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彩礼」成为当代年轻人易吵架话题第1名,我们能学到什么?

 吉吉积极向上 2023-02-24 发布于浙江
这是吉吉日更的D402

得到头条有个话题是网络上爆出天价彩礼引发热议,网易数读做了一个统计,当代年轻人易吵架话题里,彩礼排在第一名。

谈婚论嫁的男女双方彩礼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话题。

经常会听爸妈和身边的朋友说起,谁家媳妇拿了多少彩礼,嫁妆是什么;谁家很有钱彩礼拿的却很少;谁家条件一般也拿出可观的彩礼;谁家因为彩礼问题起了争执等。

海宁是越往西彩礼给得越高,酒水也更上档次;海盐东片彩礼金额是惨不忍睹,当然条件好一点的人家现在也紧跟时代潮流。

这是从经济学角度看待彩礼,有专家还呼吁不要让天价彩礼杀死爱情。

我暂时没听说谁家因为彩礼给得少而不结婚的,但是因为彩礼给得不多起争执的或者婚后碎碎念的不在少数。

我们嘉兴最常见的一个现象,就是因为孩子的姓氏而不结婚的情侣很多。80后开始很多都是独生子女,女儿就当儿子养,不嫁也不娶,婚后生两个孩子,一个随男方姓一个随女方姓。

我姐的前同事就因为孩子的姓氏,最后跟初恋散了。那个时候我才上初中,我姐说起这个故事时我只是觉得可惜。记得这个男方是位很不错的择偶对象,但是在父母的干预下最后两人还是没能走到一起。

我一直相信父母是拗不过子女的,如果父母赢了,那就是做子女的不够坚定。

后来这位女同事招女婿,孩子如愿随女方姓,但是过得并不幸福,没有初恋体贴和顾家,正如我的一篇文章中的咨询案例,这段婚姻也不过是给了一个孩子。

得到头条给了一个新的视角——认知语言学的视角。

那么彩礼会不会杀死爱情?答案是不会杀死爱情,但是会让你忘记爱情。

彩礼会改变你当前的语境,把你从感性的爱情语境,拉到逻辑的算账语境。

分享下面这个故事:

在一个村庄住着一位老人,他家门前有一个大院。

有一天,一群踢球的孩子发现了这个院子,于是院子就变成了孩子们的足球场。老人很生气,想把这群孩子赶走,但无济于事。

老人想出一个办法。他对孩子们说:“你们在这里踢球,我很高兴,以后你们来,每人可以领到一元作为奖励。”

孩子们听了都很高兴,既能踢球还能拿钱,于是孩子们天天来。

几天后,老人对孩子们说:“我手头紧张,以后每个人给五毛!”孩子们听了,有些不高兴,踢球的兴致有些低。

又过了几天,老人对孩子们说:“实在不好意思,我没收入,以后你们来踢球,我不能给你们钱了。”

孩子们生气地说:“不给钱,谁还给你踢球啊?”于是,这群孩子再也不来老人的院子里踢球了。

这个故事想必很多人读到过。

在这个故事里,钱起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改变了小孩子和老人之间的语境。

原本踢球是孩子们的玩耍时间,是他们的兴趣,只要有个大院子可以踢球就很开心。但是当老人给钱以后,语境就成了孩子们踢球获得回报。

前后也就是给自己的兴趣估值,从一元到不给钱,难道我踢球一份钱都不值吗?这么想的话,孩子们自然不再乐意踢球。

还有像随份子钱,比如你朋友结婚你随1000元,你在她之后结婚,一般思路是她会加至少200元也就是1200元,如果她也给1000元,这个时候就会计较怎么都不加钱,要是给得比1000元还少大抵是不想再来往。

我前同事就遇到了这样的事,也是在她结婚当天跟我说的,晚结婚的她竟然收到的分子钱比给出去的还少,伤心又难过。

钱在这些故事中起到的作用是改变语境,也就是改变了氛围。

它会让你突然从一个感情语境里跳出,进入一个做生意的语境。感情不是不存在,只是不再被关注。

所以,当谈到彩礼时,大脑中上线的是关于钱的计算系统,感情系统这个时候已经被迫下线。

其实我也能理解,父母会对彩礼起争执,小两口也各自站彼此父母,女方会觉得既然爱我怎么就不愿意多给点,男方会觉得这把彼此的感情物质化了。

彩礼最后还是给小两口,给得多或少,还是依据实际情况,毕竟彩礼给的多,嫁妆也不能太差。

我们说的话会塑造想法,既然谈钱伤感情,那就少谈钱,多谈感情。


最后:

吉吉的第一个付费知识星球,这个是以「沟通」为主题的知识星球。

沉淀了将近400+的聊天对话、有朋友圈文案底层逻辑、有生活感悟和思考、有混群法则,一句话总结就是看了就能落地。

欢迎各位小伙伴,一起通过“沟通”创造财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