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成语故事:各为其主

 书鸿生 2023-02-24 发布于吉林

公元239年,魏明帝曹睿病逝洛阳,临终前嘱托大将军曹爽与太尉司马懿共同辅佐幼主曹芳继位。

曹爽是原大司马曹真长子,身体肥胖,素有野心,曹芳加封他为武安侯后,开始专权乱政,因忌惮司马懿手握兵权,于是采纳幕僚丁谧的计谋,奏请司马懿为太傅,明为升职,实则暗中削去司马懿的兵权。

之后,他任用兄弟执掌军队,选拔亲信为属官,西征蜀汉失败,却又控制京城内外权柄,自专朝政。

司马懿落得个闲职,逐渐被架空,却又无可奈何,为求自保,只好称病卧床,韬光养晦,以待良机。

公元249年,趁曹爽三兄弟陪王伴驾往高平陵祭拜魏明帝时,司马懿趁机发难,借太后旨意罢免曹爽官位,下令守将关闭洛阳城门,逼迫曹爽主动交出兵权,认罪投降,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高平陵事件

曹爽接旨后,含泪解下官服绶带,这时,主簿杨琮上前劝道:“大人眼下尚有兵权,可挟持天子,一同赴许昌重整旗鼓,再决雌雄,难道非要放弃权位,日后落得个东市砍头吗?”

然曹爽此时头脑昏乱,并未听从杨琮劝告,被黯然押回洛阳府邸,遭到软禁。不久,即被人告发意图谋反之罪,落得个屠灭三族的下场。

这时,有人告发杨琮曾怂恿曹爽的话,司马懿听完哈哈一笑道:“杨琮是曹爽的幕僚,自然要为他的主子出谋划策,这也是各为其主,没什么大不了的。”

事后,司马懿不但赦免杨琮,还任命他为尚书郎,杨琮后来官至安东参军,可见司马懿收买人心的度量。

实际,各为其主这个典故出自《史记▪张仪列传》

话说战国时期,纵横家张仪投奔秦国,受到秦惠王的信任。

为了报答知遇之恩,一展雄才,张仪主动跑到楚国,哄骗楚怀王与齐国绝交,同秦国交好,这样秦国可以割让六百里土地,楚怀王贪心,结果上当受骗。

事后,秦惠王打算用武关以外土地换取楚国黔中郡,气愤的楚王却说:“不用交换土地,只要抓住张仪,黔中郡可献给秦国。”

张仪听说,就主动请求到楚国换地,秦惠王有些担心他的安危,但张仪颇有自信,说自己有办法生还秦国,于是再次来到楚国。

张仪到了楚国后,秘密派人贿赂楚王宠臣靳尚,托他向楚王爱妃郑袖求情,随后就被楚王关押起来。

靳尚得了好处,假意告诉郑袖,秦王特别宠信张仪,如果大王要杀张仪,那么秦王便会以上庸土地和大量美女来赎回张仪,到那时,大王畏惧秦王,一定看重秦国土地和美女,而你可就要失宠了。

郑袖听完急了,一到晚上便对楚王哭诉道:“张仪欺骗大王,也是各为其主,并非出自本意,如果你当真杀了张仪,必然惹起秦王恼火,到那时,秦楚难免交战,楚国一旦败亡,妾身不免受辱,求大王还是让我带着孩子先逃避江南吧!”

楚怀王闻言想了想后果,也不免害怕,又不愿与爱妃离别,只好长叹一声,答应次日放掉张仪!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