模式进行重新定义,那就会出现不同的结果。

若他先从价值观层面来重新定义信念——只要能体现出自己具有足够强的能力和发展的目光,就可以顺利的留下来

基于这个信念,他就不再把精力放在琐事上,而是放在未来发展的战略上,提升自己的能力价值,让自身的高价值来吸引机会流向自己。

而若他后续的行动上变得开放,懂得与他人构建双赢的关系,愿意在自己身上进行投资,而他所处的环境也会变得更加有利于他的个人发展,从而让人生进入一个正循环。

在更高的思维层次上进行改变,往往才会从根源上解决问题,产生质的变化。

关于提升思维的层次,很重要的一点是把「时间」这个维度纳入考量。

大部分时候,人们都容易高估短期的收益,而低估长期的价值。如果加入时间这个维度,那大部分事情就容易变得清晰明了起来。

在华尔街的游戏规则里,一家公司每个季度财报上的数据都得要足够亮眼才会获得资本的青睐,因为他们注重的是短期利润。

亚马逊公司却不以为然,反而选择以长线思维牺牲短期利润来获取增长。

在“亚马逊”CEO贝索斯的观念里:

所有只能产生短期利润的项目都不重要,无论现在多赚钱!

能够产生长期现金流的项目才是最重要的,无论现在亏多少钱。

在他看来,如果在你做的每件事情中把眼光放到未来三年,和你同台竞技的人会很多;如果你的目光能放到未来七年,那么可以和你竞争的就很少了,因为很少有公司愿意做那么长远的打算。

而如今,“亚马逊”颠覆了书店,把美国最大的书店巴诺击败了;也颠覆了超市,它的市值超过了美国前10大零售店的市值总和。

人们对于时间的认知,往往决定了升维思考的高度。

从更长的时间上来考量不同的选择,很多眼前的蝇头小利就不值一提,关注的焦点反而更多是公司是否具有高成长性,是否能给自己带来阶层跃迁,财务自由的机会。

当把思考架构于时间之上,我们的思维视角就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